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格局优化等方面的主要讲话精神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和坚实保障。国家、相关区域及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为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政策基石。2016年1月5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面对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了长江经济带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4月26日,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大保护、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强化上中下游互动协作,推动下游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2020年11月14日,在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讲话,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四省(市)中,四川北部1.87万平方千米属于黄河流域上游,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需要强化上游意识、肩负上游责任,为守护好黄河碧水蓝天和长久安澜,为促进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方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总结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强调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善供给侧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始终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重点,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积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强调自主创新是实现动能转换的要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营造促进创新的环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调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由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及多个省(市)产业布局作出指示,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指明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大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四省(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了指示批示,为四省(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总书记指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四川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总体要求,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成都市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贵州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提升成渝等城市群,培育发展黔中、滇中等城市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围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程,实现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绿色发展示范,促进产业协同联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建设长江大动脉。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提升成渝等城市群,培育发展黔中、滇中等城市群。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所在的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支持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发挥综合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开放平台。支持渝川陕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鼓励重庆、成都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具有成本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支持和鼓励以中上游地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完善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对长江中上游特别是三峡库区产业转移的引导,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促进产业布局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

《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长江通道作为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两条横轴之一,上游成渝地区属于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成渝地区属于重点开发区域,西部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应积极探索城乡统筹路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和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突出发挥重庆和成都双向双核作用,促进西南地区向东南亚陆海通道开放,擘画了西部地区以陆海联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明确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出海口、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出海口、成都-泸州(宜宾)-百色-北部湾出海口3条主通道,要求围绕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有力支撑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将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全国四大极 点之一,黔中、滇中作为9个组团的组成部分,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要求建设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6条交通主轴。强化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联系,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口岸的连接覆盖,建设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等交通通道,促进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扩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网络覆盖。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人文交流,重庆、成都等城市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相互直接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投资体制改革,努力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持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着力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强化国际物流通道功能,构建高质量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国际贸易投资开放水平,打造高质量开放的国际化城市,加强科教文卫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当前我国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战略对策及战略任务和重点,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制造业发展路径作出了明确指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当前我国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8项战略对策以及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根据国家制造业发展整体战略,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明确自身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发展重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建设的重要依据。强化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高效协同发展,促进人口、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促进形成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成渝力量,把成渝地区打造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承载区,要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强化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城市群发展路径和战略选择,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连绵带发展的指导文件。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是我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的两个城市群,处于“培育发展”中,尚未真正成形。《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各自明确了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产业选择和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协同发展举措等内容。

(三)相关省(市)发展战略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十四五”规划建议、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城镇群规划、开放发展战略等省级层面政策文献为各省(市)区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镇格局、开发合作等发展作出了战略谋划。长江经济带上游各省(市)“十四五”目标定位及生产力布局见表1-1。

表1-1 长江经济带上游各省(市)“十四五”目标定位及生产力布局

续表

(四)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战略层面和政策层面为该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确立的方向和重点为促进区域协调互补发展提供了基本路径。

1.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在生态资源供给、生态支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发展必须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中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下基础,以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占比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质量变革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推动产业由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建设等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数字信息、高端研发、商务服务等高生产率行业。

3.必须加强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并举的有效途径,能有效促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全面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平台、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合作对接。全面畅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形成渠道,加快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

4.必须更大程度促进开放合作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开放合作,既要处理好区域内部各省(市)的利益协同,做好产业分工合作,也要加快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加强国内合作和国际协作,坚持东西开放、陆海统筹,打造新时代开放新高地。加强长江上中下游、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联动与分工合作,促进各区域资源、技术、经济优势的互补。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的融合发展。 pRyy5nPsOoNLdrezWDVKTMF5aQGa/6aIJ9B6h29okhQal4BJfCM62RSNYvMtGe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