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已经从古代以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货物贸易为主的通道演变成如今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磋商等多位一体的新型区域合作平台,因此,这里有必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内涵是指“一带一路”沿线经过以及辐射到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国内沿线区域和国外沿线国家与地区两个部分。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个省(市、区),是中国内陆沿线省份直接面向中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通道和商贸物流枢纽,也是重要的产业和文化交流平台。“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和海南5省(市),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等地区,联合港澳台地区,以蓝色贸易为主,面向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扩展,覆盖面比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加广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带一路”的覆盖区域已经超出了原有的范畴,成为一个开放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已经不再受地理空间上的限制。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贸易、文化交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现代地理内涵更加丰富,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到辐射地区,再到建立一个超越地理空间局限的合作平台,打破了以往区域贸易、政治协作组织的空间局限性,在地域上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合作平台,已经不再局限于进行基本的货物贸易,而是在资本流动、技术贸易和贸易规则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货物贸易是最基础、历史最悠久的形式

从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期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再到如今更加高端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一带一路”沿线的货物贸易内容从产品的数量到类型、从技术含量到附加值都有了质的飞跃。

(二)搭建中国资本、技术“走出去”服务世界的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基建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方面有着成熟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平台可以更好地搭建起中国资本、技术“走出去”服务全球、实现价值的平台。

(三)人民币的国际化

为了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的资金需要,中国牵头成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的实力得以彰显,人民币作为建设和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其国际地位也得以提升。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经升至全球第4名,“一带一路”建设大大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四)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陕西、青海、新疆等中西部地区提供了面向开放最前沿的机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结合区情将东部沿海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加以创造性利用,构建起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缩小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差距。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不仅是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是文明交流、碰撞、传承的重要平台。古代丝绸之路就留下了众多的宗教、艺术遗迹,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见证。“一带一路”在当代又有了新的文化内涵,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广泛地延伸到了旅游、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合作、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交流方案,也因此具备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文化内涵。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内涵

不同于以往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反对单边霸权主义,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公平、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地缘政治矛盾加剧、贸易摩擦增多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呼应,是对逆全球化进程进行纠偏的重要措施。“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重构全球合作和国际治理的规则和体系,在尊重成员国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标准,加强制度协调和平等对话。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国的制度开放以及面向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兼容,最终形成一套新的贸易、文化等制度标准和体系,对现有国际合作和国际治理形成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丰富其制度内涵。 6mkFONJlaAhDr8FoGquZDg5S3zx8RKlVyiIs41LspWBy/m0n0h6khOiiydwD3Z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