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位于黄河之东,古时候称为河东,又因为位于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代山西称为晋,晋国是从西周时期的唐叔虞“桐叶封弟”开始的。
图1-1 桐叶封弟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384110085937490
“桐叶封弟”,语出《吕氏春秋·览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太子姬诵年幼,在叔父周公姬旦的帮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游戏玩耍,成王把一张桐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我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周公听后问成王:“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择一吉日,把汾水以东的唐国分封给了叔虞。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由此而来。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因此山西又称作“三晋”,“三家分晋”成了从春秋到战国的分水岭。
山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黄土高原东部,黄河流域中段。整体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西边有吕梁山,东边有太行山,中部有汾河,因此被称为“两山夹一川”。山西总面积为15.63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80%,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主要盆地有: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长治盆地、运城盆地,而汾河由北而南汇入黄河。
汾河又称汾水,山西人称其为母亲河,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发源于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下,上游穿行山地,中游流经各个盆地,下游河谷开阔,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汾河养育了山西省40%左右的人口,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山西的西、南两边为黄河与吕梁山,与陕西、河南相望,东边是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整个山西凭山控水,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誉,意思是外围有大河,内部有高山等自然天险作为屏障。
山西省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春季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 mm,但季节分布不均匀,降水多集中于6—8月。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和中条山,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物产丰富,矿产资源最为瞩目,山西是我国著名的煤都。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为东部省市提供了大量的煤炭、工业原材料,以及电力等,极大支持了兄弟省市的经济发展。运城的盐池全国驰名,被誉为“国之大宝”和“中国的死海”。
饮食方面,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山西老陈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山西酿醋业曾遍布城乡,出现了“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盛况。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汾酒工艺精湛,源远流长。历史上,汾酒有过三次辉煌期: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杏花村汾酒被奉为宫廷御用,载入“二十四史”,杏花村汾酒一举成名;第二次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创作《清明》一诗,其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千古绝唱;第三次辉煌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获得了甲等金质大奖。
两百多年前,山西盐商把汾酒酿制技艺传到贵州茅台,才有了后来的茅台名酒,因此有“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汾酒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山西面食也享誉全国,有据可查的山西面食就有280多种。从原料来说,有白面、莜面、荞面、绿豆面、高粱面、玉米面等;从技艺来看,有蒸、煮、煎、炸、烙、烧、烤、烩等。代表面食有刀削面、猫耳朵、拔鱼儿、莜面栲栳栳等。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尝山西面食后,欣然题诗:“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拔(山西方言)鱼实且华。”
山西的土特产种类也很多,比如平遥牛肉、闻喜煮饼、太谷饼、原平锅盔等。
这些土特产历史悠久,闻喜煮饼在明朝末年就颇有名气,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的两百多年远销全国,在山西有着“饼点之王”的美誉。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提过闻喜煮饼。书中的主人公“我”提着两包闻喜煮饼去看朋友魏连殳,可见闻喜煮饼的普及程度。
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发祥地。而山西恰好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和黄河流域中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超过3000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2001年,凤凰卫视推出的一档专题电视节目,全方位介绍山西的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理念。
山西旧石器文化遗址存量高,现已查明全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近406处,其中旧石器时期遗址的数量居全国首位。同时,山西也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地区,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余处。
山西现存地面文物约3.5万处,居全国第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居全国第一。众多的艺术品种中,山西在古建、壁画、雕塑、石窟、古城和民居建筑方面可谓独占鳌头。目前仍然保留了18000多处的古建筑,已确认为金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共有146座,山西独占106处,较完整的3处唐代木结构建筑均在山西境内,堪称山西省宝。
山西还拥有唐朝以来的彩塑作品12712尊,是国内寺观彩塑遗存最多的省份。山西现存汉唐至明清的寺观墓葬壁画24000多平方米。长城在山西省的境内长度达2500多公里;北魏至明清的石窟,山西有300余处,其中的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石窟。
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山西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山多地少,怎么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呢?
其实,在古代,处于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因此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地理范围与山西西南部大致相当,因而山西才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三晋故事
中国文献中的著名神话,如炎帝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尧舜禅让、成汤祷雨等,几乎都与晋东南及其周边地区密切相关。而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文化,距今4500~4100年,经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古代平阳(今临汾),便是尧都。据大量的考古事实证明,尧、舜、禹等先祖活动的核心区域多在晋南运城一带。
图1-2 女娲补天雕塑(作者团队拍摄)
尧建都平阳,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建立了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国家体制;同时敬敷五教(是指对百姓进行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五教”即父母兄弟子,又称“五常”),确立了中国最早的教育制度;大禹治水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仓颉造字开创了文字记事的先河;后稷稼穑,神农氏教人种地,表明我国进入农耕时代。这些都标志着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山西也因此被称为“华夏之根”“华夏文明的摇篮”。
图1-3 大禹治水
图片来源: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040819&sid=10541033
山西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名人群星闪耀:有荀况、重耳、介子推、廉颇、柳宗元、王维、王之涣、王勃、白居易、罗贯中、关汉卿、狄仁杰、武则天、司马光、元好问、关羽、卫青、霍去病、傅山、于成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和军事家。
山西还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民俗文化在全国独领风骚。山西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山西民间社火、山西皮影、跑旱船、踩高跷、狮子舞、倒悬花鼓、太原背棍、山西民间锣鼓、木版画、剪纸、炕围画、刺绣、云冈绢人、面塑等。
山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理上的过渡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山西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跳板,是东部和西部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因而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核心区域。山西自古就是华夏民族与北方民族混合杂居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有过刀光剑影的冲突,有过不同文明的征战与抵抗,但更多的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渗透互助、交相融合。
山西民族融合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居住的多为胡人部落。胡人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号召赵国人改穿胡人的短衣、长裤,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其改革措施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以遵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赵武灵王力排众议,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并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武灵王是晋人改革创新的典型代表,其革新措施也是三晋文化开放包容的典型事例。
在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长期交融的过程中,汉族、匈奴、蒙古、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三晋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其中的云冈石窟便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是古老的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相互交融而成的艺术精华。此外,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也是不同文化交融而成的艺术瑰宝。
图1-4 胡服骑射雕塑
图片来源:https://new.qq.com/rain/a/20230321A083NZ00.html
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融合在经过历史的长期沉淀后,三晋大地上形成了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这些文化最终又汇聚到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文化的洪流之中。
对于山西,民国才女林徽因在《山西通信》中曾这样写道:“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的事,单单在一点什么感情底下,打滴溜转;更不用说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垒,村落,反映着夕阳的一角庙,一座塔!景物是美得到处使人心慌心痛。”书中令林徽因“心慌心痛”的美是指山西独特的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
图1-5 恒山(作者团队拍摄)
恒山,为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以道教闻名,有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恒山悬空寺举世闻名,整个寺院悬挂于绝壁之上,堪称建筑史上的创举。
图1-6 悬空寺(作者团队拍摄)
万年冰洞在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乡,海拔2300米。万年冰洞为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观。
芦芽山是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县境内,距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属吕梁山脉,海拔2739米,因形似“芦芽”而得名。与芦芽山紧邻的五寨荷叶坪风景区,有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其面积上万亩。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盛夏时节,草甸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登高望远,美不胜收,素有“高原翡翠”之称。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属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珍禽——褐马鸡。
图1-7 庞泉沟
图片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n/0Iokpuw6?appid=oppo&from=groupmessage&s=3&utk=ab5c5a9v&ver=3.8.1.0
绵山、北武当山、王莽岭都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的风景名胜。绵山位于介休,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于此,后晋文公为逼其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拒不出山,被焚于此。后人造“寒食节”纪念他,因此绵山是寒食节的发源地。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是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图1-8 北武当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431040793105195
王莽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境内,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素有“清凉圣境”“太行至尊”的美誉。毛泽东秘书李锐畅游景区后称赞道:“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
图1-9 王莽岭
图片来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1875553.html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壶关县,绵延40多公里,相对高差200~800米,峭壁陡立,峡谷纵横,是“中国十大峡谷”之一。
图1-10 太行山大峡谷
图片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7669717629092352/?log_from=97c 91c765c976_1659431810707&wid=1661497465641
太行八陉,即太行山中的八大关隘,是古代的交通要道。这些险要的陉道目前大部分仍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其中,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据说,秦始皇死于赵地后,他的尸车就是通过井陉运回老家关中的。后来,韩信的背水一战和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也皆以此地为主战场。而晋城陵川县黄围山景区的白陉保存了“太行八陉”中目前最长的一段古道,总长5公里,栈道上还留存了多处马蹄印。
壶口瀑布地处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夏季水量大增,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冬季天寒地冻,形成了罕见的巨大冰瀑。
图1-11 壶口瀑布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471180631_120603623
山西的人文景观更是种类繁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人文景观有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等。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图1-12 云岗石窟(作者团队拍摄)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属于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五台山,位于中国五台县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图1-13 五台山(作者团队拍摄)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祠内的几十座古建筑,都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中的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图1-14 晋祠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77455997_100315
图1-15 平遥古城
图片来源:https://m.dahepiao.com/news/20220331263116.html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座古城之一。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美誉。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民祭圣地,大槐树位于洪洞广济寺内,是山西移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寄托之所。
图1-16 大槐树(作者团队拍摄)
位于晋城市的皇城相府,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尧庙位于临汾市,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为历代国家级祭祀场所。
关帝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羽被尊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山西关帝庙位于关羽的出生之地,即运城市解州城西,它是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全国最大的关帝庙。
图1-17 尧庙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88680564_100303
另外,山西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平型关战役遗址、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等。这些红色旅游景点,成为纪念革命先辈,传承太行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
正是在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中融入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灌注了博大而崇高的人文精神,才能孕育出摄人心魄的三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