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碳市场展望

任娜 蔡艺 秦治圆 赵盈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碳市场成为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抓手,目前强制减排市场覆盖约1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欧盟碳市场是流动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欧盟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ESG吸引更多资金投资碳市场、煤炭对天然气发电替代增加、金融衍生品交易更加活跃等因素推动欧盟碳价格大幅攀升。我国从2013年开始先后设立了8个试点碳市场,并于2021年正式推出全国碳市场。整体来看,我国碳市场成交量小、流动性差、市场化机制尚待完善,建议我国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和运行管理,稳步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纳入更多类型的交易主体,营造良好的碳市场交易环境。

关键词 碳交易;碳价格;低碳减排;履约

一、全球碳中和发展背景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人类开启工业化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气体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不断加剧。201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1.4%,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并提出碳排放权交易等减排机制。2015年12月,178个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会议巴黎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要求缔约方提交到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截至2021年底,全球51%的国家设立碳中和目标,其中46个国家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更多国家加入碳减排和碳中和队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加速,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未来人类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国际碳市场发展现状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交易体系发展迅速,各国及地区纷纷开始建立区域内的碳交易体系以实现碳减排承诺的目标。目前,全球已有25个强制减排市场,覆盖约1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中国碳交易市场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是流动性最好、成交量最大的市场。根据路孚特统计,2021年全球碳市场成交规模为158.11亿吨,其中欧盟碳市场占比77%;全球碳市场成交额为7593亿欧元,其中欧盟碳市场占比90%。国际碳交易市场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

资料来源:Refinitive,成交量包括拍卖量、二级市场成交量等

(一)欧盟碳市场价格稳步攀升

1.市场成交情况

一级买卖市场方面,2005年欧盟碳市场成立之初,碳配额以全额免费分配为主,此后免费配额逐渐减少,当前已过渡到50%以上进行拍卖,欧盟计划于2027年实现全部配额的有偿分配。2021年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总计举行了230次碳配额拍卖,拍卖总量为5.87亿吨(见图2),较2020年的拍卖总量减少13%,拍卖均价为54.13欧元/吨。

二级市场方面,欧洲现有3个交易所提供欧盟碳配额EUA(Europe Union Allowance)期货、现货及衍生品的交易,包括荷兰的ICE Endex交易所、德国的EEX交易所以及挪威的Nasdaq Oslo交易所。3个交易所的EUA期货合约设计不同,均包括未来几年的季度合约,但以2022年12月合约为主力合约。2021年ICE Endex交易所碳配额期货全部合约成交量为99.7亿吨,同比增加12%。

图2 欧盟碳市场拍卖量

资料来源:Refinitive,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2.欧盟碳价格大幅攀升

近年来,随着欧洲加大低碳转型力度,碳市场总量目标逐年收紧,欧盟碳价格逐步攀升。从历史走势来看,2005—2020年,欧盟碳配额价格基本在10~30欧元/吨波动;2021年起欧盟碳市场进入第四阶段,欧洲碳价屡屡创下历史纪录,2022年8月接近100欧元/吨,较2020年底上涨了200%(见图3)。2021年以来欧洲碳价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欧盟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提出2030年之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降低至少55%,高于之前制订的减排40%的目标;德国2021年5月宣布,要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从2050年提前至2045年。为实现欧洲更高的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Fit for 55”计划提出了针对EU ETS更加严格的修订方案,收紧配额发放总量,使得欧洲企业更加意识到配额的稀缺,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对配额的需求。

图3 欧洲碳配额期货价格

资料来源:Refinitive,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二是ESG吸引了更多资金投资碳市场。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提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视水平,强有力的气候政策和减排目标吸引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入市,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吸引更多资金投资碳市场。ESG基金将碳期货作为气候风险投资的标杆。据统计,2021年1—12月,全球范围内有68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ESG基金,远高于2020年的5420亿美元和2019年的2850亿美元,目前ESG基金已占全球基金总规模的10%。

三是煤炭对天然气发电的替代增加。后疫情时代的欧盟能源需求快速复苏,叠加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供气量,欧洲国家的煤价、气价、电价维持历史高位,市场对冬季欧洲能源危机再度重演的预期升温。欧洲国家的发电市场主要考虑煤电和气电的替代,尽管天然气发电的度电碳排放系数只有煤炭发电的50%,但当天然气价格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煤炭发电更具有竞争力。当前欧洲电价已经抬升到400欧元/兆瓦时以上(折合每千瓦时电超过3元),同等热值单位的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煤炭价格的2.2倍。天然气价格飙升促使电厂转向燃煤发电(见图4),从而增加欧洲碳排放配额的需求。

图4 欧洲四国煤炭发电量

资料来源:Refinitive,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四是欧洲碳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更加活跃。2021年11月格拉斯哥气候峰会(COP26)后,全球投资者对气候类投资更为热衷,欧盟碳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据路透社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碳配额期货合约日均成交量为3.88万手,同比增加13%。与此同时,市场看涨情形仍在发酵,EUA 2022年12月合约100欧元/吨看涨期权的持仓量已经从2021年8月的3700手增加至2022年9月的1.71万手。

(二)其他国际碳市场成交情况

1.美国加州碳市场

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成立于2013年,先后于2014年和2018年与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碳市场实行了链接,成为覆盖范围广、影响大的北美地区碳市场。加州碳市场覆盖CO 2 、CH 4 、N 2 O、SF 6 、HFCs、PFCs、NF 3 七种温室气体,纳入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25000吨的工厂设施。加州碳市场初始配额发放采用免费碳配额与拍卖相结合的方式,以拍卖为主,每个季度举行一次拍卖,拍卖底价=上一年的拍卖底价×(5%+最近12个月的CPI同比增速)。2022年8月,加州—魁北克碳市场举行第32次拍卖,拍卖价格为27.37美元/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总成交量为6490万吨,其中现货拍卖量为5696万吨,远期拍卖量为794万吨(见图5)。

图5 加州—魁北克碳市场拍卖情况

资料来源: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2.美国RGGI(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市场

2005年12月,美国特拉华州和缅因州等7个州签订了RGGI框架协议,形成了世界上首个主要通过拍卖形式分配配额的碳交易体系。当前,RGGI市场覆盖康涅狄克州、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罗德岛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等11个州。RGGI纳入容量大于等于25兆瓦的化石燃料发电机组,初始配额总量由各成员州的配额总量加总确定,大部分初始配额以拍卖的形式发放。RGGI规定3年是一个履约控制期,每年控排电厂只需要提交50%的配额,到第三年需要缴纳当年全部的碳配额以及前两年剩余未提交的配额。RGGI市场每季度的拍卖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2022年9月,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RGGI)市场举行第57次拍卖,成交均价为13.45美元/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总成交量为2240万吨(见图6)。

图6 RGGI市场拍卖情况

资料来源:北美区域温室气体倡议,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3.韩国碳市场

韩国碳交易市场成立于2015年,是亚洲第一个国家级别的碳市场,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允许使用国外碳信用履约的国家级碳市场。2021—2025年为韩国碳市场第三阶段,覆盖电力、工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和公共部门,总计排放量约6亿吨,约占韩国总排放量的73.5%。韩国的配额KAU、碳信用KCU带有年份,KAU只能用于当期履约,KCU只能用于当年履约,履约年度自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尽快注销该年份的碳配额。以2022年下半年为例,韩国碳市场可交易品种包括2022—2025年的配额(KAU)、2022年碳信用(KCU)和海外碳信用(i-KCU)。从成交情况来看,市场交易量几乎全部来自2022年配额KAU,其他品种极少成交。据KRX(韩国交易所)统计,2022年7月至9月15日,韩国2022年配额KAU成交价格平均为20美元/吨(26603韩元/吨),总计成交125万吨(见图7)。

图7 韩国碳市场碳配额(2022年KAU)成交情况

资料来源:KRX(韩国交易所),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三)国际自愿减排交易

自愿减排市场是强制减排市场的重要补充。全球自愿减排市场的主要机制为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减排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GS)、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美国碳注册(American Carbon Registry,ACR)、美国气候行动储备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CAR)。其中,CDM项目产生CER,VCS方法学开发产生VCU,GS方法学开发产生VER,ACR项目开发产生ERT,CAR项目开发产生CRT。目前,国际减排项目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主要是线下交易。CDM是最早期的减排项目,在CDM价格崩盘之后国际市场转为使用VCS和GS,VCS和GS的方法学最初主要引用自CDM方法学,之后也在不断改进。

从签发量来看,当前核证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GS)、美国碳注册(ACR)、美国气候行动储备方案(CAR)四大独立第三方自愿减排机制占主导地位,几乎占据全球自愿减排信用总量的3/4,其中VCS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自愿减排方法学。据世界银行统计,2021年全球碳减排项目新签发的碳减排量达到4.78亿吨,其中VCS新注册项目110个,签发减排量2.9亿吨,是国际市场最大的独立碳减排机制(见表1)。

表1 全球主要自愿减排机制

资料来源:VERRA、CDM、ACR、CAR等,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2021年3月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相继推出全球碳中和期货合约GEO、基于自然减排项目的全球碳中和期货合约N-GEO、核心全球排放抵销期货合约C-GEO,这些期货合约逐步成为国际核证减排量的定价参考标准。从交割结算来看,N-GEO和C-GEO只允许VCS项目交割,而GEO则允许VCS、ACR、CAR三类减排项目的交割。2022年上半年,N-GEO首行合约均价为11.72美元/吨,N-GEO全部期货合约日均成交量为58万吨,其中2022年12月的合约日均成交量占比近50%。

(四)国际碳关税发展现状

在国际碳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的同时,欧盟和美国对征收碳关税跃跃欲试。2022年6月2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修正案,为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立法提案的正式修改意见。根据欧洲议会最新提案,从2027年开始钢铁、水泥、化肥、铝、电力、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将被纳入碳关税,2030年之前将产品范围扩展至欧盟碳市场覆盖的所有行业。欧洲议会通过后,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将就碳关税内容进行最终协商,内容达成一致后,将形成最终的法律文本。与此同时,2022年6月7日,美国民主党提出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立法提案《清洁竞争法案》。该法案提出,从2024年开始对进口产品超出基准线(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碳含量)部分的排放征收边境碳税,覆盖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化肥、氢气等,超出部分征收55美分/吨的碳税,碳税标准每年上浮5%。

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碳关税或将发展成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为提前做好应对国际碳关税的准备,我国不仅需要提前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熟悉国际碳交易规则,还要完善国内碳排放核算机制,尽快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

三、国内碳市场发展现状

(一)地方试点碳市场简介

1.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市场化的节能减排路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2013—2016年,三省五市相继启动碳市场交易。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市场分别启动碳排放交易,2014年湖北、重庆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2016年福建启动碳交易市场。8个试点地区既有东部地区,也有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各有特点。

2.试点碳市场运行情况

自2011年以来,试点碳交易控排主体行业覆盖面逐步增加,碳配额线上交易已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21年底,8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5.0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26亿元,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3000多家企业。但整体来看,我国地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不大,活跃度较低,多以线下成交为主。2021年,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发电企业从地方试点市场退出,广东、湖北、上海、深圳、福建试点地区成交量降低,部分试点市场开始新增纳入行业参与地方履约。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试点之间碳配额无法流通,导致区域间价格分歧较大。北京的成交均价2015年以来在试点碳市场中一直处于最高位,天津的碳价则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碳价前期相对稳定,2021年起受政策收紧影响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一度超越北京碳价,2022年稳定在77~80元/吨;湖北碳价相对比较稳定,2022年在40~50元/吨波动;2021年以来重庆碳价基本在30~40元/吨波动(见图8)。整体来看,我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价呈现出自然的波动状态,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

图8 地方试点碳市场挂牌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交所等,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二)全国碳交易市场简介

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启动,并形成在上海交易、在湖北登记和结算的双中心格局。

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2019—2020年)内,仅将发电行业纳入了履约和交易范围。截至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242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为1.94亿吨,其中挂牌成交量为3259.28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为1.61亿吨,累计成交额为84.91亿元。成交量主要集中在履约期,除履约期外整体盘面较为冷清;收盘价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挂牌收盘价在上线初期全国碳配额价格最高冲至58.7元/吨,随后价格下滑至41元/吨附近,临近2021年底履约日期截止时价格再次快速走高至58元/吨附近(见图9)。

图9 全国碳市场收盘价及成交量

资料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URS)

全国碳市场启动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全国碳市场设定强制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二氧化碳排放分布,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电力行业碳交易和碳配额履约从“地方粮票”到“全国粮票”的统一,有助于控排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合理资产配置降低碳减排成本。

(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简介

1.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发展历程

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价格不断下跌。由于参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受限,此后我国开始筹建国内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随着区域性碳交易所开启试点,对标曾经的CER,中国的CCER市场也应运而生。自2013年起,区域性试点的CCER交易逐渐取代了已经开始全面受限的CDM,但与配额交易不同的是,CCER的交易不再局限于参与当地碳市场的企业之间,而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试点场所之间流通。2017年3月,由于市场交易量小、部分项目不够规范等,国家发展改革委暂停了对CCER项目的审批备案。

2.CCER用于碳市场履约的情况

2021年,全国第一个履约周期规定CCER可以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大幅推高了CCER的价格。在全国碳市场将CCER纳入履约抵销范围之前,不同项目类型的CCER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维持在30元/吨以下。由于全国碳市场规定所有项目类型的CCER都可用于配额清缴抵销,不同类型CCER价格逐渐趋同,并与碳配额价格走势保持一致。此外,CCER还可继续用于8个试点碳市场的履约,叠加部分企业自愿购买CCER用于抵扣排放,导致CCER更加紧俏,推动CCER价格进一步走高,2022年CCER的报价超过80元/吨。目前市场上有消息称,2023年CCER有望重启签发,未来随着CCER的再度重启,市场存量得到补充之后,CCER价格有望回落。

整体来看,我国碳市场起步晚、价格低、覆盖范围小、参与主体单一,真正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当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仅局限于2162家发电企业;地方碳市场尽管纳入投资者,但是市场范围很小,活跃度较低。此外,我国碳市场交易品种不健全,除了碳配额现货交易外,极少有衍生品交易。

四、国内碳市场发展建议

(一)建议纳入更多类型的交易主体,增加交易流动性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地方碳市场范围很小、活跃度较低。在当前的碳市场机制下,碳市场交易非常不活跃,配额盈余一方面留存在企业不愿出售,另一方面被碳商集中收购,市场流动性较低。例如,北京市场80%左右的碳配额集中在太铭碳资产、金诺碳投、中碳能投三大碳商手中,导致履约成本大幅增高。为此,建议明确关于合格投资机构和个人的具体规则,逐步允许金融机构、各类投资者参与交易,提升碳交易市场流动性。

(二)建议增加交易品种,丰富碳资产管理手段

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产品相对单一,市场结构分散,不利于统一规模化发展,例如仅为碳配额现货,CCER仍不能与碳配额在同一平台交易,缺乏碳配额与减排量在交易选择、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协同。此外,全国碳市场尚未推出多元化的碳资产管理工具,交易主体融资融碳、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需求尚无法实现。从欧盟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碳金融衍生品尤其是远期与期货产品对提高碳市场非履约期交易的活跃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欧洲市场的期货成交量远大于现货成交量。建议增加碳金融衍生品等品种,为市场主体提供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让企业得以更好地管理碳资产风险敞口。

(三)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

我国碳市场出现部分控排企业排放数据弄虚作假、核查单位履职不到位、核查工作走过场、核查结论明显失实等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部已经就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数据造假问题进行了整治。碳市场的数据质量公平、真实、合规是碳市场运转的基石,建议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和运行管理,设定更加科学的实测值测算方法,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明确碳交易发票处理,规范碳市场税务要求

目前,国内关于碳市场交易的发票制度尚不完善。湖北、广东碳市场属于匿名交易,线上摘单时无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碳市场尚在运行初期,国家税务部门尚未出台关于碳交易业务的税务制度。此外,部分中介机构利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收取居间费,进一步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果市场参与主体在碳配额买入时无进项税增值税发票,不仅无法进行销项税抵扣,而且会面临一定的审计风险。建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与税务等部门联合发文,尽快明确碳配额发票相关税务处理事宜。

参考文献

[1]REFINITIVE.Carbon Market Year in Review[R].2022.

[2]ICAP,Emission Trading Worldwide[R].2022.

[3]汪军.碳中和时代[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21.

[4]生态环境部.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EB/OL].[2021-10-26].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110/t20211026_957871.html. vzS5yM/h18VnKTTOCwvapfNQjna2r0fYMSyrCl5f/FANVBnRPm+Oghiruby3p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