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外延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的倡议,10月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th-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构想,由此将二者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与情感诉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

为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愿景,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国内外工作,系统化地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并专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四项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与沿线国家有重点地展开合作,加强双边合作,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以内部做大做强驱动对外合作,发挥国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东中西部的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新秩序。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还先后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10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五通”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创造了更多的开放、包容、平等的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关注,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作为新时期我国协调内外、统筹陆海、兼顾东西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倡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力于“五通”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平等的交流平台;第二阶段是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建设“双循环”体系;第三阶段是依托国内制度和市场优势,对内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对外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因此,立足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与政策效果评价,对构建统一要素市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外部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395VZGQkbPG9ANOekCLhFMXePfjwLbZXN0YshMGsUnLI4dAqqNqHm9x+F3DyDq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