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广西发展家庭农场的紧迫性

目前,广西农业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高度细碎化的小块土地经营致使许多劳动环节还依赖人力与传统农具,现代农业机械、科学技术难以有效利用,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仅是土地的集中,而是土地、劳动者、资金、技术、机械和管理等多种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包含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商品化、社会化,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一、小农经济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广西是一个农业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全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广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农业经营组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广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模式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传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规模小及分散、孤立的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大生产,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使农业经营由社会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有利于克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弊端,家庭农场具有商品化程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等特点,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建成现代农业,广西很多普通农户还游离在现代农业发展之外。传统小农生产方式的土地规模小、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家各户的生产管理水平不一,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生产效率低。在广西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往往使整片土地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地块,一个家庭同时承包村前、村后等不同地方的多个小块耕地。土地零散不利于采用机械化操作,加大了种地的成本。同时,不同农户承包地之间要留出一条不能耕种的界沟,土地越零散,地界就越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就越严重。由于地块分散,农业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受到很大局限,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因此,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少。一家一户小规模传统经营生产条件下,农户往往只管生产不管市场,产出的农产品常常难以适销对路,增产不增收,形成农产品无效供给。一家一户小规模传统经营生产的农产品缺乏质量监管,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安全上常常出现问题,难以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要求。同时,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民无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造成更多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劳动者素质很难提高。家庭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方式经营,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相比,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基本相同,经营规模、产量和效益却大不相同,因此,家庭农场的平均生产成本低很多,家庭农场主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正是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形成规模经济的结果,而普通农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因而效益往往很低,农民难以致富。

三、农村土地抛荒或弃耕现象严重,土地浪费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矛盾尖锐

近年来,广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农村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较慢,从而导致大量的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离村,留守农村的青年“不愿种地”“不会种地”,使得种粮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广西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在农村劳动力中,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留守农村的农民以老年人、妇女居多,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渐显著,农村土地陆续出现抛荒、弃耕现象,且此现象常见于大部分农村。截至目前,广西每年的农村劳动力输出为600多万人,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化、兼业程度加深,粗放式的耕作使土地产出率较低,有的农户举家外出而抛荒土地,承包农户不经营自有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在广西各地均有发生,季节性撂荒、常年性撂荒现象很普遍。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农地抛荒率在1.1%~3.1% ,农地抛荒面积在1452万~4092万亩。抛荒或弃耕等于减少了耕地面积,造成稀缺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效率,导致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生产的数量及对市场供应的农产品数量的减少。农村“空心化”对农业生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民兼业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边务工一边种田,但种田已经不再是其主业和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的兼业农民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也不尽心尽力搞农业。由于缺乏劳动力,农村的老、弱、病、残担负起了种地的任务,并且导致留守的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远不如从前,土地能种则种,不能种则弃之,抛荒的时间有的长达数年。与此同时,农地隐性抛荒也很普遍,例如,从原来一年三熟改为一年两熟,这种粗放式的土地经营现象在广西各地普遍存在。农民仅把农业当副业,农业的产出、土地的利用都难以达到正常合理的水平。长此以往,农村土地大面积抛荒,农业还会萎缩下去。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国家一直重视的粮食安全问题会随着“无人种地”的情形变得更加严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严重挑战。发展家庭农场保证了农民的土地经营主体地位,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缓解农业资源刚性约束与土地粗放经营的矛盾。

四、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

广西多丘陵和山地,全区共有耕地442.1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层较薄,耕地质量整体水平较差,以中、低质量的耕地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广西人均耕地面积0.084公顷/人,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2公顷/人。与周边省份相比,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云南的0.135公顷/人和贵州的0.119公顷/人。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1/3,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农膜回收率不到50%。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也造成环境污染 。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受工业的污染及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自20世纪末以来,广西化肥使用量明显增加,绿肥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减少,有机肥长期较少使用或不用,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耕作层变浅,地力衰退,低产田面积增多。农业本身施肥、农药超标使用,造成广西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现象严重,也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家庭农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利于科学用肥用地,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且可以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农药进行替代,用有机肥对化肥进行替代,在提高农业产量和土地产出率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家庭农场是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农民收入要翻两番。广西是农业省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息息相关。广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广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我国农户户均耕地面积约为9.12亩,是世界上户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广西人均耕地面积仅仅是全国人均耕地的86%,山多地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禀赋不足等矛盾突出,原有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难以为继,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寻找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广西农业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新挑战,农户经营规模小、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发展兼业化等方面的难题亟待解决,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进程滞后于市场化进程,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广西迫切要求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将传统小规模农户转变成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有效对接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变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根本特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交换为目的,进行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到2020年农民收入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B5ZiaLM1LLpq2K3ukIqyTsd83JcsOXLW5gv22EF6925RbNHmVP59mGOas2gMkE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