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的风控系统面临着科技赋能模式的改变、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周期波动和震荡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对风险的预防、控制与应对,已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职能。时代发展已将“防风险”变成贯穿所有类型企业治理的最重要职责之一。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法务管理、合规管理这五项职能,成为企业防风险的五项关键职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企业要做好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五项职能的战略布局和优化。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不断呈现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块化、产品多维化、服务集成化等特征。新时期的商业模式使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商业模式的优化,体现在企业的供产销系统不断融合,预算和费控系统不断打通,以及企业的智能化程度在不同程度地加速。企业在风险管理、内审管理、内控管理、法务管理、合规管理五项职能的实现上,会面临数字化转型下的大融合和大共享的冲击。企业需要系统思考五项职能,从合规风险识别出发防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高效发展,基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背景,做好一体化的动态风控合规的融合管控,实现从传统的、独立的运营模式中转型。
其次,企业要根据风控合规五项职能,做好系统的综合设计与运营规划。要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精益化管控,系统防控外部和内部风险,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态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体系。具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需要做好对五项治理职能的内涵和边界的界定,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流程体系,明确企业负责人相关管理职责,落实企业风控合规管理融合的重点,提出合规管理运行及保障机制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风控系统的实现机制。建立合规风险识别、内控管理、法务管理与防控机制、事后纠偏的内审机制等。这就需要针对一揽子风控系统的融合,做好企业的转型工作,包括制定全员普遍遵守的风控转型的合规行为规范、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控办法、解决法务工作转型路径、实施内部审计的应对策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及转型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为企业系统实现有效管控落地打好基础。
最后,企业要针对风控合规五项职能做好落地工作。企业的制度是准绳,国家的法律是红线,尤其不能逾越底线。企业要形成从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到员工层的从上至下的高效风控执行力,就需要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执行落地。为贯彻落实企业活下来、活得好的根本宗旨,企业需推动风控合规五项职能一揽子治理体系的有效管理,需要做好系统的落地安排和风险应对的动态平衡,从而系统性防范化解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大风险,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决策部署,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一方面考虑到国家层面的监管在逐步完善,监管和惩罚力度不断加强,企业应主动结合监管全面整改,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需系统部署,不断升级风控工具,尤其是防范在经营中产生重大风险的有效工具,层层分解,动态调整。针对企业运营阶段的风险事件库和相应管控的落地对策,形成一个自我造血和自我化解风险的企业生态,从而打造企业自身的风控合规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执行层面应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的法宝。
因此,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科技不断赋能产业实体,企业开展五位一体的生态化管理体系,是适应新形势,实现企业活下来、活得好的发展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风险防范、系统解决企业综合风险的必然要求。企业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职责清晰、协调有序、服务到位的管理体系,加强企业一揽子风控系统的文化建设,掌握系统的风控合规工具,深刻认识到新时期新工具不断转型迭代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风险控制,敬畏和尊重行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风控和法治意识,坚持用好一揽子系统的企业治理风控工具。应通过简捷有效、形式丰富多样的工具,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员工掌握风控工具,营造“学习型组织”的风控环境,将基于企业风控合规的观念和意识,融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不断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对风控工具的娴熟应用,使其成为融合企业发展自驱力的生存基因。
结合风控合规的融合迭代大趋势,在风控合规的五项职能的落实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十大工具。通过十大工具的应用,实现企业活下来、活得好、可持续的目标。这十大工具的出发点以融合贯通和实用可操作为主。
因此,风控合规的十大工具内容,既对过往五项职能做了进一步梳理和聚焦,也结合时代的要求做了大量的改进,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顶层逻辑和企业落地实操的行动指南,甚至还可以成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协同的思想共识、行动指引。通过企业各道防线的协同和融合,结合企业的特色,发挥企业从管理层的“关键少数”到基层的“普遍多数”的自上而下的一致性认知,并融合工具的使用,使各级员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汇聚共识、激发活力,使企业在风控引领、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持续转型的理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雪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全体员工以及中和财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全体员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部分师生的大力支持。詹满亮先生及其团队、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院的部分师生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幕后支持工作,不少专家学者对本书的编写和审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尤其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审计部总经理陈震晗先生给予了系统的指导和审阅。本书深度调研的十余家民营企业创始人和相关法务、内审、内控职能部门的不少员工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大量参考文献也给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思路。
最后,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向为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所有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向本书的编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