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0世纪50年代,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收入分配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他首次发表了这样的结论:“当经济处于充分发展的前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先变得不平等,当经济达到充分发展的时期,收入分配会逐渐趋于平等。”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差距也会不断扩大,然而这种差距在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慢慢缩小。因此,从图形上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先上升然后再下降的一种倒“U”形曲线。我们将这种收入不均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的倒“U”形关系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后来,美国经济学家Krueger(1991)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程度间的关系很符合库兹涅茨在其研究中发现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于1992年在调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加入了“U”形假说,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描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即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并进一步做了环境库兹涅茨(EKC)的假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均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均污染物的排放量才能逐渐下降,即在经济到达较高水平后,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经济增长而减小。

实际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关关系。即在工业化的初期,人们过于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无力支付改善环境所需的高昂费用,于是环境质量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趋于恶化。但当经济发展到某一水平时,领先的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上升,企业的道德价值标准会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赋予更高要求,对环境进行监管的政府机构也会更加完善,因此环境质量的恶化在达到拐点之后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好转,人们将变得更富有,而污染程度会随之降至工业化以前的污染水平。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被提出来之后,许多学者便开始针对该曲线展开大量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数据形式有时间序列、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但是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

为了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Grossman等就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环境污染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到了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随经济增长而下降(Grossman G.M.,1991)。Arrow(1995)提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在形态上也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关系,因此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这种关系称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EKC曲线。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都是实证研究。包群等(2021)针对全国1996—2002年的环境污染指标和经济相关数据研究发现,EKC曲线拟合程度取决于数据的选取和模型选择。王瑞玲(2005)研究指出,EKC曲线有多种形态,包括倒“U”形在内,还有正“U”形、“N”形、三次曲线形,这是由不同地区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导致的。刘耀彬(2006)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和评价模型,研究指出江苏省总体上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同时存在。马权才等(2006)用人均GDP和“三废”指标定量评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固废随人均GDP增长而下降,而工业废水、废气与人均GDP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拜琦瑞等(2008)以中国空气质量为环境指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变量相互作用的图形走势为倒“U”形,满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且二氧化碳对于经济变化的反应时间较长。

李峰(2008)研究发现,EKC“拐点”并非不可更改,发展科学技术、严格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可以促使EKC曲线拐点提前到来,而且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效果十分显著。高宏霞等(2012)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地区EKC“拐点”到来的时间点具有差异,发达地区EKC“拐点”比欠发达地区到达时间更早(高宏霞等,2012)。张雨露和丁生喜(2020)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N”形曲线。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区间差异性,各种污染物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对于不同区域开展专门研究,进而制定出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极其必要。 d5t35DeYp+yvWu9hz6EF2gxYN3T0qK9bjoowCRxXKKSkChc3IrMGtlF5KhPz4W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