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卫市的反思:水利条件好,社会参与强

中卫的调研在马不停蹄地赶路中结束。相比民勤,中卫的专家学者参与防沙治沙更多,很多技术也能与当地实践相结合。但这种行程节奏,对于各方参与防沙治沙的具体情况难以深入了解。不过从出租车司机的眼中,还是能够看到中卫治沙长期坚持的成果,值得反思、学习和推广。

中卫市受访总人数勉强为民勤县受访总人数的1/3,但从访谈收获来看,并不逊于民勤县。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中卫市遇到的受访者大都强调本地区沙化治理的成就。这里还采用分析民勤的访谈资料时使用的分析框架,对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为了保证访谈结果的可比性,这里排除了提供信息较少的偶遇者,也暂时不考虑在阿拉善左旗遇到的那位女牧民,毕竟她是左旗人,在行政上并不隶属于中卫。虽然我们说压沙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不能分中卫和左旗,但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和一致起见,我还是决定将与她的访谈放在前面进行汇报,在此处的总结不把她计算在内。

对于中卫市沙化治理的成就,从自然因素来看,受访者强调了靠近黄河,水源较为充足这一优势。可以说,这是中卫治沙能够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但是,只有地理条件上的优越性,没有人为的努力也是不行的。所以受访者也强调了国家重视、投入很大等因素。出租车司机在谈及植树造林的作用时,也回忆了儿时的沙尘漫天和现在的治理效果。所以,中卫治沙的成功,是当地人在充分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基础上共同努力的结果(见表1-3)。

表1-3 中卫市沙化成因及治理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访谈整理。

由表1-3可知,对于中卫沙化的原因,受访者强调自然因素要多于人为因素。例如,铁路工程师既强调了治理成就中国家的重视,也分析了沙化的地理环境原因。出租车司机既强调了植树造林带来的明显效果,也谈及了曾经虫害严重导致的沙化。与民勤县类似,受访者强调了气候干旱和地处沙漠边缘对沙化形成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大面积砍伐和过度开发的后果。

对比民勤与中卫,如果简化分析,可以说,两地有着“一样的沙”和“不一样的水”。所谓“一样的沙”,指的是民勤和中卫都需要面对沙化问题。相对而言,民勤的沙化可能更严重,受访者对此的焦虑和无奈也更多;相反,中卫的沙化治理成效明显,受访者多专注于分析对比一些措施和技术的优劣。或者说,民勤受访者更多是对现状的指责和对未来的忧虑;中卫受访者更多是对现行政策和技术的反思。所谓“不一样的水”,是说民勤和中卫的水资源条件确实非常不一样,民勤极端缺水,中卫则得黄河之利,相对不怎么缺水。同时,两地受访者对于水因素的关注也有着明显的反差:民勤受访者对降水、流水和调水等方面都有着颇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但中卫的受访者很少强调水的因素。

为何会有这种反差?大概是因为中卫不太缺水,所以受访者不太关注水这项因素。仅有赛金塘林场的工作人员对于喷灌和滴灌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这也是在讨论利用水的具体技术。如此来看,似乎以河西走廊沿线地区为主的地方,要么和民勤一样沙多水少,要么和中卫一样沙多水多,但只有具备中卫这样的水利条件,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治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r8lIeroC/COLeBZPQtiZ5vRRSNeu7vzY5Iee1ZsrmHnaBO9f6irijkyvsEDcNC2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