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

银行的产品服务如何创新,服务什么类型的客户,都不能改变其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最根本的逻辑。银行将社会中的各种资金进行组合优化,最终输送给实体经济,促进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现代经济理论,中央政府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政府的资金来源可以征税,也可以发债,还可以卖地,但获得的资金,最终还需要通过银行的结算或信贷渠道提供给实体经济。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就是要使政府的资金应用能够更加便捷,同时也需要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还会扮演多个角色,比如政府债券的承销人,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利用政府财政补贴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给企业发放贷款,在政府辖属担保机构的配合下,给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利率、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调控银行发放贷款的规模,进而影响市场货币供给。同时中央银行还可以实施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更需要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比如高科技、中小企业、绿色经济。中央银行正是通过这只“无形的手”,调控着整个市场的货币流量。在西方发达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多元化,影响范围更广。比如美联储的一次加息,可以引发蝴蝶效应,导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动。

西方银行的金融服务更加丰富,它们通过产品创新,可以将他国离岸的资金拿到本国在岸使用,可以将未来的资金折现到现在使用,可以将虚拟世界的资金挪到现实世界使用。不过,也正因为国外金融工具的无序滥用,使得全球负债率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位水平。也正因为要防范外部传染性风险,我国才更加关注金融系统的安全问题。

国内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中,王炯(2015)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认为,成功崛起的国家都是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制造和交易成本,获得成功并站在了历史的潮头。如果将历史成功的经验串联起来,可以形成一条由制造、交易、实体市场、虚拟市场、虚拟衍生品市场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依次递增的社会价值链。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由制造与交易两大环节构成,社会价值链的五个环节都是为了降低这两类成本。社会价值链是一套制造与交易成本交互作用的模型,从解决单一制造成本问题到解决单一交易成本问题,到透过实体市场解决总量制造及交易成本问题,再到透过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去解决制造、交易的即、远期总成本问题。也正是这样一条社会发展的价值链条形成的过程,不仅能够揭示大国崛起的内在规律,也能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找出新的脉络。从社会价值链也可以看出,金融及虚拟衍生品市场处于高端,这也是美国能够长期主导经济格局的原因,这对指导我国进行金融体制和银行商业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价值链理论,银行可以分解成制造金融、交易金融、实体金融、虚拟金融、衍生品金融五大服务模式,满足生产、交易、平台、数币、衍生品等金融服务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仅可以用现在的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借助未来的资金给当下的企业使用,并且利用电商平台、区块链技术增强货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并将风险有效地转嫁出去。 rH9c+hUSRxmd2mOwuNywrHgZ+5IfBlme+5nQ6zbRYVmBUOIP1esZRshe+NmsZ8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