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税收监管的六大画像与税收征管的六位一体

税务机关一直在不断地优化数据挖掘能力。通过金税系统的不断升级,税务稽查具有如下特征:①稽查渗透性,资金支付涉及的费用合规真实性渗透企业上下游;②稽查模块化,全闭环稽查涉及财务资金账务全环节;③稽查集成化,信息化筛查集成涉及企业财务指标群。因此,税务稽查广泛应用了集成数据集分析工具和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工具,用来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从智慧税务的金税系统和其他相关科技赋能的实践探索看,智慧税务面临的主要是系统性和总体性问题。

如果从技术上来看,广义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税务的结合,可以称之为智能税务应用。税务部门通过智能税务管理模式,实现自动联通、主动发现、互动沟通等功能,达到“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确执法、精诚共治”。

一、税务监管的六大画像与四个风险防控识别领域

国家金税系统可以根据企业业务流转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通过金税系统实现各部委、人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等参与到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核查的通道打通,实现企业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纳税状态、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核查以及资金流匹配核查的智能监管功能。税务系统不断实现全数据、全业务、全流程的线上云端打通,进而为智能办税、智慧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监督凭据。

为规避企业或个人税收舞弊,也为确保企业与个人在国家各类税收监管措施以及复合税收优惠措施方面的实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结合税务局监管模式,实现“AI+税务”的协同,并确保税收系统进行税收监管过程中个人或企业的安全性,规避各类爆雷风险。

(一)纳税人全息画像的六个领域

利用纳税人、纳税主体全息画像技术,结合AI和大数据平台,从多维度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以企业、个人基本信息、经济活动、纳税行为等客观独立真实的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高度概括后,根据不同用户各自特点建立标签,进行描述,形成不同的个人、个企画像。这样的概括可以高效地展示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分税种缴纳情况、纳税人基本信息、纳税人遵从的行为准则、税收优惠政策等。

结合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纳税主体的场景变化,对其风险评估进行动态的精准识别。动态的精准识别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动态地评估而非静态地、单一地或是对某个时点状态进行评估,是多方面的分析评估,从而实现场景的扩展,提高对纳税企业经营、资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最终实现税务机关根据不同场景对纳税主体的信用与风险实施动态评价,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管控,提高税收监督管理水平。

从纳税人关联图可提升税务稽查能力来说,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所录入的信息应作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关系链接的主要来源,这样才能在保证信息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前提下,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对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资金流转、发票信息流动进行准确把控,实现税务的实时监控(见表1-4)。

表1-4 传统税务模式与税收智能化模式的区别

大数据的介入,降低了企业税务风险。过去财税方面票据往来十分复杂、模糊,同时伴随着税务稽查风险高,让企业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税务系统数字化后,允许税务风险及时报警,同时还能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达到降低税务风险的目的。企业也可以解放双手,过去收集开票信息还需要人工手动开票,线下往返于税务局,导致开票效率低下。数字化系统颠覆了传统财税模式,直接对接企业业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所以税收智能化让收税变得更简单。

(二)税收智能的六项技术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充分融合了当代信息科技与经济市场,对加快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力。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迄今为止实现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的转型与发展。如今的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出很多应用性极强的新型技术并实现了与税的系统融合。从涉税方面的融合技术来说,数字化技术与我国的税务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场景如表1-5所示。

表1-5 基于智能技术的税务智能应用场景

AI分析技术被应用于数据稽查。该系统是以登记、申报、财务、发票等数据平台为基础构成的整体功能框架。有了这些数据,通过“稽查数据中台”“稽查AI中台”“应用平台”能够为税务稽查各机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情报、知识层面的服务。

具体来说,稽查数据中台可以按照稽查业务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数据建模形成主题数据,并封装成主题数据应用程序接口,用微服务的形式为业务应用平台提供标准、统一的服务。稽查AI中台,主要由算法仓库、模型工厂以及应用超市构成,是智能情报分析系统的计算引擎,可以支持智能分析模型的快速研发,形成了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监测体系。

(三)税务稽查智能化的四个风险防控识别领域

由于涉税检查和税收协查所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所以需要创建一个平台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设一个较为恰当的、新型的数据标准以及标准适用的采集规范,以此来扩大税源信息采集的渠道。

同时,随着现代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亟须采用智能化新技术和税务系统,来获取更充分、更准确的数据。从而推进财税物联网系统建设,提高税源信息管理能力,同时使得税收系统推动涉税检查及税务协查的税收智能化,使得系统与决策更加完善。

通过增值税发票大数据,税务机关可以跟踪企业的发票流向、资金使用,对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情况进行风险防控识别。

(1)加强纳税人主体管理,对纳税人主体间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筛查行业税负率、毛利率、库存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异常,找到风险的源头。

(2)加强各税种间的对比,尤其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附加税、印花税、出口退(免)税费的申报对比,建立风险指标模型。同时,结合税收大数据,分析企业交通工具进出频次以及用电、用工、用水等数据,以便税务稽查人员做出更精细的数据分析。

(3)以链条式、全周期的分析核查模式,对企业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投资主体关联度进行判断和核查。

(4)关注纳税人开具发票、购销合同、货物运输和资金结算等相关内容的一致性,对上游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对下游企业进行核查,尤其是和发票相关的购销合同、付款记录、出入库手续等。

税务稽查智能化的实现,稽查人员只需要将财务数据导入系统,系统就可以自动生成各阶段指标,筛选出指标变动异常的数据,以此来确定检查的方向和重点,稽查人员再对此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调查,大大提高了税务稽查的效率。稽查的完整过程都在系统中有迹可循,增加了稽查人员执法的严谨性,有利于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系统还能够将以前年度的账务资料、涉税问题的案例进行集成,进一步分析案例的特点,对稽查成果进行管理,找出企业涉税方面的共性问题,指导稽查工作。税务稽查智能化将原有的手工稽查方式转变为流程化、标准化、工具化、模型化的方式,实现稽查人力资源配置优势最大化,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

(四)风险导向的税收征管流程管理智能化

税收征管模式正逐渐发生改变,税收征管的核心职能基于流程管理,利用智能收集、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方式,尽可能详细地掌握企业有关的涉税信息,从而进行深入分析。传统财务与智能财务的区别见图1-3。

图1-3 传统财务与智能财务的区别

税收大数据是指各种数据的集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税务部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纳税人提供的涉税信息数据、第三方数据(见图1-4)。

图1-4 税收大数据组成及流程

由图1-4可知,根据纳税人识别号,计算机的程序可以自动整理并汇总相关人员的涉税信息,且与纳税人提交的纳税申报表进行详细核对,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二、税收征管六位一体的智能化平台演进

税务发票电子化推行实施后,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随时在线申请发票、开具发票、查验发票等;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发票的线上管理能够对企业的涉税行为加以管控,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并进行实时的传递,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能省去大量人工查验的程序,推动税务机关高效运作。我国税务系统不断升级电子化,结合云平台的优势,强化内外部的信息交换功能,共享互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加入,统计分析经过几年的推广使用,电子发票便捷、易于保存、节约成本等优势逐渐被社会认可。

在建立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之下,各个部门可以从智能化平台的终端搜寻并快速、准确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使得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统一化和共享化,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传递效率。此外,相关部门在平台上收集这些海量数据的同时,系统会自动将这些信息进行预处理,使其模块化和标签化,能更好地进行综合性分析。使得智能化更好地融入税务工作,有效地促进涉税检查和税收检查,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加强智能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价值。

(一)税收征管六位一体的平台化模式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税务管理部门与各大网络交易平台之间建立起“数据互通”的桥梁,如图1-5所示。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起类似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管税”平台,实现该平台与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构建“网络交易平台—税务机关”的双层税收征管架构,其中下层网络平台集中了网络商品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数据、订单成交与交易数据、资金流数据、收入数据、物流与快递数据等各类数据,上层网络平台是税务机关通过数据互通与共享渠道收集关于纳税人的基本数据、订单数据、收入数据等数据中心,通过打通税务部门和网上交易平台的“数据鸿沟”,对有关税费构成要素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规范,从而达到对网上交易进行税收管理的目的。

图1-5 互联网交易“数据管税”的基本原理与框架

根据对互联网交易市场的特征与业务流程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践,可以利用如图1-6所示的基本框架构建互联网交易的“数据管税”平台,按照“纳税服务→数据互通与共享→数据管理→税收征管→税收分析”的流程实现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征管。

图1-6 互联网交易的“数据管税”平台

“纳税服务平台”是连接纳税服务需求与纳税服务供给的枢纽,也可以实现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和互动,具体可以分为纳税人服务中心(“网络前端”)与税务机关中心(“网络后端”)。纳税人服务中心又可以分为法人(B)中心和自然人(C)中心。在纳税服务平台上,法人(B)和自然人(C)能够方便地进行纳税登记、电子合同备案、税务申请、发票管理、税务咨询、纳税申报、电子账簿管理、税款缴纳、税务救济等业务;税务机关中心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税收政策发布、信息通知、政策查询、缴税记录查询与纳税信用查询的中心。

“数据互通与共享平台”是税务机关与各类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第三方市场机构实现数据共享的平台,是税务主管部门获取涉税数据的重要渠道,其目的是准确地计算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额。“数据互通与共享平台”与“数据管理平台”一起构成了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的数据中心,根据税务稽查的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交叉存储。比如,可以按照纳税人、平台数据、主营业务种类与规模分类,还可以按照应纳税种、地区分类等进行分类。

1.数据管理平台

按纳税人分类可以分为网络平台企业(B)数据管理中心、网络商家(B1)数据管理中心和自然人(C1)数据管理中心三大类,每一类纳税人的数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标准化的子数据中心。如注册信息、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营业务范围与规模、电子合同、成交订单数据;电子账簿、电子发票数据;经营与收入数据,以及来自其他部门或机构的共享数据等。

2.税收征管平台

“税收征管平台”是网上交易税收征收和管理的中心,它利用“数据管理”的科学化,准确地计算纳税人的应税金额,并通过纳税服务平台向纳税人发出纳税指令,纳税人接收到纳税信息后,在纳税服务平台上进行纳税申报,税款入库,税款缴纳信息实时传送到税款征管平台。

3.税收分析平台

“税收分析平台”是一个由税务部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的综合决策系统。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分析的需要,设立不同的税收数据分析子中心,设立税收收入预测中心、税收收入评估中心、税收风险预警中心和税收风险纠正中心,这些分析中心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子中心,比如按照纳税人进行分类,设立网络平台企业(B)、商家(B1)和自然人(C1)的纳税分析中心,按照税种分类,可以设立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以及其他税种收入数据分析中心。

(二)税收征管的模块化系统

基于区块链技术,税收征管系统的基础架构包含基础数据层、智能合约层、基础服务层、外部接口层和征管应用层。基础数据层与智能合约层为整个系统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撑,基础服务层与外部接口层提供面向外部主体的汇入操作指令,征管应用层提供详细的应用支持,如图1-7所示。

图1-7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系统基础架构

1.基础数据模块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税收管理系统的根源所在,数据的收集、生产、加工、运输、检验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各部门产生的基础数据通过环状结构接入政府公共信息体系。

在税收管理体系中,大量企业的商业数据、涉税信息会实时地接入到系统中,并在有限时间内标记为区块,链接到整个运行机制。企业通过企业链上的操作流程,利用智能合约操作自动计算税额并实现税款入库,从根源上保障了企业涉税信息的客观性和不可修改性。

2.增值税管理模块

目前,我国对于增值税征收管理存在诸多难以避开的弯路,区块链技术是解决这些困扰的良好途径。

(1)发票虚开。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存储并上传企业之间交易数据等关键信息,并通过哈希算法等机制实现企业级加密,交易信息永久存储在数据库。这些数据将会自动备份,即使受到黑客攻击,也无法修改和删除相关交易记录。

(2)增值税覆盖面。企业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纳税申报和开具电子发票。企业只需通过API端,与税收管理系统相连接,实时更新交易信息,获得电子发票,即可实现全面统一的覆盖范围。

(3)出口退税。在此模块中,区块会同步所有企业交易信息,包括交易信息流与现金流,企业申请出口退税时,该系统将会自动检索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否相吻合,从而降低骗税概率。

3.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块

企业所得税目前也存在弊端,具体如下。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标准不具有统一性和复制性。企业不能及时准确获取政府发布的最新税收优惠和相关优待政策信息,无法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各机关也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交易信息,不能准确检验文件的客观性和统一性,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2)从小微企业层面来说,核定征收不能使征税标准达到完全统一。利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可以将相关政策进行一揽子嵌套,同时抽调企业涉税信息交易记录,并初步计算应纳税额。同时检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匹配程度,判断是否享受税收优惠,最终得出企业的应纳税额。

4.税收宏观调控模块

税收宏观调控模块有以下重点。

(1)合理评估、判断税收管理机制的响应。对大量交易信息和涉税信息分析整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对之前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对相关政策的可行度和优化程度进行微调。

(2)智能合约产生全新税收管理底层逻辑。因为税收管理将全部主体的各种交易和信用数据上传并保存至征收管理系统之中,所以,每当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全新的税收政策,就可以利用智能化合约来产生全新的税收管理底层逻辑,并且立即生效。

(3)区块链不被篡改的特性可以打造坚实的税收信用体系。企业进入系统后,会生成属于私人的ID标签,此后该企业所有的交易信息与涉税数据,都会及时上传至系统并永久保存,无法修改和删除。

(三)税收科技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智慧税务平台建设可以实现的成绩是,通过智能税务平台的搭建,税务局实现由“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转型,提升税务管理功能定位,实现税务系统专业能力和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税务系统通过智慧税务的搭建拥有了更高效的税务工作、更智能的风险管控以及更灵活的数据赋能的能力。税收征管智能化则借助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在对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得包括税收分析、纳税服务、风险管理、税务稽查等在内的税收征管全流程逐步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如表1-6所示。

表1-6 传统税收与税收智能化对比

智能财税软件能将OCR技术、RPA技术相融合,实现流程处理的全自动化,便于纳税人纳税申报、增票开具和进出口报关,利用NLP知识图谱,对原始数据进行智能结构化清洗并形成标签库,构建纳税人知识画像,实现税务风险预测,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财力(见表1-7)。

表1-7 智能税务特点

税务局自身存在的风险,从事后风险转变为事前风险,主要方向也从对过去发生事项的分析转变为对未来的预测,从而提早防范。智能税务与传统税务的区别见表1-8。

表1-8 传统税务与智能税务的区别

税务系统将大数据整合起来,并进行标签化和模块化,使得数据的获得既快速又准确,从而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效率,节省决策时间,使决策者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怎么做出决策上。以前由于人工智能尚未普及,只能依靠多年的经验来处理这些业务与数据,而随着税务智能化和税务系统的推广,决策者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外部大量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与此同时,决策和事前预防的作用,使得对纳税人诚实度的监控增加。税务智能的应用将加强对纳税人纳税诚实度的监控。由于纳税人数量庞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种类的出现,经营的范围、销售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而企业又是以营利为目的,就免不了出现许多偷税漏税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以前的事件,借鉴以前的经验,找出偷税漏税骗税的规律,而后通过税务系统设定的标准化系数来进行监控。通过大数据平台更有效的监控,能够将各种数据整合起来,使得数据更加精确。 UIpf05uTCfEf0A/qg9yQTD/9u1C+OebhuPXF1luzzi04E+bev/KQEpKVbGULe6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