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方面做出诸多实践努力,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等均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与北京乡村产业结合日益紧密。

一、数据来源

本书所用数据来自2018年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中北京地区填报的相应数据以及课题组2019年开展的“北京地区信息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抽样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版)”数据,调研总共发放了250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问卷,涉及北京54个行政村,最后共回收问卷205份(空白问卷不计),其中有效问卷176份。

下文中“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各区整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2018年度北京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相关数据为基础,“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的相关分析以课题组“北京地区信息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抽样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版)”数据为基础。

二、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各区整体情况

北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政策上编制了不同时期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规划,连续7年印发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分工文件,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责任主体;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谋划工作,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将智慧乡村、智慧农园、农业物联网应用、信息进村入户等项目列入农业改革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将智慧乡村建设、“互联网+”农业等重点任务分别列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机构设置上来看,13个区全部设置了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此外,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财政支撑力度,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北京市13个区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出为10031.97万元。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平台接入农场基地数量645个,占地面积为48.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为27.5万亩、设施面积为2万亩,涉及农业设施数量1.7万个,农作物品种452种,传感器1535个,摄像头957个。新增35家重点园区深化信息化服务,对原有60家重点园区继续开展数据运营、电话回访、上门服务,促进活跃度提升。组织线上线下培训与观摩活动25次,全年提供现场指导360次,农场填写生产经营数据2400条,农场累计登录次数为16213次,使用数据达到156587条。2018年,全市共4个区(顺义、昌平、延庆、通州)10个农业园区落实了京郊农业园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任务。园区通过建设室外农业环境监测站、可视化追溯系统、智能采收入库系统、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拍照溯源摄像系统、农事管理记录终端、智控卷膜、智控喷滴灌系统等,显著提高了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关于开展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通知》相关数据显示,全市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率最高,达到67.73%,其次为设施栽培、大田种植、水产养殖,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率为16.43%。各区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丰台区、房山区与顺义区。其中,丰台区农产品网络零售达到64.43%,设施栽培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45.28%。

三、北京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

本书对不同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的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休闲农业等产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大田种植在节水灌溉和施肥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和产品较广泛,设施园艺则在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自动卷膜、质量追溯、节水灌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较好,且设施园艺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大田种植。从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来看,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表现最突出的是减药效果。畜禽养殖中主要应用了视频监控、育种、养殖场环境监测等信息技术产品与装备,其中,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最广,达到71.43%。44.62%的经营主体表示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55.17%的经营主体自建网络销售平台,72.41%的经营主体借助于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销售。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在宣传推广、景点展示、预约服务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和产品。

(一)大田种植

经营主体在大田种植的育种、农资采购、耕整地、环境监测、农情监测、节水灌溉、视频监控、施肥、病虫害防治、施药、采收、农机导航与调度、质量追溯、内部管理等环节利用了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其中节水灌溉和施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分别为80%和70%,效果较好(见图1-8)。首先,从大田种植信息化成效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后最明显的效果是减药,将近一半的经营主体表示,应用信息技术后农药应用比例减少40%以上,分别有20%和1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水和节约人工的效果也能达到40%以上。其次,节肥效果显著。4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肥效果能达到21%~40%,有一半的经营主体表示人工成本可节约11%~20%,3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水效果在1%~10%,70%的经营主体认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能达到11%~20%,一半的经营主体认为病虫害诊断率能提高11%~20%(见图1-9、图1-10)。

图1-8 大田种植各环节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情况

图1-9 大田种植信息化节水、节肥、减药和节约人工情况

图1-10 大田种植信息化病虫害诊断、增产、增收情况

(二)设施园艺

经营主体在设施园艺育苗、农资采购、耕整地、环境监测、节水灌溉、视频监控、自动卷膜、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采收、质量追溯、内部管理等方面应用了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其中,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自动卷膜、质量追溯、节水灌溉应用范围较广,分别为80%、70%、60%、60%和60%(见图1-11)。可以看出,设施园艺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大田种植。首先,从设施园艺信息化成效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后最明显的效果是减药,40%的经营主体表示,应用信息技术后农药应用比例减少40%以上。节水和节约人工效果也较为显著,分别有20%和1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水和节约人工效果也能达到40%以上。其次,4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肥效果能达到21%~40%;20%的经营主体认为节水、减药和节约人工的效果能达到21%~40%;有一半的经营主体表示人工成本可节约11%~20%;30%的经营主体表示节水效果在1%~10%(见图1-12)。对于病虫害诊断来说,10%的经营主体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后病虫害诊断率可提高40%以上,一半的经营主体认为可提高11%~20%;70%的经营主体认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能达到11%~20%(见图1-13)。

图1-11 设施园艺各环节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情况

图1-12 设施园艺信息化节水、节肥、减药和节约人工情况

图1-13 设施园艺信息化病虫害诊断、增产、增收情况

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慧田合作社通过应用物联网、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的综合调控管理,强化了环境抗逆能力,实现了光、热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节水40%以上,节省人工50%,果菜类增产20%~30%,叶菜类增产1~2倍,减少施药次数2~3次,降低化学农药用量20%,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通州区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通过温室大棚监测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建设,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30%、20%以上,节水50%以上,节省人工80%以上,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大幅提升。昌平区阿卡智慧农园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生产环节物联网应用和销售环节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实现农场直接经济效益增加116.4万元,通过科技帮扶,辐射带动低收入户增收。

(三)畜禽养殖

经营主体在畜禽养殖中应用了视频监控、育种、养殖场环境监测、畜禽饲喂、质量追溯、疫病防控和称重等信息技术产品与装备,尚未在投入品采购、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自动捡蛋、自动挤奶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其中,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最广,应用率达到71.43%(见图1-14)。从畜禽养殖信息化成效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后节约饲料、减药和节约人工的效果比较明显,20%的经营主体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后效果能达到40%以上,并且一致认为能够有效节约人工成本(见图1-15)。此外,分别有60%和40%的经营主体认为应用畜禽养殖信息化技术后,畜禽成活率和疾病诊断率能提高40%以上。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经营主体认为应用畜禽养殖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后没有达到节约饲料和减药的效果。从增收效果来看,仅有20%的经营主体认为畜禽养殖信息化技术应用后,增收率能提高40%以上,各有20%的经营主体认为增收率可以提高21%~40%或者11%~20%,仍有20%的经营主体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不会给畜禽生产带来增收(见图1-16)。密云区依托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研发了“蜂场物联网监测+蜂产业链大数据分析规划+互联网品牌打造”的智慧蜂业管理平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20%以上,增加蜂农收益累计120余万元。

图1-14 畜禽养殖各环节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情况

图1-15 畜禽养殖信息化节约饲料、减药和节约人工情况

图1-16 畜禽养殖信息化成活率、疾病诊断率和增收率情况

(四)电子商务

有44.62%的经营主体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55.17%的经营主体自建网络销售平台,72.41%的经营主体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销售(见图1-17)。且高达72%以上的经营主体对网络销售效果表示满意(见图1-18)。

图1-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情况

图1-18 经营主体对网络销售效果的满意情况

(五)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宣传推广、无线网络、景点展示、预约服务、电子支付、视频监控、环境监测、采摘基地物联网、产品追溯、内部管理、投入品采购、电子导览、电子导航、虚拟体验、智能讲解、客流管理等方面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装备。其中,宣传推广环节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最广,达到66.67%(见图1-19)。从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后客流增加和增收效果比较明显,34.78%的经营主体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后客流增加超过40%,21.74%的经营主体认为增收效果也达到40%以上(见图1-20)。

图1-19 休闲农业各环节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情况

图1-20 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 6QNFFuLmGo74A4UJKd/dfjj0EPkHsechYhXwFZb989pb1LqWyYELJIG76l31f1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