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基于信息化的北京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

(一)模式内涵

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是指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种养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为方向,通过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全要素、全过程“人—机—物”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全面透彻感知、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控制、农业投入精准化决策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精准化对接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对于破解北京市农业发展方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土地紧缺和水资源紧缺“双约束”、市场高风险和劳动力高成本的“双压力”的难题,推动北京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首都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典型做法与经验

1.积极开展耕、种、收全程精准作业,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北京市自1999年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示范以来,伴随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规模化大田生产基地方面已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农机导航、农机精准作业以及精量播种、变量施药、精准施肥、高效灌溉等农业投入品精准决策等技术集成应用的粮食全程精准作业发展模式,涌现了顺义万亩方和房山窦店的小麦生产数字化、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物联网等模式。以顺义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为例,其在利用信息化促进现代粮食高产高效方面的做法主要有:①推广农机物联网,促进农机作业精准化。示范区依托北京221信息平台,建立了农业现代装备集成应用体系,通过集成运用物联网技术,北斗导航、4G通信等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农机物联网系统,实现了万亩方作业的农机位置精确定位,农机工况、农机作业计量的远程监测和控制。②建设现代化农情监测体系,实现大田环境信息在线感知。示范区在9个行政村选择典型地块分别安装了9个气象监测站、18个墒情监测站、18个苗情监测站,实现了示范区内核心示范村典型地块的气象、墒情、苗情远程监测。③依托决策模型实现水、肥、药的科学决策,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示范区对水源机井、泵房和大田灌溉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以墒情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大田水肥一体化工程,以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灌溉控制,实现了大田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的智能控制。通过推动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粮食高效种植,示范区实现亩均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达30%以上。

2.大力发展设施园艺物联网,确保京郊菜篮子供给保障安全

自2010年北京在13个郊区县的5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以来,依托“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园艺标准园集中推广了一批设施园艺环境智能化控制(如智能卷帘、智能卷膜等)、设施水肥一体化、农业机器人采摘等技术,形成了以绿兴特、金福艺农、北菜园、天安农业、采育鲜切花、阿卡农庄、中农春雨等为代表的北京设施农业物联网模式,实现了园艺产业的节本增效,确保了“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北菜园为例,北菜园自2009年探索数字农业至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数字技术应用体系,其主要做法为:①开展设施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合作社在设施大棚配备了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微喷加湿系统、标准化物联网感知设备与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室的通风、降温、微喷等设施远程自动控制,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②推行基于二维码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合作社通过建立基于二维码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信息可追溯,为农户与消费者建立了较低成本的信任机制,为质量安全执法部门提供了依据,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③探索智能柜冷链物流配送,实现了农产品品质的在线维持。目前北菜园以北京圆明园小区、双花园小区、莱蒙湖小区等中高档小区为试点,为小区安装了智能配送柜,采用全程冷链物流模式平均每天为100余户消费者配送农产品,保证了从确认订单到配送到达目的地蔬菜的新鲜安全。北菜园通过汇聚信息资源,对数字农业信息技术进行组装集成,辐射带动了2500农户参与设施园艺物联网技术应用,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470亩,年产量达360万斤。

3.推广建设智慧生态养殖,提升畜禽养殖精细化水平

相对于种植业,北京市养殖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数字技术应用也更为成熟。为进一步落实“调转节”政策,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除关停退出部分养殖场外,北京市以打造数字技术支撑的高端养殖业为主线,积极推广以精准饲喂、自动清理、大数据平台等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生态养殖,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精准调控、投入品精准决策以及粪污自动清理、收集、资源化利用等,促进了畜禽养殖的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智能决策与生态循环。以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为例(2017年被评为第一批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其主要做法有:①构建全套饲养系统,进行规模化、自动化种鸡饲养。企业引进、应用了AC2000自动控制系统,近年来配备升级了喂料输送系统、饮水系统、光照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室内消毒免疫系统、清粪系统、鸡粪处理系统等,通过与其匹配的脉冲水表、上料传感器和称重计量器等附属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对鸡群日饮水和耗料量的自动化、精准化控制。同时,通过对不同栋舍、不同日龄、不同季节的大数据分析,首创实现了蛋种鸡鸡舍饲养设备的自动化、精准化控制。②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孵化设备智能控制。通过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建立孵化设备远程监控管理终端系统,实现了孵化器的智能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③应用全套RFID技术,保证原种鸡个体跟踪及识别。通过配置RFID电子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RFID集成系统、喷码机、条码枪、条码集成系统等,实现原种鸡个体跟踪及识别。④基于北斗管理系统,实现运雏车智能化运行。引进北斗卫星车辆管理系统,对运输车辆温湿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控,温湿度超出范围时实现在线预警以及自动调节。通过发展智慧禽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了农户增收。

二、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模式

(一)概念内涵

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将互联网的万物互联、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等特色融入传统休闲农业,从技术创新、业态培育、商业模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创新休闲农业发展内容与模式,实现传统休闲旅游的提档升级。面对国家休闲农业规范管理的要求和消费者高端、便捷、参与式消费的需求,该模式以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支撑,开发了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网站和平台,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的形式,对休闲农业基地、园区、休闲农业产品等进行设计,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宣传、推广和营销,已逐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二)典型做法与经验

1.完善互联网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升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休闲农业公共区域、消费区域的无线Wi-Fi全覆盖,为游客提供基于二维码扫描链接的智能化Wi-Fi服务。在此基础上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车流量监控摄像头等高端互联网视频设备,实现网络在线监控与远程控制调度,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提供支撑。以北京市怀柔区下坊村为例,该村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原始生态气息浓厚,村内有白河穿流而过,村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优良,因此依托白河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村内构建了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白河特色生态休闲游项目,吸引了大量京内游客。其主要做法有:①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村内安装了Wi-Fi服务器,实现了公共区域、消费区域的Wi-Fi全覆盖,为游客提供基于二维码扫描链接的智能化Wi-Fi服务,满足游客上网需求。②实现周边交通互联网监控升级。下坊村在村环线和重要节点设置高清视频监控安装车流量监控摄像头,实现网络在线监控与远程控制调度,方便游客出入。③开展生态环境互联网实时监测。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内生态环境质量,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生态宜居的民宿环境,下坊村还花费12万元建立了室外环境监测站,对水质、PM2.5、负氧离子、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网站、显示屏等对外窗口展示,为游客提供透明的信息,增强游客黏性。

2.利用高端信息技术宣传展示,创新休闲体验模式

将网站平台、网络游戏、虚拟实景体验(VR)等新体验、新消费作为主要卖点,把个性化、特色化的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并通过主题网站和多媒体平台对休闲农业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特色的宣传和推广。以北京农业嘉年华为例,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于北京市昌平区举办,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通过举办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展览,将农业研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价值集中整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其主要做法有:①实现了VR等体验技术创新。2018年北京农业嘉年华在市农业农村局、农研中心、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联合微景天下技术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基于微景平台和VR技术,打造北京休闲农业全景三维服务产品“京品农园”,以全景三维技术宣传北京的精品农业园区。②实现了虚拟终端参观等体验模式创新。北京农业嘉年华期间,市民除了利用手机、计算机等多媒体终端参观“农业嘉年华虚拟展馆”,还可通过“北京昌平”微信了解农业嘉年华的所有资讯。“北京昌平”微信为农业嘉年华开辟了嘉年华、参观导览和微博专区三个板块,游客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分享游园感受,实时了解园区信息。自2013年起每年3—5月均在此举办农业嘉年华,截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7届,已逐步发展为全国农业嘉年华的标杆。

3.结合领先农业科技展示,丰富游客互动体验

通过一系列的农业会展活动和科普展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随着虚拟仿真与交互展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成熟,集展示宣传与远程监视控制功能于一体的三维虚拟多平台系统在京郊部分休闲农业园区得到应用。以中粮智慧农场为例,中粮智慧农场地处琉璃河镇,距北京市区约38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7200亩(11.5平方千米),是“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的核心项目。农场以“自然、生态、绿色、健康”为理念,在为中国农业高精尖技术的展示与交流提供国际窗口之余,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具备世界级品质的绿色生态体验目的地。其主要做法有:①应用国内高端农业技术,实现面向游客的农场科技示范展示。中粮智慧农场共计应用7项世界领先技术,11项国内领先技术以及9项中国农科院专利技术,建成全球第一个高度集成新能源、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的农业综合体。其中智慧农业中心是中粮智慧农场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创新展示中心,中心内应用了数十种示范农业技术,使生长在农场温室内的植物可以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样,有充足的阳光、适度的水分、合适的“土壤”,让参观游客了解关于科技、生态、环保、节能的新“智慧”。②发挥农业综合体功能,提升游客田园体验乐趣。作为中国国内高科技农场的代表,中粮智慧农场实现了“全产业链”“全服务链”的覆盖,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生态链条,农场内还设有销售新鲜、有机农产品的农夫市集,开发了以土豆挖宝、葡萄采摘、动物农庄等为主的休闲农业采摘体验区,充分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北京市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中粮智慧农场的建成受到了包括北京市政府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好评,未来中粮智慧农场还将在此基础上扩建,计划利用5~8年时间,打造具备世界级水平,集现代都市农业、品牌食品及健康产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卫星城。

三、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

(一)概念内涵

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是指挖掘自身农产品特色与优势,创新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为依托,形成传统商超和电商平台相结合的传播矩阵,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整合传播,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市场认知度,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和产业链升级增效。农产品市场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产品附加值低,竞争激烈,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商超品牌而非农产品品牌,生产者更多了解的是商超需求而非消费者需求,久而久之便导致了产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优质不优价。而在该模式下,电商平台的介入,有助于深入理解消费者诉求和市场信息,明确农产品自身优势及品牌核心价值,突出产品个性,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进而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带动乡村农业生产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跨越。

(二)典型做法与经验

1.提升全产业链品质,塑造农产品知名品牌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其自身品质提升是关键,只有具备环境优势、生产管理优势、品质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才能更快地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促使生产者直接掌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整合农产品冷链运输资源,提升农产品品牌化包装;帮助消费者尽快了解农产品产地环境、品种选育、生产加工、冷链运输、质量安全追溯等全产业链信息,倒逼农产品生产者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共同努力塑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沱沱工社为例,沱沱工社始创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2008年,以有机农业为切入点,建立起从事“有机、天然、高品质”食品销售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整合了新鲜食品生产、加工、网络销售及冷链日配等相关环节,成为中国有名的生鲜电商企业之一,满足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高端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其主要做法有:①自建沱沱农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品质。建于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的沱沱农场总占地面积1050亩,自建设之初就遵循有机种植的要求,严禁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及人工催熟,精心挑选非转基因种子,严苛把控种植环节,采用人工育苗、除草、生物防虫害等自然农耕法生产,全面保障所售有机农产品品质。目前该农场已经获得中国、欧盟两项有机认证,为塑造农产品品牌打造了坚实基础。②自建物流渠道,保障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品质。沱沱工社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全程冷链配送到家的电商公司,自建有近万平方米集冷藏、冷冻库和加工车间为一体的现代化仓储配送物流中心,采用冷链物流到家的配送运作模式,将新鲜的食品精准交付给消费者,实现了客户问题的快速处理以及农产品品质的全程把控,解决了传统农产品流通销售中易破损、易污染、易变质问题。

2.通过电商营销深挖风土人情,打造农产品新品牌

与工业化产品不一样,农产品对产地的要求比较高,不同的产地资源环境生产出的农产品在口感、甜度、外形、品质上有很大差异,这是不同农产品的品牌特色之一。通过电商营销深挖农产品品牌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文化特征,形成农产品特色文化,让消费者内心产生共鸣,能够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进而打造农产品新品牌。以密农人家为例,密农人家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套里村,依托密云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出售密云蔬菜、自然放养的鸡蛋、密云特色水果、土猪肉、农家种植的杂粮等。其主要做法有:①以返乡高管的创业经历为卖点,提升品牌知名度。密农人家的总经理孔博是返乡科技人员,通过创办密农人家,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打造了密农人家生鲜电商品牌,带动全村68名新农人共同创业,带动300余农户生产种植转型,成为农产品电商产业典范,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②聚焦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准定位销售范围。密农人家以密云县及周边的特色农产品、时令农产品为品牌特色农产品,采取B2C的经营模式,从密云区标准化园区直采蔬果、肉蛋禽类产品,依托电商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将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平台销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全国各地。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创业以来连续5年位居淘宝网农产品北京地区总类销量冠军,总经理孔博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三十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北京榜样提名人物、全国最美青春故事等称号。

3.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升级传统农产品品牌

基于龙头骨干企业优势,依托电商升级农产品销售方式,创新传统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协同传播,能有效升级传统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市场认知度。以中粮我买网为例,中粮我买网是由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COFCO)于2009年投资创办的食品类B2C电子商务网站,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安全的食品购物网站。其主要做法有:①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优势,创新品牌销售模式。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态势,中粮集团围绕客户和社会需求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将销售渠道延伸至互联网,开发了我买网平台,拓宽了传统品牌的销售渠道。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品牌市场。作为老牌龙头企业,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并以此拓宽农产品国际化销售市场,扩大农产品品牌国际影响力。2019年10月,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中粮我买网排名全球第264位;2019年11月,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世茂海峡·2019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中粮我买网以70亿元人民币估值上榜。

四、立足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一)概念内涵

立足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特征,分享海量的分散化涉农资源(包括土地、农产品、农机、农技、资金、劳务、房屋等),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细分的方式,打造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共享服务平台,匹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扶持并服务“新型农民”,调动起农村生产的新兴劳动力,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主要表现为以降低单一主体生产要素使用成本为核心,通过共享服务平台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服务等产业串联起来,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中的最佳配置。

(二)典型做法与经验

1.建设共享农庄平台,盘活乡村闲置房屋资源

在整合农村闲置农宅,推动北京共享农庄经济发展中,比较典型的是2016年北京万鸿打造了“庄家”共享农庄在线服务平台。其基于共享服务平台,盘活乡村闲置房屋资源的做法有:①对接农庄所有者“乡村居民”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共享平台为村民开辟了“发布农庄”“加盟合作”等功能,在村民自愿参与的基础上,采取农庄“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享、收益共享”的合作方式,且农庄出租的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村民,平台仅收取信息中介服务费,大大提高了农民自愿、自主、自发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服务农庄投资者、消费者“城市居民”并提供多样化的在线服务共享功能。共享平台通过开设“农庄投资”功能,方便城市投资者将资金投向农村、参与农庄建设。通过应用GPS、VR等技术,向市民提供包括“地图找房”“院落欣赏”“在线预约”等服务,实时、实景向市民宣介各类村庄房源信息资源。通过共享农庄平台的建设,每套租赁农庄将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150%以上。以门头沟区“梦我小区”农庄为例,该农庄一年的租金为5.46万元,农民可分成2万元左右。

2.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优化乡村生产性服务资源

目前北京农业社会化服务共享实践比较典型的是由北京农田管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田管家”)打造的“农田管家”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其基于共享服务平台,优化乡村生产性服务资源的做法有:①建立“省级分公司+村镇合伙人”的商业运作模式。由农田管家自建的省级分公司负责省区政策制定、市场推广等,村镇合伙人则主要由拥有5000亩以上连片土地组织能力的乡镇零售店或有土地托管业务的合作社加盟,负责飞防服务的落地工作。②提供植保飞防在线共享服务。农田管家以打造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共享生态圈为切入点,专注于为农户提供植保飞防服务。除飞防作业由飞防大队来完成外,其余的步骤(获客、踩点、排期、效果验证和收款等服务)均由农田管家来承担,向农户有效共享了植保飞防服务信息,实现了农户飞防服务的线上下单、线下服务。③基于平台植保大数据提供病虫害监测预警与施药决策信息共享服务。例如,2016年5月山东暴发大规模的小麦条锈病,农田管家利用其平台大数据提前预测到病情的暴发,及时向农民共享灾情预警信息,并在济宁、菏泽等地区组织无人机防治,降低了农民损失。同时,平台基于各地的种植情况和用药数据,分享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农药、肥料抗性指数,以此指导农药企业调整药剂配方、农民科学用药,从源头避免过度用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目前农田管家在湖北、湖南、黑龙江等地已建立分支机构,平台上已拥有数千架无人机、数千名无人机飞手,入驻飞防组织3000多个,可调度飞机10000多架,服务涉及10余个省近千个县市乡镇、农田100万亩以上。

3.依托互联网金融共享平台,激活乡村资本资源

互联网金融共享平台能有效破解农户资金约束,激活乡村资本资源。北京比较典型的是大北农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农信互联”成功打造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共享平台。其基于共享服务平台,激活乡村资本资源的做法有:①搭建乡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了包含农富宝、农信贷、农信险等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内的“农信金服”互联网金融共享平台,企业猪联网、田联网、蛋联网等核心业务90%的订单在该平台完成支付。②提供闭环式金融服务。在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基础上,农信互联建成了一个“数据+电商+金融”的闭环式金融共享平台,产品链包括农信云、农信商城、农信金服。其中,基于农信云对农信商城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养殖户和经销商的信用信息,依托“农信金服”这一用户资信管理平台,建立起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普惠制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③聚焦“猪联网+”产业与金融链融合模式。农信互联主推猪养殖业的互联网农业生态圈,旗下“猪联网+”包括猪管理、猪交易与猪金融三大平台,将与猪产业相关的养猪户、屠宰场、饲料兽药厂商、中间商、金融机构连接起来。通过猪联网管理模块提高养猪效率,通过生猪在线交易平台提升生猪流通效率,通过农信小贷降低养殖户的融资成本。至2018年,农信互联已建立起京津冀、河南、湖北、湖南等21个区域事业部,为农户、农业企业等提供金融贷款8亿多元,帮助农户管理闲置资金2亿多元,有效放松了农业从业人员资金约束,激活了乡村资本资源,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五、模式比较与分析

当前,北京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生产空间不断调减、水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等问题。因此,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的迅速推进,立足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发展特点,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缓解北京乡村产业痛点,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空间开拓、制度革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的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农业类高校和研究院所较多,乡村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基础较好。通过近几年北京各级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基于信息化的北京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提炼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模式、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立足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相比较而言,这四种模式在主导主体、信息化基础要求、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见表1-12)。

第一,主导主体不同。在现有的四种北京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中,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需要借助于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农业企业、农场、合作社等,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典型代表有天安农业、阿卡农庄等;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模式利用网站平台、VR技术等,宣传推介休闲农业信息、升级休闲农业体验,典型代表有下坊村、中粮智慧农场等从事休闲农业的村落或园区基地;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需要借助于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借助于微信等通信工具平台,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化发展带动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典型代表有密农人家等小型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立足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通过建立各类服务共享平台,推动房屋、土地、资金等涉农资源优化配置,典型代表有农田管家、农信金服等农业信息化服务企业。

第二,信息化基础要求不同。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对信息化基础环境的要求较低,而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对信息化基础环境的要求较高。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只需要当地能通网络、村民拥有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并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就能够借助于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最简单的农产品商务。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则需要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因此该模式至少需要配备现代化节水灌溉设备、自动控温控湿设备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农业生产管理监控平台。

第三,适用范围不同。基于数字技术的现代种养业发展模式适用于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大田生产基地、设施园艺玻璃温室与日光温室、设施养殖小区等;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自然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势,初步形成一定休闲农业规模的村落、休闲农业基地、园区等;依托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适用于农产品具有自身产地优势和特色,但由于渠道原因难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农户、农场、合作社等;立足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适用于拥有闲置房屋等资源的城郊型农村,以及土地集中连片的农业大省和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的地区。

表1-12 基于信息化的北京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续表 KZ3fhY+nE8xdpOHbP7ybKeUCd2Lrw4TRLEzrGdmuiFNlI+dVonOLi2THQH81M6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