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描绘的中国北方,既有大漠的雄伟壮观、草原的辽阔美丽,也有路途的遥远坎坷、环境的苍凉恶劣。时至今日,也是一样,中国北方不仅给美丽富饶的大中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别具一格的走廊、沙漠、戈壁、荒滩、绿洲、草原……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北方人民,也时刻面临着沙化、沙漠化、荒漠化、草原退化等各种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影响着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们,也影响着整个中国,影响着整个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因此,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几乎成了很多中国北方地区必须经常面临并需要不断寻找办法解决的课题!

或许,我们读者中的很多人没有亲自参与过防沙治沙或荒漠化防治,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中的不少人,尤其是大多数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朋友,都知道甚至非常熟悉沙漠化、荒漠化、沙尘暴等的巨大危害。即使我们中的很多朋友没有一点儿生活在受沙化、沙漠化或荒漠化直接影响的地方的经历,也应该对每年中国北方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等印象深刻。是的,每当这个时候,空气污染严重,人们难以出行,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还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乃至显著的国际纠纷。因此,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不仅会大大造福直接受沙化、沙漠化或荒漠化等困扰的地区,也能广泛惠及周边,惠及其他更遥远的地区,惠及整个大中国,甚至惠及国外很多地方。

防沙治沙或荒漠化防治等,历来是我国北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不同沙化、沙漠化或荒漠化地区进行深入调研考察,而且通过实施诸如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治理的重大胜利。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多年来开展的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工作进行研究。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治理过程中,政府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究竟是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而且,由于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治理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在前期尤其关注不同类型的专家学者以及科学技术究竟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治理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本研究源于我们历时多年进行的三个主要研究项目的实地调研:集中于2007年的调研是杨立华英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一部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重点调研了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6县(市)和邻近的宁夏中卫市 共7个县(市);集中于2011年的调研是杨立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IA框架下科学技术对北方荒漠化治理变迁作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一部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重点调研了内蒙古和宁夏的8个县(旗、市);集中于2014年的调研是杨立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北方草原多元协作治理绩效评价及其改进对策研究”的一部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重点调研了内蒙古的13个旗。合起来,一共调研了28个县(旗、市)。

对于研究收集的大量调研和定量数据,一部分我们通过撰写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等,进行了使用和汇报;另一部分我们还在继续整理和分析中。但研究收集的大量访谈和观察数据,除了在部分定量研究中作为补充或支持数据进行了极少量的使用之外,都未曾系统汇报过。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考察的问题,也为了不浪费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等收集的这些定性调研数据,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以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来更系统地汇报这些数据,并希望通过这一工作,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研究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三次大规模调研的具体议题或许略有不同,但三次调研的核心问题事实上都是围绕着政府和社会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等治理中如何进行协同展开的。我们的发现很多,但最基本的结论是:只有强政府和强社会相结合的“双强”治理,才是真正的强治理,也才能真正把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工作做好。同时,我们也发现:“美丽中国除了美丽风景之外,还有美丽的人;那些不辞辛苦、勤勤恳恳地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的人,无论他们是政府官员,是农民牧民,是专家学者,是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是教师学生,是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是宗教人士,是超市老板,是出租车司机,是酒店服务员,是医生,还是其他任何人,只有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美丽中国的最美丽的风景!”

原本,我们规划在序言中对自己的研究发现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总结,以为读者在正式阅读本书前提供一个更好的导引。但是,思考再三,我们认为,既然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真实”“原味”地汇报研究结果,那么我们又何必非要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去框定读者的想法和看法呢?况且,我们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都正确,更有可能以偏概全。同时,虽然调研获得的资料本身非常丰富,但因篇幅有限,我们又大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所以并非都能将资料本身包含和揭示的重要信息全部挖掘、归纳出来。读者从任何一段资料入手,都可能发现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信息,从而有自己的解读,获得自己的独特收获;或者,也可以直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去查,去看,去理解,去感悟。而且,对我们自己而言,未来也需要对这些资料继续进行研究、分析,继续发现其有价值的信息,并得出其他有价值的结论。总而言之,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一旦拥有资料之后,在保证资料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对资料使用和分析的开放性,而这本身就是定性(或质性)研究的一大优势。故此,我们最终选择不在序言中对我们的发现进行更系统的介绍或阐述,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够谅解并支持。

但是,为了弥补可能有人认为本书过于“故事化”“资料化”而缺乏理论分析和总结的遗憾,我们除了夹叙夹议,在每个(少数是每2个)县(旗、市)的调研汇报之后安排专门部分,进行适当的总结讨论之外,也在本书前三编分别汇报三次大规模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立的第四编,对三次调研结果进行了更为整体性的经验总结和更为学理性的系统思考。但需要说明的是,就是这样的总结和思考,仍然是不完善的,甚至很有偏颇性。故而,我们对这些总结和思考的态度也是开放的,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最后,从“讲故事”与“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本书仍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杨立华、黄河
2021年10月8日 Ko+yZOV4caZMGiih8ZHIRXObsaWEkf+OWz1SbmWqYTQHB1pEbrRMMAR2Oeq+vs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