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目标是探讨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影响路径,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具有怎样的影响?用理论和实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其次,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路径是什么?用理论和实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如何推进数字化治理,改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品质量问题,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贯穿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中。根据研究目标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构建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分析框架。首先,基于三个现实冲突,借鉴赫伯特·西蒙(1975)和奥利弗·威廉姆森(1985)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理论,提出贴近现实市场竞争的研究假定;其次,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理论,探讨了现实市场竞争中生产与交易市场的瓦尔拉斯偏离与社会福利损失;再次,提出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倒U形”影响假说及三条影响渠道——厂商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和多元化监管,依此构建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研究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最后,提出了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数字化治理路径。
第四章、第五章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总体影响。首先,基于市场竞争对中国产品质量影响的历史回顾和现状考察,提炼了其特征。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不足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成因主要是技术因素,市场竞争主体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监管失灵因素相对较少;在市场过度竞争条件下,产品质量降低的原因多是主观故意的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和监管失灵。其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不足条件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即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具有“倒U形”影响。
第六章至第八章介绍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路径。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验证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三大路径。从内部看,厂商机会主义行为对市场竞争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具有负向中介效应;从外部看,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竞争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从制度层面看,政府监管、消费者参与、第三方认证行为等多元化监管对产品质量具有滞后影响效应。三条路径共同作用形成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倒U形”关系。
针对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三条路径,提出了产品质量提升对策。一是实施行政规制、信息增权和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抑制厂商机会主义行为;二是促进信息显示、信息甄别、产品认证,破解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促进消费者参与、第三方认证等社会协同监管,破解监管失灵问题;四是强化产品质量的数字化治理。在此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指出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思路
出于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首先,本书第五章提出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假说。采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实证研究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验证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倒U形”曲线的稳健性,并对省际产品质量的差异性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其次,为了进一步探讨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逻辑机理,第六章至第八章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分布滞后模型,实证研究了厂商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多元化监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市场竞争影响产品质量的三条影响路径假说。
本书第八章以博弈参与群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约束,运用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产品质量分析策略。通过求解ESS和雅克比矩阵,得到演化博弈的稳态。采用MATLAB 7.0软件根据复制者动态方程,对市场竞争条件下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博弈仿真分析,测算了多元化监管不同概率值的仿真趋势。
为了对研究假说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案例进行了“三角验证”,分析了“市场竞争—低价—劣质品—产品质量损害”链条和“市场竞争—高价—劣质品—价格、质量双重损害”链条的形成机制,验证了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倒U形”影响的基本假说;通过对产品质量事件的发生机理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内部层面的厂商机会主义、外部层面的信息不对称、制度层面的多元化监管是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三条主要路径。
此外,本书还采用了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非均衡分析法等,对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倒U形”影响进行了验证,并对其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