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慈善活动越来越被政府、社会及公众认可和倡导。在网络上搜索“慈善”,就会出现千万条关于慈善的内容,慈善活动及慈善事业如此被关注,这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研究背景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理念。

慈善事业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慈善捐赠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党中央关于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决定,为做好慈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和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2016年9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更是打开了我国慈善事业跨入黄金发展时代的大门。

慈善捐赠不仅是现代慈善事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慈善捐赠具有公共财政和市场机制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慈善捐赠,慈善事业就会成为无米之炊。 中国慈善联合会于2016年在京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达1108.57亿元人民币(合169.67亿美元),占全年GDP的0.16%,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个人捐赠比重为16.38%,各类企业捐赠占全国慈善捐赠接受总额的70.72% ,企业捐赠远远超过个人慈善捐赠总额。然而,美国捐款基金会于2016年发布的慈善捐赠报告提出,“2015年美国的慈善捐赠总额为3583亿美元,占全国GDP的2.05%,比2014年增长7.1%。其中,个人慈善捐赠总额达2585亿美元,占全国捐赠总额的72.15%;基金会捐赠达539亿美元,占比15.04%;企业捐赠总额为177亿美元,仅占全国慈善捐赠总额的4.94%,个人慈善捐赠仍然是美国慈善捐赠事业最稳定的捐赠来源”。个人慈善捐赠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社会公众个人的慈善捐赠才是现代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慈善捐赠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个人慈善捐赠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

慈善捐赠不是富人的专利,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才能积累更加殷实的慈善资源,才能促使慈善事业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宏伟事业。而个人慈善捐赠以善待他人、助人为乐为宗旨,体现了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个人慈善捐赠的开展,人间的真情和爱心得以传递,是营造和谐信任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助社会氛围的有效方式,也是治疗“社会冷漠症”的良方。 大力发展个人慈善捐赠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社会价值观的重塑,而且体现的个人慈善捐赠比企业慈善捐赠更具有稳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仅仅依赖企业捐赠的慈善组织,其捐赠数额会随着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而波动。以日本为例,受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日本依赖政府和企业捐赠的慈善组织出现了财政危机,而依赖个人慈善捐赠的慈善组织每年的捐赠数额却在稳步增长。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转型,慈善捐赠正在从过去的零星、偶然的大额应急性捐赠向个人广泛参与的日常小额慈善捐赠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个人慈善捐赠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有14亿人口,倘若每人每年捐50元,那么,年捐赠额将达到700亿元,即使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行捐赠,捐赠额也会有200多亿元,但就目前的个人慈善捐赠发展状况来看,参与捐赠的人数未达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我国个人慈善捐赠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调整和转变,其中包括慈善事业的发展。当前,企业慈善捐赠仍然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放缓和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使得企业慈善捐赠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同时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和个人已经具备小额捐赠的能力,由此可见,未来个人慈善捐赠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挖掘个人慈善捐赠资源,推动社会更多个人参与到慈善捐赠活动中,已经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个人慈善捐赠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行为,如何驱动个人捐赠者产生慈善捐赠行为、识别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过程中主要动力要素、剖析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规律和本质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深入研究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个人慈善捐赠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对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1)通过深入分析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结构、功能和原理,识别驱动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动力要素,揭示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在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2)选取具有个人捐赠记录的捐赠者作为调查样本,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究诸多动力要素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作用程度。

(3)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过程,为建议提出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二)研究意义

本书以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工具,进一步研究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个人慈善捐赠的动力机制问题是慈善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当前学术界对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更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个人慈善捐赠和企业慈善捐赠同为慈善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有很多,如专著、学位论文等均对企业慈善捐赠问题有所研究,但对个人慈善捐赠问题的研究却相形见绌。大部分对个人慈善捐赠的研究局限在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上,缺少更深层次的研究,虽然有部分学者对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问题有所研究,但只分散在一些学术期刊和少量著作的章节中,且研究较为浅显。本书着重对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阐述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结构、功能及原理,揭示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在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中的作用机理,进而把握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的规律和本质,使个人慈善捐赠的研究更为系统、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慈善捐赠研究的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

个人慈善捐赠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个人慈善捐赠的动力机制问题,揭示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产生的规律和本质,识别驱动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发生的主要动力要素,对推动个人慈善捐赠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慈善组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募捐策略和方案,提高募捐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对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的研究,能够认识到个人捐赠者产生慈善捐赠行为的过程,把握驱动个人捐赠者产生慈善捐赠行为的主要动力要素,了解个人捐赠者深层次的认知、动机和偏好,为慈善组织制定灵活有效的募捐方案和宣传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公正、调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个人慈善捐赠的兴旺发达是现代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通过深入解读个人慈善捐赠动力机制,能够为我国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提供理论支持。 VJH8e2vAwJNPaE/uIqDx6HFjmvhxGivzSlRXF/aCe4JEPQVjXIdSvUGWmPv3ni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