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源流

由于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关于苗族纺纱织布的历史源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在苗族先民生活过的多处古代遗址中,曾出土过纺轮、织机等遗物,以及麻布残片和若干纺成的细麻绳,这证实了苗族很早就掌握了先进的纺织技术。

虽然苗族纺织的起源无法考证,但关于苗族纺织的描述在各类历史文献中有零星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依稀可以勾画出苗族纺织发展的脉络。据有关史料考证,秦汉时期,苗族由采集狩猎进入农耕时代,其制作服饰的原料从兽皮及羽毛,逐渐转向麻和棉。秦汉时,武陵郡、巴郡的“蛮夷”地区已经有了布匹,实行了交纳布匹的贡赋制度。可见这些地区包括苗族在内的诸少数民族,除农业生产外,纺织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关于苗族纺织的文献记录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他们在转述关于“盘瓠”的传说时均曰“盘瓠”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南朝宋范晔在其著作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

唐宋时期,苗族纺织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唐贞观时期,东谢蛮(古族名)首领谢元深到朝廷进贡时,身穿绸缎衣服,说明唐朝时期今贵州省黔南、黔东南的丝绸纺织工艺已成熟。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开元年间,黔地以黄蜡、葛布、苎麻布、溪布、绢等为贡品献给当时的皇室,可知苗族纺织业在唐代已被普遍采用,并在秦汉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研究苗族文化、经济、习俗的典籍日增,有关苗族纺织业的文献也逐渐增多。明代沈瓒编撰的《五溪蛮图志》中记载今湘黔边苗族先民五溪蛮,“昔以楮木皮为衣,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清代《苗蛮图集》记载苗族妇女“善织”“勤织”“乐织”“好织”,以织布为主业。该图集中的“女织”“养蚕织棉”,描绘了苗族妇女养蚕、纺纱、摇线、上机、织布、染布等生活画面,给我们提供了苗族纺织工程和纺织技术研究的资料。《黔书》中对铜仁府红苗这一支系的衣着曾有这样的描述:“衣用斑丝织成,女工以此为务”,说明该地区的苗族妇女善于纺织。

道光《铜仁府志》载:“女苗习耕种、勤纺织、养家蚕、织板丝绢及花布锦,以为业。”道光《松桃厅志》载松桃苗族“衣服,单、夹、棉三称,率用棉布,村民自织。夏无轻罗,冬鲜重裘。盛暑时用夏葛等布,隆冬袭裘者大要黑白羊皮、猞猁狐狼”。《黔南识略》(卷二十)“松桃直隶同知”中载松桃“女苗司耕种,勤纺织,养家蚕,织板丝绢及花布锦为业”。从这些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纺织在过去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民间口头文学为我们研究苗族纺织史提供了另一视角。如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苗族古歌《开天辟地》中唱道:“在远古时代,宝香抱尖来,尖只抱一抱,柱脚敲一槌,石柱稳又稳,天不落下来,天上已稳定,地下也稳定。这时凡间人,人人都高兴,女人纺棉纱,男的做活路。”苗族纺纱织布在古歌中被视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历史当十分久远。 6zNVKCOuHAYv0audHICL0r0Few1PG3xjpX9UzTqknONy21IByXksJsxSisolQX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