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全球能源展望

刘强 潘晨

2022年初,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受到疫情重创的全球经济带来又一个重大冲击。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又因俄罗斯是重要的油气资源输出国,所以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冲击尤为严重。这一冲击将对全球能源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违背全球碳中和目标?这些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出发,首先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其次重点探讨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全球油气市场的直接冲击和预期走向,以及对全球各区域能源结构和能源转型进程的影响。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油气生产大国的“能源话语权”将显著提升,俄罗斯的油气产量受到影响将无法恢复往日地位。通过此次危机,不少国家再次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而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无疑是降低国家对化石燃料进口依赖的一个较为适合的选择。俄乌冲突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这一转型趋势不会改变。

关键词 俄乌冲突;全球油气市场;能源结构;能源转型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多路进入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俄乌冲突的爆发具有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的原因根植于其主流的国际关系思想——“新欧亚主义”,核心是通过领土控制并在周边形成势力范围,以维持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安全与全球影响力。在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下,俄罗斯跨界民族问题、乌克兰大饥荒与“二战”的历史影响、乌克兰弃核与《布达佩斯条约》、黑海控制权与克里米亚问题、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制等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都酝酿了此次冲突的爆发。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力度空前的制裁,并对乌克兰给予全面援助和支持,未来两国可能围绕边界线形成长期的低烈度战争。俄罗斯是全球油气市场的主要供应方,冲突持续至今,不仅对全球的政治、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也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鉴于此,本文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而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探讨全球能源发展前景。

一、俄乌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俄乌冲突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开启了对“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势必推动世界地缘政治、政治秩序和国际规则体系、经济关系的改变和调整。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遏制是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全方位的围堵与切割。其主要手段一方面对俄罗斯进行全方面的经济金融制裁;另一方面,对乌克兰展开全方面的援助,包括军事、财政、人道主义等。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说,将重塑全球政治结构。

(一)全球政治格局

俄乌冲突不但没有削弱北约和欧洲的势力,没有离间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反而使得欧洲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再次认识到美国与北约的重要性,使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上被空前孤立。冲突爆发以来,承平已久的欧洲各国,尤其是临近俄罗斯的芬兰、瑞典、波兰等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欧国家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纷纷提高军事预算,购买武器装备和扩军。向来中立的芬兰、瑞典等也申请加入北约。在美国和北约的推动下,西方世界形成了援乌反俄联盟。俄罗斯周边区域也出现与俄对立的情况。即使在政局动荡期间受到过俄罗斯支持的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态度也基本中立,随后俄哈几乎开启对立模式。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前独联体国家参与的区域组织,都将面临解体和摩擦的风险。

俄乌冲突推动了美国更加重视建立全球政治联盟的步伐,除欧洲、东亚和大洋洲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这些天然盟友之外,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拉拢与地缘政治整合步伐也在加快。从东盟国家在外交关系上的总体风格来看,其自主性越来越强。近几年,在联合国的一些决议中,东盟国家很少盲目跟随西方国家,而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做出选择。此次俄乌冲突,东盟十国除新加坡之外,没有对俄罗斯做出实质性的制裁。在利益平衡下,中东、北非国家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偏向中立。例如,在有关谴责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投票中,叙利亚投了反对票,伊拉克、伊朗和阿尔及利亚弃权,大多数中东国家未加入对俄制裁行动。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事务不热心。例如,巴西在俄乌局势上保持中立,并表示经济制裁无助于和平解决俄乌问题,与其一贯的温和外交政策相统一。

(二)全球经济格局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既有战争带来的对大宗商品价格和欧洲能源供应的直接影响,也将通过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而产生长期的全局性影响。它使得刚要摆脱疫情打击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俄乌冲突未来何时结束、结局如何尚无定数,但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无论俄乌冲突何时结束、以何种方式结束,都无疑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1.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乌克兰也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俄乌冲突的爆发毫无疑问地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随后欧美国家有针对性的经济金融手段又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迅速传导到全球各产业,除造成短期剧烈冲击外,还使得投资预期更加不稳定,有时候比单纯的涨价对经济的伤害更大。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葵花油出口量全球占比约80%,玉米出口量全球占比约19%,小麦出口量全球占比约29%。俄乌冲突爆发后,对农作物播种和收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黑海沿岸乌克兰最大港口敖德萨港暂停商业航运,出口运输受阻,粮食减产和海运受限等一系列因素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粮食出口协议的达成虽使全球粮食危机有所缓解,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俄乌冲突和美欧国家制裁持续推高全球能源价格。俄罗斯也是钯、镍和铝等金属主要出口国,2021年其钯、镍和铝的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分别为24.6%、21.9%和9.9%。俄乌冲突爆发后,市场剧烈震荡,金属交易价格大幅上涨,也推升了电子产业、汽车零部件、军工航天等下游企业成本。

随后,美国通过推动美元升值、增加国内和其他产油国的供给量、释放库存等措施,使原油价格逐步回落,目前原油价格已经回落至冲突爆发前的油价水平。与此同步,铜、铝、镍、黄金等金属的价格也基本回到了冲突爆发前的价格水平。

2.全球供应链危机加剧

俄乌冲突加剧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经显得韧性不足的全球供应链危机。短期内,国际航运、物流价格飙升,推高了运输成本。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美欧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禁运石油、关闭领空等措施,欧洲各国紧急调整能源和其他相关物资的进口渠道,同时对俄罗斯禁止出口尖端科技产品,取消最惠国待遇等。

陆上运输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国家,战争导致陆路交通线几乎中断,中欧班列的运行无法继续。中国与黑海沿岸国家的经贸往来也受到严重影响。俄乌冲突一方面使中欧班列途经乌克兰的运输中断,另一方面部分客户为防止制裁风险而出现退单现象。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运输的多为高价值的电子类商品和其他制成品,因此势必影响到中国相关的制造业。

管道运输方面,欧洲国家对俄罗斯最大的依赖是能源进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最大,因为它更依赖于管道基础设施。冲突爆发后,欧洲第一时间宣布缩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计划,但是这种转变尚需要一定时日,以修建新的进口设施,主要是LNG进口终端。

在金融领域,西方国家迅即把俄罗斯的主要银行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系统(SWIFT),并冻结俄罗斯在海外的金融资产。这一措施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影响到俄罗斯的国际投资贸易合作。

在科技领域,欧美国家限制对俄罗斯出口芯片等电子产品和相关制造业产品;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社交平台(如亚马逊、推特、谷歌等),也纷纷离开俄罗斯,并且开展了对俄罗斯的自主制裁措施。

3.世界经济陷入滞胀

俄乌冲突对各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引起滞胀风险。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打击了欧洲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之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能源价格高企,迫使欧盟加快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也同样为了降低高油价导致的高通货膨胀,加快了货币缩表操作,存在引起滞胀的风险。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金融领域迅速作出反应,作为紧急避险保值和长期预期的反应,美元开始升值,相应地,欧元兑美元汇率快速贬值。到2022年7月中旬,美元与欧元几乎等值,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俄罗斯卢布在冲突发生后迅速贬值,后又在俄罗斯政府的强力干预下迅速回升,目前已超过了冲突发生前的币值。

俄乌冲突打击了风险资产和私人部门的信心,进而影响实体需求,最终将延缓全球经济修复进程。目前全球处于后疫情时代,经济正在从新冠疫情的寒冬中逐渐回温,但经济复苏基础薄弱。俄乌冲突及美欧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在助推通胀预期的同时削弱了经济恢复前景,令抑制通胀和支持经济的权衡挑战变得更为复杂。冲突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大幅降低跨国公司投资意愿。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新兴国家金融风险上升。

4.加快世界经济逆全球化趋势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区域化和本土化的发展态势,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促使这一态势发展加快。及至俄乌冲突爆发,全球政治格局受到冲击。短期来看,西方阵营在利益权衡下更进一步地向美国靠拢,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选择在中立中保持观望;长期来看,欧洲国家推动“战略自主”的决心将更加坚定,未来欧洲国家将在更多经贸领域提升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积极扩大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态度也将更加自主。可以预见,战乱和以美欧为主的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是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全球经济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进一步走向区域化和本土化。

世界经济逆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地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中国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美西方国家开始刻意重塑国际产业链,试图借此在国际经济领域削弱中国的影响。美国开始鼓励制造业回流,对不能回流美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鼓励向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转移,未来在科技领域还会有更多的限制和打压措施,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挑战。同时,美西方国家努力按照西方市场规则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外的贸易与经济一体化体系,这将大大改变未来我国将要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

二、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影响

俄乌冲突对全球油气市场造成直接冲击,冲突后的能源价格飙升加剧了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危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站在了另一个十字路口。能源供给结构的改变将重塑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对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而言,俄乌冲突带来了更加长期的能源安全议题,促使各国将能源安全作为其未来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标。

(一)对全球油气市场的直接冲击

1.原油市场及原油价格预测

俄乌冲突导致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全球能源供需秩序。冲突迫使对俄罗斯油气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欧洲国家转换进口来源,将改变全球油气供需格局。受俄乌冲突影响最大的欧洲,包括欧盟和英国都提出了减少和最终摆脱从俄罗斯进口油气的计划。欧盟于2022年3月8日发布《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EU:Joint European action for more affordable,secure and sustainable energy,《能源独立行动》)。《能源独立行动》在“Fit For 55”的基础上提出了欧盟于2022年内减少2/3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尽早于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主要措施是近期推动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占到替代方案的一半以上),中远期着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效提升。3月11日,欧盟27成员国领导人同意了该行动计划,欧盟委员会将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

而对美国来说,俄乌冲突则是其油气行业一次难得的商机。俄罗斯石油仅占2021年抵达美国的所有原油进口量的3%左右,美国不进口任何俄罗斯天然气,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禁令对美国国内的能源供应体系影响不大。冲突爆发后,美国第一时间宣布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产品,而作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美国液化天然气将因俄乌冲突迎来更大的国际市场。近期,美国又开始对俄罗斯石油出口进行限价。目前,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是,推动欧洲国家摆脱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对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在试图说服其限价进口俄罗斯石油。

对于原油价格而言,俄乌冲突毫无疑问地会在短期内推高其价格,这是供给紧张和心理紧张的必然反应。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局势逐渐明朗化,原油价格在冲高之后将向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回归。

近几个月,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政策目标已经非常明显,一是要尽可能减少俄罗斯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二是要降低石油价格。即使不能彻底把俄罗斯从石油市场上剥离出去,也要减少它的石油出口收入,这有助于降低美欧国家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减轻因支持乌克兰而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压力。为此,美国既在国内推动缩表,减少美元供给量,又在国际上争取沙特阿拉伯这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量枢纽国的支持。这两种手段在近期都开始奏效,所以国际石油价格在进入7月之后出现明显回落(见图1),目前已经跌回到96美元/桶左右。2022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将会继续回落。

图1 原油价格(WTI)波动

资料来源:https://markets.businessinsider.com/commodities/oil-price/usd?type=wti

2.天然气市场及天然气价格预测

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见表1),因而俄乌冲突对欧洲天然气市场影响最为显著,对德国更是如此。反过来,失去欧洲市场对俄罗斯的伤害也很大:2020年,俄罗斯对欧出口占欧洲总进口量的51.4%,占俄罗斯总出口量的70.4%(见表1),如果扣除过境转口,占俄罗斯净出口的73.8%。但相对而言,俄乌冲突对俄影响大于欧洲。欧盟可以在牺牲“廉价”的情况下找到替代天然气来源,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依赖管道设施,若想转移其天然气出口国,需要建设LNG设施或者超远距离的管道设施。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这种长期投资难度很大。

表1 2020年欧洲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国际贸易

续表

注:*LNG exports include re-exports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未来,欧洲为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的依赖,将不得不寻求新的天然气供应源。从欧洲的进口结构看其实有很多选择,差异主要表现在价格上。从来源地看,里海地区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可以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到达黑海终端再输送到欧洲,东地中海和黑海(战争之后)的天然气储量也可以成为东南欧地区天然气进口来源。此外,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也可以通过海底管线向欧洲南部的国家增加天然气出口。例如,提高连通阿尔及利亚和西班牙的Medgaz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保加利亚将天然气网络连接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波兰连接丹麦,以及保加利亚推动与希腊的进一步连接。最大的增量将来自美国页岩气LNG,冲突爆发后美国第一时间协调了向欧洲国家的紧急出口,并将持续增建终端设施,以便在未来更多地满足欧洲国家的天然气需求。2022年上半年,美国出口的天然气达到1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25.7%。国际能源署表示,2022年6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国家的供应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管道输送量,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全球石油价格飙升的同时,天然气价格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冲突爆发后,欧盟马上提议将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减少到一半以上,以迅速应对制裁。这项提议在反映欧洲国家对能源制裁担忧提升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欧洲国家对现货市场上液化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从而将液化天然气的价格进一步拉高。欧洲国家天然气价格标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3月初达到了200欧元/兆瓦时的高价位。7月16日,TTF价格为159.57欧元/兆瓦时(见图2)。

图2 荷兰TTF天然气价格波动(欧元/兆瓦时)

资料来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ommodity/eu-natural-gas

未来,由于俄乌冲突持续而且前景难测,不能排除还将有较大的价格波动。也许只有等到冲突结束或者前景明朗的时候,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才会趋于稳定。由于调整供给结构需要较长的时间,估计未来2~3年欧洲国家乃至全球都将面临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3.全球油气市场格局

毫无疑问,在冲突发生之后,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油气出口的抵制逐步生效之后,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两个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油气生产大国的“能源话语权”将显著提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生产国,尽管由于巨大的国内需求,其油、气出口量均未排名全球首位,但仍有很大的出口潜力。2020年数据显示,美国是第五大原油出口国(排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加拿大、伊拉克之后)、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俄罗斯,甚至比整个中东地区总和还多)。美国实现了页岩气革命的同时,还保留着很多近海油藏和阿拉斯加保护区内的油藏未开采,未来的增产潜力仍然值得关注。沙特阿拉伯则是传统的OPEC产量枢纽国,保留着巨大的机动产能。7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阿拉伯,与沙特阿拉伯国王会谈基本上达成了增产协议,体现了沙特阿拉伯作为油价决定者的角色。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在国际油气市场上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各自特点决定的。美国掌握了美元霸权,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国际油价很大程度的定价权,可以通过美元汇率以及自身巨大的产能对油价进行操控。沙特阿拉伯则拥有世界上最大石油储量和产能(2020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16.6%),并且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成本几乎全球最低,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沙特阿拉伯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言九鼎的地位。

(2)俄罗斯油气产量受到影响无法恢复往日地位。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世界上除沙特阿拉伯之外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由于基础设施的绑定,欧洲国家难以快速与俄罗斯的油气脱钩。但是,经济上的代价让位于政治上的恐惧,欧洲已经制订了坚定的计划要实现脱钩目标。这种脱钩措施一旦开始实施,旧有炼油厂进行调整后就可以冶炼其他来源的原油,新的LNG接收终端将开始接收来自美国、非洲国家和中东国家的天然气,碳中和计划的继续推进也将导致对油气需求的减少,那么与俄罗斯油气的脱钩就会变成永久性的。一旦失去了欧洲这个大市场,俄罗斯就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市场。

就中国市场而言,目前俄罗斯油气的份额,实际上是中国为了支持俄罗斯而从其他竞争者手中分让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极限。2020年上半年,俄罗斯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但每个炼油厂适合的原油不一样,俄油的高价格对中国炼油厂构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在天然气领域,由于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的产能有限,所以很难增加对华供应。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还没有通往中国的管线。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之下,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导致原计划的中俄天然气西线几乎不再可能开工了。

因此,俄乌冲突对俄罗斯油气出口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逆的。寻不到替代市场的俄罗斯油气,除了减价抛售之外别无他选。随着时间延长,可能不得不关闭某些油气井。

(二)对能源结构与能源转型的影响

油气价格上升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潜在变化,或将对各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各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化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俄乌冲突带来的油气价格暴涨和潜在供应不足向各国警示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未来,无论各国的能源结构如何调整,能源安全都已成为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1.欧洲和美国

俄乌冲突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将对其能源安全、能源转型政策和相关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欧洲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俄罗斯是欧洲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见图3、图4)。

可再生能源在欧盟各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从电力结构来看,欧洲各国的电力结构相异(见图5),总体上低碳能源电力所占比例较高。德国大力有序发展低碳电力,到202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已在其电力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乌克兰则以核电和煤电为主。英国天然气发电占比较高,2020年的占比达到36%,但英国的天然气进口主要依赖挪威 ,因此俄乌冲突对其天然气供应安全影响不大。

图3 欧洲石油及其制品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图4 欧洲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图5 部分欧洲国家电力结构(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欧洲国家显然已经决意将此次危机视为一个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机会。从短期看,未来5~10年,煤炭和核电等基荷电源的比例可能有所提高。由于同一热值下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仅仅是煤炭的一半,导致天然气成为欧洲国家一个重要的绿色转型能源。天然气供需结构的改变将对欧洲的电源结构产生影响。首先,为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更多的国家可能会决定减缓关闭煤电和核电厂的速度。虽然用燃煤或石油代替天然气将导致更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在能源安全为首要的情况下,高碳化石能源可能会短期内在欧洲各国能源结构中占有更高比例,进而暂缓其能源绿色转型进程。德国等欧洲国家对高碳排放的煤电的态度已经出现重大转变——2020年3月,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呼吁欧洲应该建立煤炭储备以解决电力问题。同时,欧洲各国也将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设进程,以实现能源供应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相协调。目前来看,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在没有规模化储能的配套支撑下仍不能完美替代燃气发电。

长期来看,欧洲各国的能源结构将加速向以风、光等新能源为主转型。同时,俄乌冲突也坚定了以法国为代表的以核电为主的国家坚持这一能源转型道路的信心,以兼顾能源供应的自主可控与向绿色低碳转型。此外,俄乌冲突导致的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绿色氢能等净零排放技术的价值。欧盟也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030年前用清洁氢能取代近半数的俄罗斯天然气(见图6)。

图6 到2030年欧盟的俄气替代方案

资料来源:Communication from the EU Commission:REPowerEU:Joint European Action for more affordable,secur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俄乌冲突对美国的能源结构影响虽然十分有限,但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增量主体的这一认识,不仅在欧洲,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达成共识。美国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将占总新增装机的近一半。按照2030年清洁电力使用比重达80%的目标,届时美国累计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升至8.85亿千瓦。俄乌冲突不仅使清洁、便宜、安全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中的安全权重提升,而且新能源对于提升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的潜力也被进一步关注。正如欧盟气候事务负责人弗兰斯·蒂默曼斯在2022年1月所说,可再生能源就是确保能源安全和可负担的答案。

2.中东和北非

除土耳其以外,大部分中东和北非国家主要受到俄乌冲突的次生影响。大多数中东和北非国家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对外依存度不高(见图7)。例如,2020年,埃及的天然气进口量几乎为零。阿联酋和科威特的天然气进口分别占其天然气消费量的31.3%和27.5%,主要来源国是卡塔尔。但土耳其天然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几乎所有的天然气消费量均依赖进口,且俄罗斯是其天然气的最大来源国,占其天然气进口量的34%。因此,俄乌冲突对土耳其的天然气供应造成直接冲击。

图7 部分中东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中东和北非国家的电力结构与本地的资源优势紧密相关。这一区域的国家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其电力结构以油气为主(见图8)。2020年,油气发电占到伊朗总发电量的91%,沙特阿拉伯则几乎是100%。考虑到俄乌冲突带来的油气价格上涨,新能源电力相比较燃气燃油发电的经济性增强,加之该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未来在这一地区的能源结构可能会向可再生能源电力,尤其是光伏电力的方向调整。

图8 部分中东和北非国家电力结构(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3.亚太地区

亚太区域主要受到俄乌冲突的间接影响,化石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是天然气的出口国,此外,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也具备向中国和亚太地区销售天然气(包括LNG)的能力。因此,总体上看,亚太区域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一地区面对的风险是价格问题。短期内,这些地区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调整,但高涨的油气价格将在长期推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包括核能、水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东亚各国的进口来源地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天然气供应风险(见图9)。澳大利亚是东亚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的29%、日本的39%、韩国的20%、中国台湾的27%;其次是中东地区,如土库曼斯坦、卡塔尔等。俄罗斯对东亚各国天然气的供应量不高,占到中国和日本天然气进口的8%,中国台湾的13%。

图9 部分东亚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低。图10展示了两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地构成中进口量累计达到80%的国家,可以看到,俄罗斯并未出现在其中。因此,俄乌冲突对这些国家当前天然气供应的影响较为有限。

图10 部分南亚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东南亚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地的集中度高于东亚国家(见图11)。2020年,俄罗斯对该地区天然气的出口几乎为零。澳大利亚、中东地区及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该地区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因此,俄乌冲突对这些国家当前天然气供应的影响较为有限。煤电在东南亚国家电力结构中占比较高,其次是天然气发电和水电。由于东南亚区域的清洁能源储备丰富,在其产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潜在拉动下,该地区的能源结构可能会向光伏等新能源方向调整。

图11 部分东南亚、中亚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澳大利亚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能源自给率高。煤电在其电力结构中占54%,其次是天然气发电,约为20%(见图12)。澳大利亚是全球天然气主要输出国之一,2020年,其出口总量约为106亿立方米,主要供给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和日本占绝对比重(76%,见图13)。俄乌冲突抬高了天然气价格,刺激消费国寻求替代来源,短期内对于油气输出国有利好。对澳大利亚的能源结构而言,其煤炭资源丰富,煤电是其重要供电来源。但其煤电设施相对老旧低效,成本偏高,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现代化和高灵活性的需求。澳大利亚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其能源转型中,光伏发电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图12 澳大利亚电力结构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总的来说,对于以印度、东南亚国家为典型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更为迫切。俄乌冲突短期内不会使这些国家的能源政策发生方向性改变。然而,如果天然气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就可能会引起发展中国家能源选择的改变,比如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图13 澳大利亚天然气出口目的国(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4.其他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对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几乎没有依赖,但剧烈波动的油气价格给这些地区带来间接影响。对拉丁美洲而言,动荡的油气价格可能将其能源结构推向水能、核能、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方向;而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而言,则可能因欧洲寻求新的油气资源以及全球新能源发展的矿产需求而获得发展机遇。

拉丁美洲可以分为两个单元: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中美洲的墨西哥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可以满足自身和区域内的油气需求,并向美国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出口。南美洲国家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不高,2020年进口天然气分别占到阿根廷和巴西天然气消费量的约16%和30%。智利的这一比例稍高,达到60%,但智利的天然气消费量很小。南美洲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美国和玻利维亚,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几乎为零(见图14)。南美洲的巴西水资源丰富,其电力结构以水电为主,2020年水电占到巴西电力结构的64%。阿根廷则以天然气发电为主,2020年天然气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56%(见图15)。

图14 部分拉美国家天然气进口来源(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图15 部分南美国家电力结构(2020年)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2021

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此次俄乌冲突爆发时都没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冲击的影响,很可能会加剧社会经济压力,增加公共债务的脆弱性,使数百万家庭和企业的疫情创伤更趋恶化。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将损害非洲的电力市场,利率上升也会给可再生能源项目带来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亟须摆脱对俄罗斯的需求将重新激发欧洲对非洲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生产的兴趣,这为非洲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全球的碳中和需求所引起的对铜、镍、铂等关键矿产的需求,也将刺激非洲矿业的发展。

三、结语

本文从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俄乌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而重点探讨了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全球油气市场的直接冲击和预期走向,以及对全球各区域能源结构和能源转型进程的影响。

总的来看,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深刻的影响,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结构。冲突直接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加剧全球供应链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滞胀,加快了世界经济的逆全球化发展趋势。

俄乌冲突引发了全球能源危机。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油气生产大国的“能源话语权”将显著提升,俄罗斯的油气产量受影响将无法恢复往日地位。俄乌冲突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对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一转型趋势不会改变。相反地,经过此次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一方面,化石燃料价格上升刺激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不少国家意识到了提升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性,在碳中和目标下需通过独立性相对更高的清洁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 Energy Agency.Oil Market Report[R].2022.

[2]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World Oil Market Forecast[R].2022.

[3]OPEC.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R].2022.

[4]美国能源信息署.Short Term Energy Outlook[R].2022.

[5]Internation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2[R].2022. CkYLk3J3qxLQ/OGGyAI5RjjoQbNsotyZgP2BWjpNrNXw+IudZ7OP1BgjQw4xPD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