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产业发展和布局现状

(一)发展阶段判断

现阶段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正加速向中后期阶段快速推进。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人均GDP达到5.8万元人民币(约折合6674美元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39.9% ,城镇化率达到56.5%,位于Northam S曲线的城市化中期阶段(30%~70%),工业化、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推进进程(见图2-3)。从内部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发展较不平衡,重庆人均GDP达到7.8万元,而四川、贵州、云南人均GDP分别只有5.8万元、4.6万元、5.2万元;在城镇化率方面,重庆达到6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而四川、贵州、云南分别只有56.7%、53.2%、50.1%,仍低于全国城镇化平均发展水平(见表2-14)。

图2-3 诺瑟姆城市化进程图

表2-14 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发展阶段判断

续表

注:1.人均GDP与发展阶段判断依据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2.产业就业结构与发展阶段判断依据配第-克拉克定理;
3.城镇化率与发展阶段判断依据钱纳里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二)产业结构概况

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1.6∶36.3∶52.1,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万亿元、4.2万亿元、6万亿元,经济发展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内部看,相较于贵州和云南,重庆、四川两省(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更大。从各省(市)产业结构来看,除重庆市外,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重庆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中,重庆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见表2-15)。

表2-15 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结构

(三)重点产业概况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工业门类齐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重点行业表现突出(见专栏2-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全国的10.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全国的13.5%,汽车制造业占全国的7.7%,非金属矿采选业占全国的18.6%,医药制造业占全国的10.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全国的34.5%,烟草制品业占全国的23%。

当前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支柱产业多点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超过2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其中旅游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 。数字服务、科技信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等未来服务业逐步培育。分省(市)看,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产业发展各具特色:重庆、四川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产业规模较大,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贵州大数据、优质烟酒、清洁高效电力产业较为突出,其中清洁高效电力产业达到1866.4亿元;云南水电清洁能源、烟草业优势明显,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近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烟叶产量占全国比重45%(见表2-16)。

表2-16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行业规模占全国比重

续表

专栏2-1 202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 重点产业

一、重庆市

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33.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5∶36.2∶63.3。产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业、商贸业、专业服务业、健康疗养业、文化旅游业、物联网信息产业等。

大渡口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66.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43.2∶56.3。产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为四大支柱产业。

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2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1∶21.4∶78.5,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金融、商贸、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业等。

沙坪坝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1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31.8∶67.8,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九龙坡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33.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均为0.5∶36.2∶63.3,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汽摩、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装备制造业等,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南岸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13.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5∶37.5∶62,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能源工业、医药、材料、金融、大数据、文化旅游等。

北碚区。地区生产总值为636.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49.1∶48.1,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业、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工业。

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009.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32.6∶66,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汽车、金融业、商贸服务、物流业等,大数据、智能终端、软件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巴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65.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9∶40.9∶53.2,主导产业为汽摩、装备、电子信息、医药、轻工服装业等。

二、四川省

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771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7∶30.6∶65.7,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轻工纺织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

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40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6.9∶41.8,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航空、数字经济等。

眉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23.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7∶37.1∶47.2,主导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

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0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9∶28.3∶50.8,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等。

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401.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2∶37.9∶42.9,主导产业主要为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油气化工、生物医药、丝纺服装等。

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5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9∶48.1∶40.0,主导产业主要为白酒、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

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08.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2∶48.2∶39.6,主导产业主要为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器械、页岩气、绿色食品加工业、竹产业。

自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58.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9∶38.9∶45.2,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

内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65.8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2.7∶48.9,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

三、贵州省

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311.6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1∶36∶59.9,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细磷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与民族药、大数据产业等。

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720.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2∶43.4∶43.4,主导产业为白酒、基础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20.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4.1∶26.4∶49.5,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现代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

六盘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39.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4.8∶42.5,主导产业为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等。

四、云南省

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733.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6∶31.2∶64.2,主导产业为化工、冶金、非烟轻工业、烟草及配套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

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959.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7∶37∶44.3,主导产业为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属和液态金属、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高原体育产业。

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417.4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3∶38.9∶46.8,主导产业为烟草、有色及黑色冶金、能源、化工、冶金、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

玉溪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58.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2∶47.9,主导产业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矿冶、大健康、文化旅游等。

大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8∶27.4∶49.8,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

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372.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1∶39.8∶41.1,主导产业为烟草、冶金、生物医药、健康服务、旅游文化、装备制造、绿色能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

(四)重点产业布局

从经济规模看,产业主要集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黔中、滇中城市群。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为6.6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57.3%,占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的14.1%。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四个区域性经济中心GDP分别占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经济总量的17.5%、19.3%、11.9%、13%。其他产业集聚区如重庆的万州、开州、黔江分别占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经济总量的0.8%、0.5%、0.2%,四川的宜宾、泸州、绵阳、南充、达州分别占2.4%、1.9%、2.6%、2.1%、1.8%,贵州的六盘水、铜仁分别占1.2%、1.1%,云南的大理、昭通分别占1.3%、1.1%。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主要沿城镇群和交通轴线布局。重庆都市圈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产业集群,成都都市圈集聚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黔中城市群汇集大数据、电子信息、优质烟酒、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滇中城市群构建先进装备制造、烟草、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中心,依托高速公路、铁路、长江干线组成的交通轴线系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地区。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沿交通干线分布着遂宁、内江、宜宾临港经开区,自贡、德阳、泸州、乐山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主要集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成都都市圈-滇中城市群沿高速公路、长江干线,分布着攀枝花钒钛国家级高新区、昭通省级开发区,主要有钒钛、化工、钢铁、绿色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见专栏2-2)。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和平台布局示意图分别见表2-17、图2-4。

表2-17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平台体系

续表

图2-4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布局示意图

专栏2-2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各省(市) 重点产业布局

一、重庆市

以“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引领进行产业布局,主城都市区集聚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产业、消费品工业、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大健康、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发展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山地生态特色农业。

二、四川省

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进行产业布局。成都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构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轨道交通装备、清洁发电设备、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智能终端、节能环保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信息安全、食品饮料、精细化工、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打造机械汽配、油气化工、建材家居、绿色食品、丝纺服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培育阳光康养、钒钛材料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有效发挥了生态屏障功能。

三、贵州省

以黔中地区为核心,黔北地区、毕水兴地区、“三州”等民族地区协同发展进行产业布局。黔中地区包括贵阳市全部和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区,重点产业包括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化工等。黔北地区主要包括桐梓、正安、道真,重点产业包括优质烟酒、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等。毕水兴地区主要包括毕节市、六盘水市、兴义市,重点产业包括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新型煤化工、基础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三州”等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黔西南、黔南、黔东南“三州”少数民族地区,重点产业包括民族医药、生态特色食品、民族特色轻工和基础材料等。

四、云南省

围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为载体,主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卷烟及配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产业;以位于沿边州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为支撑,主要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消费品制造、国际旅游等;以昭通市、大理州工业基础较好州市为引领,丽江市、迪庆州等为支撑,主要以绿色硅、绿色铝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布局;滇中地区各州、市政府所在地现代农业建设区、滇东北、滇东南、滇西、滇西北、滇西南发展现代农业。 c7cUluukpFELkvvtVYCcZ9AY/goJ3BgU4NhdfPJazZKsDSORrOI4hTqSYcl8ls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