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1998—2016年:发展逻辑下的房地产

“九八房改”正式启动我国房地产商品化,并长期繁荣近20年。这段时间里,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化发展“两只手”的联合作用下,我国房地产进入发展的逻辑。房地产从“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充当了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抓手,肩负起服务刺激经济增长和保就业的职能。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贡献了很大比例的GDP、税收,带动了许多衍生产业及就业,以至中国出现了经济“房地产化”的说法。这期间,尽管政府也强调房地产对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并间或通过政策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总体上,没能阻止房价的持续高涨。房地产发展和增长的逻辑是压倒性的。

1998—2016年,受两次大规模危机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发展期: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叠加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房地产出现十年繁荣期,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为了托底经济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很快也转化为房价普涨,直至2016年底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原则。

(一)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1998—2008年)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稳定区域经济信心,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全力赢得香港金融保卫战。外部冲击加上不利的外汇政策,对我国进出口和外商投资带来不小的影响。外贸出现下降,出口金额增速从1997年1月的27.6%跌落到1998年10月的-17.3%,1998年全年出口增速0.4%,比上年增速下降20.1%。外商直接投资明显下降。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增长,1999年同比增速为-11.31%,一反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趋势。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府把市场化改革后的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有了上文提到的1998年23号文。此文件不仅标志着住房商品化制度的建立,而且随着房地产在经济中支柱地位的确立,房地产业也成了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抓手。

1998—2002年,政府各部门密集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其中以金融政策最为集中。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加强住房信贷投入,扩大提供住房信贷金融机构范围,并对利率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可一定范围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鼓励消费贷款的若干意见》,将住房贷款占房款比例提高至80%,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文件又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年限从20年延长至30年,并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10%。再配合1998—200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下调贷款利率,这期间房价一路飙升,房地产一片繁荣,也带动了中国经济从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明确将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出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意义。自此,房地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1998—2003年房地产市场迅速恢复,以至出现局部过热,随后2004年整顿土地市场、完善土地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以调控供给,2005年上调个人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遏制投机性炒房和投资性购房、严格征收住房交易的各项税收以调控需求,2006年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以调控结构,2007年加强调控政策以降低房地产热度,但房地产市场在长周期力量支撑下,销量、价格、投资等仍持续高增长。

图1-2 中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及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999—2008年被称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从1999年的1.2亿平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5.9亿平方米,销售额同期从2000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住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年均20%左右的增速。1998—2020年中国商品住房销售均价及同比增长率见图1-2。房地产投资同样保持高速增长,从1999年的4000亿元增至2008年的3.1万亿元,增幅保持在20%~40%。相比于同期经济增长年均10%左右的速度,房地产市场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一倍。

(二)房地产发展的白银时代(2008—2016年)

2008年,历史再次上演。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传导到实体经济,美国国内经济下滑,消费者削减信贷和消费,美国进口大幅减少。金融危机传递到欧洲,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欧洲经济严重受挫。美国和欧盟作为我国排名前两位的贸易伙伴,其陷入危机直接导致我国出口迅速萎缩。为了托举我国经济以免陷入危机,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并实行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房地产“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再次凸显,成为刺激计划的重要着力点。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一方面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房地产融资,刺激住房消费;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廉租房供给和棚户区改造,政府直接投资房地产,扩大住房供给。在经济刺激计划和随后相关各部委的调控政策作用之下,房地产投资、销售很快回升,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被业界称为房地产的“白银时代”。

尽管与之前十年相比稍有逊色,但我国房地产业在2008—2016年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以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来看,1998—200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18.66平方米上升到30.60平方米,十年增长11.94平方米,年均增长1.12平方米;而2008—2016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增长6.0平方米,年均增长约0.75平方米。增速明显下降。

同1998—2008年持续上涨不同,2008—2016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出现两个特征,一是起起伏伏,呈现出波动式发展的特征;二是不同区域,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与三线城市之间出现明显分化。

如图1-3所示,2008—2016年,我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都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波峰时增速可超过50%,而波谷时,则出现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均为负的情况,房地产市场陷入衰退。这一时期共出现三次“波谷—波峰—波谷”的小周期。

第一个波谷出现在2009年1—2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出现明显收缩,住房销售和价格同比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2009年1—2月住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出现接近20%的负增长。在2008年11月出台的“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整体经济逐渐趋稳,加之2009年房地产政策频出,在降低首付比、降低贷款利率,全力刺激下,房地产市场迅速恢复并趋热,并于2010年1月达到波峰,住房销售面积增长超过40%,销售额同比涨幅超过80%,以至2010年宏观调控开始重新收紧,2010—2011年房地产市场略有降温。

图1-3 1998—2021年我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及其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个波谷出现在2011年11月,房地产刺激政策重新出现,2012—2013年再度恢复,房价强力上涨,2013年3月出现第二个波峰。2014年房地产投资又快速下滑。

第三个波谷在2015年2月出现,因此又有两轮政策不断刺激,2015—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随后在2016年10月,房地产开始“因城施策”的新一轮调控,直至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逻辑。

2008—2016年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的第二个特征是,2012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城市房价的上涨不再是全国普涨,而是不同区域,特别是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出现明显分化。

从图1-4可以看出,2012年以前,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同比增长相差不大,但2012年以后,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房价在上涨周期中涨幅相差越来越大,一线城市房价往往在上涨周期中发生暴涨,而在下降周期中下降有限,而三线城市房价在上涨周期中涨幅较弱,但在下降周期中跌幅最大,二线城市则居于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之间,上涨周期中涨幅居中,下降周期中跌幅也居中。这也是2016年以来中央一直强调的要“因城施策”的原因。这也说明支撑中国房地产长期繁荣的根本动力——城镇化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从图1-5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可见,1995—2012年我国城镇化速度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我国人口以年均接近1.5%的速度向城市聚集,给房地产的发展以基本的支撑。而2012年后城镇化的速度比之前明显放缓,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未来上升空间有限,人们会愿意流向那些更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发展能提供就业的、生活条件更有保障的城市。因此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分化,房地产发展的分化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图1-4 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涨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5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年度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miAyZva4BJH7s3YWDbNEuoFxPWL14LI5QfCsrZyB+uy043BxDJwajRSh/c8mGp7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