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八、谁在“醒”来
(二)

如何才能认知我们的“自性”?认知我们的“本质力量”“绝对本质”“绝对存在”?“自性”是六祖惠能的说法,“本质力量”“绝对本质”是黑格尔的说法,其实质相同。但这些词究竟说的是什么呢?明白这些词对我们有何用处呢?“自性”是我们无法直接认知的东西,这有点像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脸一样。但我们可以找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中的反射,我们的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脸。其实,宗教信仰就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这面镜子所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自性”。但一般人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始终会将眼睛看到的“偶像”当作真实存在的外在之物看待,所以,六祖惠能才坚定地告诉我们:那就是你自己。六祖惠能才说:“自心是佛”,“自性觉即佛”。意思是,你觉悟到了“自性”,你就是“佛”。但问题是有人天天拜佛,他就是不认为是在拜自己,始终认为是在拜一个外在的“神”。这种人是没有“觉醒”的。有信仰而未“觉醒”,这样的信仰就叫迷信。一般人的信仰其实都会经历迷信这个阶段。但有人经过迷信这个阶段,会“觉醒”过来,意识到他的“自性”,这就是“开悟”。而更多的人是会迷信一辈子的,信仰一辈子,都在信外在的“神”。黑格尔用哲学的语言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宗教中精神把自己表象给自己。”意思是,你在宗教中其实崇拜的是你自己,只不过是你的“本质力量”,而非那个一天到晚寻欢作乐的“自我”。与黑格尔同时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也直截了当地认为人在宗教中崇拜的实质上是自己。这个在宗教中被崇拜的“自己”,与平时我们意识到的“自己”是一回事吗?如果是一回事,那平时的“自己”有那么完美吗?值得自己崇拜吗?那岂不是狂妄自大的人都是大修行人了吗?如果不是,那这个了不起的“自己”又在哪儿呢?它与平时的“自己”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六祖惠能把这个了不起的“自己”叫“自性”,黑格尔称其为“本质力量”“绝对本质”,而平时我们意识到的“自己”叫“自我”。那么,“自性”和“自我”有什么区别?人的“本质力量”如何显现?我们接下来聊聊这些有趣而重要的话题。 con/rFiZZqYdiViFR4rz7OERJd1JUpT+o/a8jQIBSGG7Bo23YxqVDJnePHX5CRl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