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东北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现实基础

(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东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石油资源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其中,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辽河油田为中国第四大油田,吉林油田是东北地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煤炭资源遍布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其中,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宁、吉林两省。东北地区还拥有阜新煤田、鸡西煤田等。此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东北还建立了一批大型炼厂。特别是2019年,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这不仅仅惠及东北三省,而且辐射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带等区域。

(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为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东北地区从“十一五”开始就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基本形成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水电为辅,其他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东北地区的光伏装机量达到7.8吉瓦,占全国总量的4.48%;风电装机18.73吉瓦,占全国总量的10.16%。截至2021年8月底,东北区域风电、光伏总装机达到4990万千瓦,风、光合计装机占比及发电量占比分别为29.9%和18.1%,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9个和8个百分点。在负荷稳步增长、煤电产能调控、外送能力增强、电力市场机制等作用下,“十三五”后期新能源综合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二、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优势条件

(一)能源资源丰富,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从资源禀赋来看,东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尤其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较大。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石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油页岩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0%,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9%,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6。此外,资料显示,东北风能资源开发潜力为9.7亿千瓦,占全国总开发潜力的28%,技术可开发潜力超过5亿千瓦。同时,东北地区多地处于太阳能辐射源资源较丰富带和很丰富带,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在2242~2842小时,初步估计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6亿千瓦。丰富的资源为东北地区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二)石油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链较长

东北既是新中国最早的重工业中心,也是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骨干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贡献巨大。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投产,支撑了当时国产原油的“半壁江山”,其在中国能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020年,东北三省原油产量达到0.4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2.5%,特别是黑龙江原油产量居全国第2位,其所属的大庆油田年产量一直处于3000万吨以上。

围绕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东北地区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以冶金(鞍山钢铁集团、本溪钢铁集团等)、机械(沈阳股份机床有限公司、东北输变电集团、三大动力电力设备制造集团等)、汽车(一汽集团)、化工(吉林化工集团、盘锦乙烯等)、能源(东北电气集团、辽河油田、大连东四矿业等)为支柱的重工业产业群。

(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口综合教育程度比较高

东北地区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密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都拥有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4所“985”高校、11所“211”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强大,人才素质较高。

(四)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力度较大

从2014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关于缓解东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的意见》(国能电力〔2014〕350号)、《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关于推动东北地区电力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着力解决东北地区如下重大问题:①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②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④电力消纳、系统调峰等问题;⑤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推动东北地区振兴取得新突破。

三、东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制约因素

(一)新能源技术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进程缓慢

受气候条件和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的影响,煤炭在东北地区能源消费中占比较高,冬季集中使用煤的数量较大,导致空气污染尤为严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粗放用能方式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导致能源效率较低,加之能源体制改革相对缓慢,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差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风电、光伏的开发模式主要以规模化、集中式电站为主,分布式比例不高,往往需要通过长距离、高电压等级的并网方式在更大范围消纳,这就造成并网需求与电网相对薄弱、建设滞后的矛盾不断显现。同时,也容易与火电机组并网消纳产生直接冲突。

(三)资源枯竭,经济增长放缓,转型难度加大

东北三省有很多资源型城市,过去,当地主要依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推动城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煤炭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能源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GDP增幅“不约而同”地降至全国倒数区间。例如,黑龙江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能源产业。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崛起,黑龙江省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存在着产能过剩、粗放经营和清洁能源比重低等突出问题。从2015年开始,大庆油田连续每年调减产量150万吨。其直接影响之一是,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GDP增长目标,由2014年的9%骤降至2015年的1.5%。经济的下滑也会造成能源需求的萎缩,从而影响能源发展。

(四)区域间的能源互通基础设施不足

因为行政管理分割的问题,各个区域在能源供需上存在各自优化现象,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的理想性优化调度。具体而言,东北三省能源供需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除了石油产品方面和外部有较强的互通外,煤炭和电力基本是自给自足的,所以,与外部的互通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与外界的能源通路不够,容易导致应急调度能力受到限制。 gXS6KDJBMI3/6UqHxt47ssfqiRpdU8Qfp9lZmSVnCj+NUJZav4Kaqj+oBRgPiW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