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自1989年世界银行在讨论非洲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治理危机”以来,“治理”的概念在学术界迅速传播开来。管理、治理理论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出现了许多关于治理的著作。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休伊特指出:“今天很难找到国际多边和双边机构以及学术团体和民间志愿组织关于发展问题的出版物不以治理作为常用词汇。”治理理论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已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研究领域。

1.管理和市场危机的出现是治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

西方福利国家存在管理危机。“二战”后,很多民族国家政府被视为“超级保姆”,职能扩大,机构臃肿,服务差和效率低下,财政危机蔓延,社会和文化分歧严重。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表现突出,部分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联合国安全机制和国际社会维和部队发挥作用不大。国际社会面临毒品、跨国犯罪、环境保护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治理理论因兼顾政府性能和社会组织机能应运而生。

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市场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作用突出,但也会带来次生问题,如分配失衡、市场垄断、失业等。同理,等级制调节机制会衍生出机构效率低下、行政信息不流畅与失真等问题。此时需要新的调节机制克服上述问题,这个新的调节机制就是治理理论的网络管理体系。

2.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是治理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

“治理理论”的产生与许多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自从调节社会发展的两大主力市场和政府相继“失灵”以来,有必要引入第三种力量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深度分工和融合,一大批社会组织团体开始迅速壮大。社会组织作为治理网络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为整体网络管理操作提供动态基础和组织支持。治理过程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的回归。公民社会通过市场和国家监管更好地协调发展,为实施治理提供了基础,有效治理的需要也加速了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3.范式危机的出现是治理理论产生的理论原因

从理论角度看,治理理论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范式危机有关,其主要观点是各个领域的原始范式不再能够解释“现实”世界。治理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管理、行政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框架。实践中的治理理念是公共行政新发展的概念模式。公共行政由来已久,最初社会成员就通过组织管理集体生产、集体安全等公共事务。进入阶级社会后,公共机构将长期依赖政治规律的约束,倾听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切需要。公共行政已成为政府控制的领域。从治理的角度来看,主要管理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可以是私营机构,也可以是公共机构与私营机构的合资企业。多元政府的项目发展相互关系,推动公共行政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4.人类的认识转折是治理理论产生的知识原因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治理的概念是人们试图解决连续性和社会有效性问题的一个转折点。政治学教育系统发展缓慢。远离“管理”的概念,向“管理”转变。治理作为政治学的一个术语,围绕着公共治理能力展开,体现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但是,过去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决定管理模式的是资源的分配和公共治理权的协调。直到20世纪,西方国家的传统行政模式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治理权来源的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成长,增加了治理权的多元化和双向运行。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宽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区分,开创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范式。除了政府机构和各种组织外,该组织还包括民间社会参与、各种利益集团和机构间的交流。它有助于克服政府和民间社会的能力限制,并寻求建立一个互动网络。 8nIpDkh7K6Vmv2m9O6kSZTFV5f9n6jsgMoS2/MTJnWLNLfj5krYMgUwPZBlouD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