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挑战和问题

(一)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面临冲击,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回流”和“外迁”双重风险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加速了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趋势,回流的产业也从高端装备制造扩大到关键原材料和现代制造业。与此同时,受要素成本升高、产业结构升级、土地空间受限、生态红线趋紧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在美国掀起“中美产业链局部脱钩”新一轮冲击下,我国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外向型企业纷纷出现向东南亚、南亚产业外迁趋势。一是从长期来看,“回流”和“外迁”双重趋势不可逆转。尽管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环节向东南亚、南亚地区转移,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制造环节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甚至部分“外迁”产业链转回国内生产,但从长期来看“回流”和“外迁”仍将持续存在。二是与东南亚等区域相比,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尽管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与东南亚存在一定的配套性和互补性,但整体上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不足,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低价值链环节占比仍然较高。长江上游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与东南亚相比不具备明显优势,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发展同时面临出口市场受限和沿海地区出口转内销带来的国内市场挤压

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衰退调整阶段,美国从科技、资本等领域加紧对华“脱钩”,对中国输入美国的通信产品和设备实施严格审查,对电子信息、化工、服装等行业加征关税,加码高科技出口管制,限制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国际投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更加突出,加之近期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取消贸易“普惠制”待遇,我国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出口市场面临较大风险。一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市场受到较大制约。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电子信息、化工、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均在加征关税和进口审查范围内,贸易争端将进一步降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出口竞争力。同时,由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结构较单一、综合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全球市场中的可替代性较高,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仅有26家本土企业上榜“中国500强”,没有一家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受进出口政策的影响制约较大。二是沿海地区货物出口转内销对国内市场供给产生较大压力。受中美经贸摩擦等影响,电子信息、车辆及零部件、机械、光学仪器及医疗设备、纺织服装、家居家具等行业沿海出口贸易受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纾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此背景下,由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该类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竞争力不强,沿海地区大量货物出口转内销,短期内将挤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本地产业的国内市场,增大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情况见表3-3。

表3-3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情况

(三)碳达峰碳中和硬约束加大,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资源要素利用空间受限且产业转型压力不断加大

我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质上是要求能耗强度降低和化石能源消费达到上限,对节能降耗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资源要素利用空间受到较大限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一方面,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布局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生态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二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转型和技术市场资金压力较大。随着国家实行高碳企业清单管理,严格新建项目准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火电、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同时风电、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氢能、零碳、储能等先进技术发展滞后,减碳降碳技术成本偏高,资源要素使用压力大,加之转型过程中技术市场资金等支撑较弱,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四)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分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当前各类社会风险和矛盾加快凸显,对政府新型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四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内部协同效应尚未有效建立,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连绵城市群、布局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仍面临较大区域竞争。一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内部合作意识有待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均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和人才引进政策,对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竞争和争夺较为激烈,依托政策优势获取增量转移资源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二是长江上游与长江下游、沿海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竞争短板。长江中游、下游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对长江上游要素和产业项目均有较强的吸引效应,尤其是高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区域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将对长江上游产业发展布局形成较大竞争压力。三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开展国际合作中,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行政服务效率和配套环境均有待优化,特别是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通行规则,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在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等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和市场反映的准入门槛高、办理事项多、流程复杂、耗时过长等问题亟须改善。 /OgiQNc1DEdFKFEClFutU4JsOk96aP+iNtie5bP1RIXn5hzUpb1Uq4A+QAtrLs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