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重庆建设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需求与环境

(一)物流需求分析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际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入推进,我国与欧洲、东南亚、中亚等通道沿线地区的国家开放合作和经贸往来不断加强,对国际物流的需求快速增长。

1.产业发展的物流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占全球经济比重不断增加,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制造业的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巨大。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良,随着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改善,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导致对物流需求快速增加。

重庆产业发展对物流需求旺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现代农业规模增长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物流需求持续增长。重庆已构建起电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根据重庆“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各产业专项规划等文件,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到2035年全面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5%左右 ;另外,2020年以来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重庆服务业将进一步释放新发展动能,增强竞争优势;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用5~10年基本形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未来重庆现代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对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品质商贸消费等的快速发展,将有力支撑航空物流需求较快增长。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对物流需求巨大。随着西部开发开放推进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经济进一步活跃,对物流需求进一步旺盛。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 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2020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GDP为213292.1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由1999年的17.5%上升至21%,年均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促使物流运输需求持续增长。2020年,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内蒙古10个省(区、市)交通货运量达到106亿吨,四川、西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2735.4亿吨千米、158.2亿吨千米。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接替基地,西部省份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汽摩、化工、能源、钢铁、矿产等为主,产业结构决定了西部地区货物运输以大宗商品、重型产品为主,对国际铁路运输、国际铁海联运等跨境物流需求较大。特别是重庆每年煤炭需求量在4500万~5000万吨,随着重庆整体退出煤炭行业,全市煤炭供需缺口更加突出,加大国际、国内优质煤炭进口及跨区域调运成为缓解供给缺口的重要途径,也将进一步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需求。

2.国际贸易的物流需求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加快发展,重庆乃至周边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物流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快速增长,重庆及周边地区跨境物流增长势头较强。

重庆市域内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持续升温,欧洲和东盟是重庆的进出口贸易重点区域。2020年重庆进出口总额6513.4亿元,对欧洲和东盟进出口总额约2159.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3.1%。其中,重庆对欧洲进出口额为1037.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5.9%;重庆对东盟进出口额为1121.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7.2%,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根据《重庆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货运量达到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6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3亿吨,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15%;到2035年货运量将达到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准箱以上,航空货邮吞吐量250万吨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3亿吨以上,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9%以上。

重庆腹地物流市场需求增长势头较强。通过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长江黄金水道等国际大通道,在重庆进行出口货物中转的地区和省份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以及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以2020年外贸进出口额为基数,测算得到各省份外贸进出口额,如表1-2所示。

表1-2 相关区域外贸进出口额

根据重庆进出口额与进出口货运量关系,计算近5年重庆年均外贸货运生成量系数为0.24万吨/亿元(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额),以及根据阿拉山口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20年阿拉山口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58.0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653.96亿元),经过阿拉山口的中欧班列外贸货运生成量系数为0.22万吨/亿元。本次测算取两者平均值,则每亿元进出口商品货运量为0.23万吨,根据2020年数据,取该值计算重庆辐射区域进出口货运量,到2025年、2035年,重庆周边进出口货运需求将分别达到4.5亿吨、8.5亿吨规模,按照15%在重庆周转计算,周边区域在重庆周转外贸货运量分别约为0.7亿吨和1.3亿吨(见表1-3)。

表1-3 相关区域外贸货运量

续表

(二)功能性需求调查分析

打造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提升物流的组织、服务能力,完善物流平台、金融、信息等软硬件配套,形成网络完善、衔接有序的物流集疏运体系,增强物流对区域产业、经贸的引领带动作用。

1.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

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际大通道及多式联运发展,物流企业对铁路运输、空运和河海运输的需求有所提升。调查显示,物流企业未来希望采用的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占比52.4%)、河运(占比34.0%)、海运(占比28.8%)(见图1-9)。52.8%的物流企业希望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不同运输方式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同时,物流企业对交通枢纽基础配套设施、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52.0%的物流企业对交通枢纽堆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较大,44.4%的物流企业对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等服务需求较强(见图1-10)。

图1-9 物流企业未来希望增加的货物配送方式

图1-10 物流企业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情况

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快速应用,智能化立体仓库等智能物流装备快速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智能载运工具快速推广应用,物流通关、仓储、运输、配送、分拨、分拣、包装等效率不断提升。调查显示,当前物流企业智慧化水平不高,不到50%的物流企业有机会使用基于物流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设施,但69%的物流企业仍对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有较大需求。其中,76.9%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系统需求较为迫切,74.4%的物流企业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有需求,69.2%的物流企业对基于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设施有需求。

2.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公共服务功能,能够将物流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孤岛”连接起来,解决未来国际贸易活动各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随着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当前虽然仅46%的物流企业需要应用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但有59.1%的物流企业需要使用第三方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40.9%的物流企业希望自建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企业中,75.7%的物流企业对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类功能需求较大,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信息撮合等方面功能。67.8%的物流企业对物流平台的联络类功能和运输、仓储管理与追踪类功能需求较大。45.2%的物流企业较为关注O2O类功能,包括上门提货/卸货/分拨/发货、载具/设备维护、通报关服务等方面物流功能。40.9%的物流企业对物流平台分析类功能有较大需求,包括生产/库存/需求信息分析、行业数据挖掘、物流方案策划咨询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此外,有些物流企业也比较重视金融类功能(如保险、存货担保、质押融资、融资租赁、在线结算等)和公益类功能(如获取/发布物流行业政策信息、行业动态信息、物流资讯等),企业占比分别为35.7%和30.4%(见图1-11)。

图1-11 物流企业对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的需求情况

3.国际物流贸易结算中心

物流企业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信用证、托收、银行保证函、国际保理等,其中汇付为最主要的贸易结算方式。目前采用国际贸易结算服务的物流企业占比仍不高,高达60.4%的物流企业对国际贸易结算服务没有需求。但受国际市场金融波动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企业对国际贸易结算需求不断增长。其中,76.8%的物流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开通办理国际物流业务绿色通道,加快业务办理流程,节省时间成本;66.7%的物流企业希望获得国际物流业务一体化服务;59.6%的物流企业希望获得国际物流业务专人专项服务,避免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国内外银行结算规章制度不了解而造成结算失败(见图1-12)。

图1-12 企业期望的国际贸易结算服务

4.国际物流智能监管大数据中心

物流大数据在运营管理、决策优化、服务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物流企业通过掌握企业运营数据、商流静态数据和实时数据、物流节点实时数据以及运输工具实时数据,能够有效满足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决策优化、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需要。目前,63.2%的物流企业对物流大数据有应用的需求,其中对商流静态数据需求最高(56.7%);其次是企业运营数据(51.7%)和物流节点实时数据(50.0%,如仓库的实时仓位分布、温度、湿度等);最后是运输工具实时数据(如货车、飞机、船舶、集装箱的空/载状态、位置、速度等)和商流实时数据(如货物的实时状态、流向等),占比分别为31.7%和30.0%(见图1-13)。

图1-13 计划收集的物流大数据类型

(三)面临发展环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曲折,全球治理体系和投资经贸规则面临巨大变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调整。我国进入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和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在此背景下,建设重庆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1.四大机遇

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推进将极大地增强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辐射力、影响力。国际投资贸易由全球化向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转变趋势明显,特别是随着RCEP、中欧自贸区等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欧洲、中亚等地区国家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加快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物流组织运营能力,对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建设需求更加迫切。重庆作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有助于发挥其中新示范项目、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等优势,成为内陆地区与RCEP、欧盟等成员国合作的桥头堡,进一步提升重庆物流及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同时,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深入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与通道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水平,推动通道网络体系、枢纽体系、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将不断增强。

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服务国际国内开放联动带来机遇。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贸易由出口导向型向进出口平衡转变。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我国对商品进口需求快速增长,对东盟、欧洲等优质商品需求快速提升,将为国际物流发展创造更大空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大通道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推动班列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将有利于加快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对东盟的开放,打造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获得发展新机遇。同时,东盟、欧洲等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打造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的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应用将提升智能化管理运营水平。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将深刻变革物流基础设施,将推动枢纽场站卡口、搬运设备等智能化,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物流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提高物流的组织运营效率,降低物流运行成本,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北斗导航等平台加快发展有利于重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卫星导航等技术,加快打造数字班列,有助于实现全程物流运输的可追踪、可追溯,更好地保障通道货物的运输安全。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与物流相关的金融、评估、货代、报关等各类资源向平台集聚,不断拓展物流分拨、贸易结算、数据汇集处理等功能,将对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做大做强形成有力支撑。

重庆及成渝地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提升将为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发挥提供有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有利于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建设获得更多的国家项目、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快完善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运营功能,提升中心的物流组织运营能力。随着重庆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等重大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地,重庆对区域资源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助于发挥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在推动西部省份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三大挑战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持续累积。逆全球化、产业链区域化、发展问题政治化等全球问题和倾向日益突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排他性将为中国及重庆与欧洲、东盟深度合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沿线跨国界、跨经济区、跨种族、跨制度、跨文化,重庆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将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随着美国加紧实施印太战略,从贸易、产业、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外部势力不断搅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发展,导致部分国家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日趋激烈,部分东南亚、中亚、东欧等国家政局不稳、毗邻国家间矛盾严重,也将影响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发展。

国内区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加快发展,东部、中部地区各城市陆续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将造成货源的分流,引起各地竞相压价拼抢货源,扰乱正常物流市场秩序,不利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可持续发展。同时,各地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将制约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组织、协调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做大做强。此外,国家对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的金融、投融资方面政策仍较薄弱,对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可持续发展。

区域物流生态发展不优。重庆开放通道互联互通水平还较低,自贸区、中新示范项目、两江新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示范引领能力依然不强,小南垭等物流枢纽的进口指定口岸功能还不完善,物流发展的“瓶颈”制约及短板仍较为突出。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建设,铁路物流的不同参与主体对项目建设等存在分歧,而地方政府协调难度较大,影响铁路场站扩容升级和项目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能级提升受到制约。同时,政府对冷链集装箱等物流装备的政策支持力度小,而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投融资能力不足,不利于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WCzAjckasLkx7eDn73Nt4bDUh3t32jTVP+0xd1eNyRsMqbr7KIlcwxMRTAyMiA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