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2021年7月,我调回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工作,近两年写了很多文章,其中大部分是解读国家政策以及介绍银行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和跨境互联互通的内容。不少同事和朋友看后都鼓励我,既然有了丰富的银行从业工作经历,也有足够多的文字素材,完全可以考虑出一本书,系统全面地分享一下银行金融服务的知识和案例。确实如此,入行以来,我先后在个人金融、财务运营、公司金融、战略研究、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金融机构、投行资管、金融市场、贸易金融、交易银行、网上银行、自贸区服务等岗位工作,曾在四个经营网点、四个管辖分支行、四个市分行部门任职,其间还在总行的两个部门借调,积累了很多业务知识可与大家分享。但写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酝酿了一段时间,直至遇到中国经济出版社的赵静宜老师,她的帮助给了我很大信心,最终把这件事做成。人生就是如此,诸多事情具有偶然性,并没有太长时间的规划,也不存在特别的动机。如果硬是要问我这本书有什么写作背景的话,那应该是自己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后,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有了更多的感悟。正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国家才越来越强大,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安居乐业、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各行各业也有了日益壮大、走向全球的发展机遇。而银行作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创造了金融应有的价值。

银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抓手”。参加工作以来,我能够体会到银行是落实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的执行者。最早接触的转贷款,就是银行帮助国内项目引进外资,支持大亚湾核电站等项目的发展。后来中国入世后,银行又肩负起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使命,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扩大出口和承包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率先调整授信策略,帮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落后企业转型升级。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中,银行为其铺路搭桥提供各类资金支持,确保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推动“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水电、光伏、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银行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深化和拓宽跨境金融服务,助力我国更好融入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银行积极为中小企业纾困,为新市民解忧,为老年人提供特色服务,稳定民心。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行业和民生领域见到银行的影子,银行虽然不是无所不能,但的确做到了无处不在,服务无微不至。

银行是客户创业、投资的“最佳伙伴”。1999年刚调到市分行公司业务处工作时,时任处长在新同事座谈会上就说过:“对银行和我们这些员工来说,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资产负债表里的数据,也不是光鲜亮丽的大楼,而是客户与产品,只要这两样东西存在,银行就不会消亡,我们也不会失业。”2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萦绕在我心间,因为这个理念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依然有效,对我的工作价值观有着很深的影响。对银行员工个人来说,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到各种业务知识,并将产品服务提供给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为此,在此后的银行职业生涯中,不管组织安排我在什么岗位工作,我都会细心观察产品的变化,研究产品出现的原因、意义和市场价值,然后将它们推向市场,提供给相应的客户。所以读者也比较容易发现,本书涉及了当前银行最热门的产品及客户服务场景,比如国内证福费廷、跨境人民币同业账户融资、跨境托管等爆款和新品。同时对鲜有研究涉足的跨境保险、跨境养老、EAM业务也有讨论。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未来重点行业和科技技术,比如风电、冷链物流、元宇宙、物联网等,其中有我个人的判断和观点。对客户来说,银行是能够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不仅能够获得各种金融服务,也能得到中肯的发展建议,彼此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读者可以循着自己感兴趣的点与作者联系,进行交流。在过往的印象中,有很多敬业的领导和同事让我看到了“与客为善”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她)们在工作中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才能够得到来自社会、政府、监管、企业以及市民的尊重和认可。

银行是员工学习成长的“第二学校”。银行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大多数同事都很热爱学习。一方面是容易受到身边榜样的影响,银行学习氛围很浓厚。另一方面是不学习很难跟上工作节奏,进入银行后或许你会发现,身边的同事不仅比你优秀,还比你更拼。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在职场中,学习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和晋升机会,但至少能够开阔视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理念,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反馈社会。除了工作实践中的学习外,银行也提供了很多被培训和培训别人的机会。在总行工作那段时期,我得到了许多到全国分行调研考察的机会,银行也会经常组织培训班,涉及业务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外出学习的经历,让我能够立足深圳、眼观全球。我还记得2007年总行人力资源部一位领导说过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万般人”,而在银行,这三种境界都能探索和实践。我也很庆幸,能够在那么多的机构、岗位工作,接触到那么多学习和实战的机会,从而搭建起这条“理论与实务对接的桥梁”。

银行是党忠诚的“拥护者和布道者”。我有近20年的党龄,见证了入世以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荣幸自己能够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经历,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我也深感党员的使命感更强了,责任更大了。前进的道路也许会更曲折,但我也相信,机会永远比困难多。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作为一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银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我能够为党和国家多做点什么?正好此时,一家支行的同事找到我,他们正在营销一个世界知名的上市企业,希望我给客户解读党的二十大的内容,这也恰好给了我灵感。党的二十大会议获得了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每一名党员均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文化价值传播者,积极宣扬党的先进思想、党的自信自强,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让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

本书题目为“新时代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开篇第一章我们先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逻辑、历史的经验、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第二章至第八章是我总结出的银行未来做好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包括用财富金融服务人民幸福生活,用跨境金融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用科创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发展,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稳链、强链、延链”,用绿色金融服务碳中和及绿水青山建设,用政务金融服务政府及事业单位提质增效,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最后一章是我于2004年亲历的一场组织变革,联想到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历时五年,它融合了当时参与者的思想精华,涉及银行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这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书中很多观点和理念放到今天去理解依然很超前。我还记得当时负责改革的行领导说过的一句话:战略意味着取舍,当我们选择了一条路走下去时,往往不得不放弃其他机会。战略永远是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对管理者的巨大考验。做事如此,做人也一样。正是在领导这句话的启迪下,我一直坚守自己的战略,同时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选择。书中的案例虽已成往事,但我仍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共鸣,渴望与读者一起探讨未来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之路。

阅读本书可以获得什么?

对于在校学生,您可以了解到读书的好处,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可以借鉴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给予中肯的建议,学习一定要趁早,把骨头啃在前面。倘若您毕业后想进银行工作,我也可以给您一些客观的意见。

对于银行职员,在基层工作的您可以从书中找到感兴趣的产品知识、营销技巧和风控方法。中层银行管理人员,您可能会对员工绩效考核以及团队管理方面的内容有一些共鸣。高层管理人员,您可能对顶层设计以及组织变革方面的内容更感兴趣,因为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这个话题显得越来越有价值。倘若您想与书中的专家作进一步的交流,我也可以为您牵线搭桥。

对于公职人员,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领导,您或许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政策创新的灵感和改革的突破口,以形成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方略。在监管部门工作的领导,您或许希望了解到银行人的真实想法,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与机会,以及他们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新市民等客群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有效地指导银行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对于企业人士,这本书能够让您了解到银行全新的打开方式,更好地运用银行资源帮助自己事业成功。您还可以参考本书中的内容去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从中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方案。如果您愿意,我们也将是您的一个智囊团,解答您的很多专业问题,并且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分享我们的全球渠道资源,助您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投资者,这本书或许能让您从更多维度去看待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国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资源将如何配置,政策将如何倾斜,党的指引都很清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未来投资一定要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和节奏,吃透重大方针政策,把握准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未来应有的投资逻辑。

对于普通读者,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为了找到自己写作的参考素材,这是“基本收获”。如果您能够从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恭喜您,这是“附加价值”。如果能够更进一步,领悟到连作者都没想到的新观点、新机会,并与作者分享和交流,这是“超额利润”。为写此书,我也读了30多本同类型专著,对此深有体会。

曾圣钧于深圳前海
2023年7月1日 sbQj/2x1G1RKHWGcFvzw8GwZxdz+7Ilr3r48B1L8bjNX9rnrP6wQLK9Y7c1uAF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