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第一,对城市群内产业分工机理的分析。从微观企业出发,构建两地区模型,分析两地区间的相对比较成本以及“冰山成本”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空间选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不能纳入理论模型的其他形成因素进行探讨,从而较为全面地厘清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形成机理。

第二,从三个空间层次进行城市群内产业分工与区域差异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有文献多关注城市群总体空间差异、中心和外围间的区域差异,而对于其他层面区域差异的研究较少。不同空间层次存在不同的作用规律,本书借鉴泰尔指数对区域差异的分解思路,从城市群总体空间差异、中心和外围间的区域差异、外围城市间的区域差异三个空间层次,研究城市群内产业分工对区域差异的影响。首先进行机理研究,其次进行实证检验。

第三,对外围城市间的区域差异的探讨。本书利用泰尔指数对城市群内外围城市间的区域进行计算,发现外围城市间的区域差异是构成长三角城市群内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余城市群内的区域差异则主要表现为中心和外围间的区域差异。为探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本书对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城市群内产业分工模式的影响下,外围城市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衰减规律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处于不同分工阶段的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具有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同一中心城市对不同区位的外围城市也具有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即长三角外围城市间的区域差异决定于相同分工阶段区位差别的影响。因此,本书提出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应更多地向远外围城市倾斜。

二、不足

第一,由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书在对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现状进行描述时,按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类对分工情况进行刻画,由于缺少具体细分行业数据,行业划分相对比较粗糙。

第二,由于影响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因素非常之多,有些是无法观测到的因素,比如政府的行政规划、经济手段等。部分影响因素在进行实证检验时无法进行定量刻画,所以本书仅挑选部分可观测指标对城市群内产业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未来还需要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做进一步分析。 nRzP9YwO/zyXgJv+CgtGx9JSjsTPCYEDXydza9pp94Qzl6vyOR6CC3bJ9NwuP8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