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演进,社会的高度文明对企业经营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大型经济体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合法合规经营,经济发展没有法外之地。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保障,规规矩矩做企业、实实在在做业务才能有效地规避倾覆的风险。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给企业创造可以“速跑”的环境和条件,那时的口号是“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中国经济的发展仅用30余年的时间就跑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50年的路。
经济腾飞让民生财富迅速得到积累,但同时也使得一些创业者、商家习惯了不合规的经营方式,习惯了在政策边缘“走钢丝”,习惯了野蛮式生长。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不会因谁而停滞,更不会因为谁而倒转。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文明在呐喊,一切的无序终将要趋向有序,一切的不合规终将要走向合规,这是大势所趋,这是民生所愿,这是国之大道。
在改革开放28年之后,银监会在2006年出台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合规管理”的号角首先从我国金融行业吹响了。紧接着,保监会也响应合规号召颁布《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将合规体系以条文化的形式深入渗透到保险业。这两项法规的先后颁布,拉开了我国合规体系建立的序幕。
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合规管理”具有了法制化的评估方式与保障。同年,《合规管理体系指南》颁布,继之到2018年发布了《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合规管理”这个词正在逐步浸入我们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021年6月,最高检、司法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中国的“合规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指导意见对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含义、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指出,涉案企业如果能在第三方组织的监督下完成合规整改目标,检察机关可以视情况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少捕、慎诉”,这是中国司法精神的进步,“合规不起诉机制”是利国安民的科学举措,这一机制的提出,在于帮助企业隔离风险、预防犯罪,甚至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管理价值,同时也给社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给不合规的企业留出整改的机会,这是大国责任、大国担当的明确体现;习惯了“走钢丝”的人一时间难以习惯“走路”,甚至根本不会“走路”,于是“企业合规”的相关机制、机构、企业合规师等应运而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思维方式与经营模式;为了企业的健康成长,国家以国家力量和方式为企业配置了保障其合规经营的第三方机构,这无疑给正在“走钢丝”的企业架起了一架从高空安全着陆的“梯子”,这是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
合规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依法经营、防控合规风险所建立的一种治理机制,企业合规化是为了保护企业利益而设置的风险防控机制,它要防控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风险,而是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而承担的合规风险。推动企业合规化建设,提升企业合规管理能力受到相关部门的空前重视。2021年,企业合规师进入《国家职业大典》,其人才缺口约为900万人。
对于企业家来说,合规管理必须成为一种习惯,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本书从理论以及合规管理的历史发展讲起,将合规管理的实务操作以及案例分析穿插其中,向读者陈述合规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合规管理,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实用性非常强的建议。本书偏重于从刑事合规方向来讲述企业的合规风险,为企业及企业经营者拉响了警报,督促其重新审视当下的经营行为,将企业合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流程与企业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无特殊说明,本书中提及的“合规”特指“刑事合规”。
只有合规管理才能规避合规风险,企业合规是企业治理体系是否完整、治理能力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刑事合规直接关乎企业犯罪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需要更多关注与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依法治企,将合规管理做好,避免不必要的刑事合规风险。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合规管理为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
孟 博
2023年5月于北大国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