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国有企业负债率高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影响。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的要求。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错误发展理念,激进扩张,过度多元化经营,依赖高杠杆融资,导致经营效益持续下滑,抗风险能力不断下降。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个别大中型国有企业资金链紧张程度加剧,甚至发生债务违约事件。这些违约事件进一步表明,加强债务风险防控是提高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有企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提前做好风险识别预警,对于有效防止风险蔓延、维护金融市场和区域经济稳定、发挥国有企业的国民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课题围绕债务风险评估方法展开研究。当前业界对债务风险的评估主要包含在信用评级中,因此,课题组从分析信用评级体系及其应用情况出发,研究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发行的铁路债券。后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评级对象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以及国家、公司等各类主体。根据评级对象的不同,信用评级通常分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信用评级等,其中企业信用评级重点通过定性、定量指标分析企业的违约风险。根据评级主体的不同,信用评级又分为(机构)外部评级和(银行)内部评级。外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估,当前主要的国际专业评级机构有穆迪(Moody)、标准普尔(S&P)和惠誉国际(Fitch)等,国内评级机构主要有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新世纪等。内部评级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等级、违约概率和损失率进行的评估,一般由银行信贷管理部门独立进行,评级结果不向社会公布。总体来看,信用评级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进行评估,对于识别和预测企业债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关于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应用研究较多。牟秉华和詹银珍(1999)选择偿债能力、财务质量、企业素质、发展前景和建设项目五个指标构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吴世农等(2001)采用逻辑回归模型、Fisher线性判别等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高。吴金星和王宗军(2004)、彭建刚(2005)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和验证9个贷款企业数据,认为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的信贷评级更准确。曹道胜(2006)从风险驱动因素、信用事件的相关性、信用等级的刻画方式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陈忠阳(2009)研究了国际先进银行提倡的信用打分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并提出应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信贷模式。刘吕科和罗威(2012)重点分析了中小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构建过程中建模数据的主要缺陷,给出了中小银行提高数据质量的策略选择。
与信用评级全面评价企业的违约风险不同,Z-Score模型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其思想最早来源于Fisher(1936)的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该模型通过对22个财务比率指标的数据统计和筛选,最终选取了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五个财务指标来预测企业的债务风险值,通过得分高低判断企业债务风险大小。由于指标简单明确、解释性强,Z-Score模型在国内分析上市企业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徐秀渠(2010)通过对沪市、深市2007—2009年暂停或终止上市的32家公司进行Z值分析,认为Z-Score模型对企业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能够应用于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耿晓兰(2020)利用Z-Score模型对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定,发现Z-Score指标评分与恒力石化经营形式多元、财务关系紊乱、债务结构失衡等实际情况较吻合,对其财务风险有较好的预见性。周辉(2018)对河南省沪深A股78家上市企业的Z值变动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程度最高,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程度次之,民营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相对较低但上升较快。邓明然(2007)运用Z-Score模型对湖北省及中部其他省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Z-Score模型能够从总体上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但需增加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测风险。
总体上看,信用评级是较为成熟的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方法,对于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比、归纳分析国内外主要评级体系以及Z-Score模型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特点构建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指标池,再结合专家判断和定量测算,确定最终模型和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