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是在古代丝绸之路商旅通道概念和现有欧亚大陆桥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贸易合作形式的区域发展新概念。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不仅涵盖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中国西部地区,而且连贯了中国西部与中亚和欧洲的区域经济,将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构想下,打造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为中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首例成功跨国申遗的项目。中国境内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4省(区)的22处文化遗产和境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11处文化遗产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脉络串联起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的文化背景下,西部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潜力,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的两个重要主题。然而,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孕育的文化生态系统能否承受未来高强度的旅游开发,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建立一套文化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估体系。西部地区文化生态圈如何整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生态区如何创新发展机制,这些理论问题都是对西部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相互关系的再认识与再探讨。

1.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文化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体系做了较完整的研究。运用文化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文化遗产管理学的交叉理论,为文化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体系上从文化遗址环境和文化生态旅游环境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评价指标,在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文化遗址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文化生态旅游环境进行评价。

本课题分别从省域和跨域层面研究西北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圈,运用聚类分析法把17个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最终聚类为5个文化生态圈层,分析出不同文化生态圈层的特征要素。该研究方法和理论逻辑对于研究区域文化同质性特征的科学划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对现实政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西安鼓乐传承人的调查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调研问卷从游客角度研究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力感知对游客体验性和旅游意愿的影响,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针对性和指向性。根据西咸新区大遗址群实地考察调研结果,研究西咸新区文化生态功能区的文化价值评估、管理制度创新和补偿机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政策指导性。 rCaArp790PJ1TI/QwSN0weNFuAzb6UuwB8eWUv0ZOmnT53vc083e55bj7OA0Ch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