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

一、管控山河的战略地位

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太行山是横亘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巨大阶梯,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太行山巍峨挺立、群峰峥嵘,形成了纵向延伸几百里的雄伟山脉,形似中国地理版图中的脊梁。

古代文人墨客写过很多有关太行山的诗文。曹操曾发出“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感叹;白居易曾写下“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的诗篇;苏轼则言“上党从来天下脊”;元代诗人熊戴有诗云“天下多名山,太行居第一”。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适晋纪行》中对太行山的巍峨险峻有着较为具体的描写:

“自是始入太行,亦不甚险恶,舁夫(抬轿者)鱼贯而上,久之以为绝顶矣,乃复有山障之,愈上愈不穷。至碗子城,为豫并界。两山相对,数十百丈,巨壑陡绝无底。中为岭道,石梁如玉雪,又复数岭,回顾中原,惝恍无尽,平楚郁郁,纷吐苍翠,日色与云气争长。俄而,雨缭数十里。中亘其半,狂风骤发,万窍怒号。食顷,雨亦随至。诵唐人‘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俨然若画。”

太行山形势险峻,自古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以来,战争烽火不曾熄灭。拿辛亥革命来说,太行山以及整个山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图1-20 巍巍太行山

图片来源:https://m.gmw.cn/2021-09/09/content_1302566580.htm

辛亥革命爆发后,同盟会山西支部在阎锡山领导下实施“南响北应”战略,发动了响应武昌起义的太原起义,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统治,并从娘子关东出太行山,与在河北的武装力量组成燕晋联军,依靠太行山天险,扼守南北交通要冲,从而切断了清廷与南方的联系,有力地支援了南方革命。1912年,孙中山先生考察山西时说道:“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也就是说,武昌起义没有半途而废,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山西的力量,孙中山在此对以太行山为主体的山西战略地位做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山西的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山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1944年,陈毅元帅为参加中共七大途经太行山,写下了长诗《过太行山书怀》,描述了太行山的管控山河的战略地位,以及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总体而言,太行山不但有着众多的关隘、幽深的古道、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而且其雄奇险峻的战略位置,还给予了山西“外可抵御侵略,内可治乱修养”的无尽呵护。

二、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由于太行山形势险峻,因此踞太行而问鼎中原,是历代兵家的基本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山西作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正是以此为客观依据。毛泽东指出:“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文章。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

1937年,日军在华北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双方逐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共同抗日。因为国力和装备上存在着巨大差距,我方正面战场军队虽奋力抵抗,但仍不敌日军,华北地区大片国土沦陷。日军气焰嚣张,放出狂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不久,战火就烧到了“华北屋脊”——山西,日本鬼子又叫嚣:“打开了太行山就打断了中国人的脊梁。”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人领导指挥下,于1937年8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建立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三晋大地从此燃起了长达8年的抗日烽火。800万太行劳苦大众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的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加入八路军组织的抗战行列,山西成了“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三晋大地上军民一心、英勇奋战,其中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都是抗战史中可歌可泣的篇章。8年抗战,中华儿女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八路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曾说:“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依然苛刻,但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我们决定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无数抗日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抒写了伟大的太行传奇,用鲜血和生命孕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下文节选自风靡全国的不朽战歌《在太行山上》,让我们跟随这段文字,一同感受烽火连天岁月中,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战血洒疆场的悲壮场面。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抗日战争早已远去,但这首战斗之歌、胜利之歌,这首诞生在巍巍太行的不朽战歌,将一直与我们同在,它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并将同伟大的太行精神一起,穿越历史,延续民族精神,被世代传唱。

那么,太行精神究竟是什么呢?

太行精神,是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革命精神。太行精神的实质与要义,即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太行精神是巍巍太行山孕育的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

“太行浩气传千古”,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对太行精神作出了新的诠释:“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太行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源于三晋大地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底蕴、源于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它如同血液般融入中华女儿的体魄之中,成为世代传扬的图腾象征与精神力量。大寨精神、右玉精神、锡崖沟精神、吕梁精神正是对太行精神的继承与传扬,它们是华夏文明的菁华,是三晋大地上世代闪耀的精神之光。

[线上作业布置]

1.谈谈你对山西人文化心理的认识与评价。

2.请结合山西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3.请结合山西的战略地位,谈谈山西如何在“一带一路”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线下翻转课堂]

“美”的对话。

教学形式: 老师与学生就“美”的三种层次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太行精神进行相关讨论,并与其他学生形成互动。

[课后作业]

完成线上章节测试。

[课程思政要点]

通过对山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地方特产等内容的介绍,尤其对山西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山西,热爱山西,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山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本章总结]

本章介绍了山西的山水自然、人文景观和精神内涵之美,具体包括山西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物产资源、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重点解析了山西的战略地位以及太行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1pP60cLmqxbDjCaYZ335EpfErXnUoSldAPGZ7aZLvvubD4IjNWeHip2dZj+oE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