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充分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不断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持续推进。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

陕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在此交会,具有区位、科教、能源、文化、军工等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赋予陕西开放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使陕西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作为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陕西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努力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推动陕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外向度创历史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对外开放成绩显著,外贸进出口取得了长足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新飞跃。为补齐开放不足短板,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西安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5080.0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9.8%,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2022年1—8月,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3207.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增长3.6%。其中,出口1985.2亿元,增长21.9%;进口1222.5亿元,下降16.7%,同期贸易顺差762.7亿元。陕西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有实绩的外贸企业呈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年底,陕西省进出口贸易伙伴共有221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中国台湾、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五大贸易伙伴,2013—2021年在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6544.99亿元,年均增长23.8%。

二是“长安号”成为贸易“黄金通道”。中欧班列“长安号”国内“+西欧”线路达到19条,国际运输干线17条,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集结中心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第二大门户枢纽机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联合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38条,其中,国际航线19条,覆盖首尔、东京、洛杉矶、莫斯科、布鲁塞尔、曼谷、德里等欧亚及北美13个国家18个城市,初步构建起“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球”的航空网络。西安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之一,西安北站为亚洲最大火车站(18站台34线),将建成全国“米”字形高铁枢纽网,以西安为中心到主要省会城市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基本形成以“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和“一环十二辐射”为主骨架的公路网。

四是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22年1—11月,陕西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74家,实际使用外资(FDI)13.6亿美元,超过2021年全年总量,为2021年全年的128.3%,规模居全国第19位;同比增长27.85%,增速居全国第12位。使用外资排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不含国家天然气合作开发项目)分别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92.08%、5.95%和1.97%。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陕西对外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推动形成了“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的全方位联动开放新布局,自贸区、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秦创原等综合开放平台建设力度持续增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旅、医疗、考古、科技、媒体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但陕西的对外开放还存在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仍需提升、开放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陕西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下面临的短板,政府、企业、高校等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西安翻译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目前已发展成一所以文科、商科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鲜明特色的民办大学。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学校相继获批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英语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背景下,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新格局下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应运而生,此系列专著受到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学校国家一流专业支持,主要从陕西口岸经济、陕西自贸区、陕西现代幸福服务业、丝路通道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丛书的主要观点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口岸是国家的门户,自古以来,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的重要平台和通道。对外开放新格局下,陕西应抢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黄金机遇期,探索陕西高水平开放路径和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口岸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加速器和战略引擎作用。二是在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将是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陕西要瞄准国际标准,推动中国幸福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现代幸福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同时为陕西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陕西要从统筹金融资源、对接国家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及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提升陕西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全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陕西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四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被赋予的责任是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物流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物流业要助力对外开放新格局,从物流政策框架构建、物流系统协同运作等方面促进陕西自贸试验区物流系统均衡、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五是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要高质量服务贸易发展,尤其是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陕西要寻求适于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产业,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园区、产业基础、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找对策。六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为我国内陆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也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搭建了桥梁。但中欧班列仍然存在运力不足、运输单据缺乏国际规则支撑、竞争激烈、往返班列失衡等问题,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对释放通道潜能,促进陕西对外开放和中欧市场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七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强化世界眼光和世界市场意识。陕西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来对县域经济进行谋划布局,以陕西蓝田县为例,蓝田县要紧密对接陕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要求,形成“蓝田与西安共同成长,与世界良性互动”的主要方向、特色和追赶超越目标,发挥区位、交通、人文优势,实现“四化”全面发展。

此套丛书主要是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基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在一流学院建设经费、陕西省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校级科研团队建设的资助下出版的。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围绕对外开放新格局,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每本著作从选题、论证、撰写到最终成稿,都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丛书的顺利出版,是对研究人员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期望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所参考,使更多的读者受益。

西安翻译学院校长崔智林
2022年10月 cPiZA5s9Pj0VVY0vqoXW9oemrB49G/Sw5VoJir/TqLEISdr5fYTvAmst7cMyId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