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保险业的变革发展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保险是一种舶来品。尽管文献记载的中国保险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作为国家经济社会中的一种损失补偿机制,用于人生过程中的生、老、病、死、残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实践经验的时间为40多年。

保险市场发展初期,西方的商业保险理论为我们打开视野,使我们懂得一些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鉴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这样的保险理论和知识不能满足建立国家保险制度的需要。

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发展道路,中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尝试过变革和停办,经历过胜利和失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可以简称为“一二四”,即10年的变革、20年的停办、40多年的发展。1949年至1958年,中国用10年时间进行了新旧保险制度转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国有保险制度体系。1959年至1979年,由于特殊的国家政治背景,保险业被搁置了20年。1980年至今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有效经验期,40多年的有效经验期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摸着行走”阶段。其行为方式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市场行为方式由于成本太高而被迫放弃。

第二阶段是“跟着行走”阶段。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外资保险公司或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被视为中国保险业的老师。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成了这个阶段保险人的“当然思维”。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世界著名的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老师的话失去灵验,学生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第三阶段是“自个儿行走”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突如其来的事件暗示着中国保险人,今后的路需要自己来选择。“自个儿行走”的结果是忘记了保险的本源,结局是“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整改再出发。

第四阶段是“与国同行”阶段。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中国保险业开始回顾本源、突出主业,开始进入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阶段,开始勇担保险使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与国同行”的保险业发展经历,是从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开始的,只有短短的5年多时间。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阐释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了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全面论述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论述,为我国保险业做好新形势下的保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险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描绘了面向未来的“十四五”以及2035年远景发展蓝图,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对照《“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需要重新思考保险的十大属性和十大空间。

二、中国保险业的十大属性

我国保险业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初创、停办和恢复三个阶段,也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过去20年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挥保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国务院先后两次颁布保险发展的“国十条”,“保险”被写入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交强险和农业保险相关条例的出台,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末,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何谓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厘清保险的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思想属性、风险属性、科技属性、数据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具体论述参见笔者《闲叙保险》一书);重点是理解保险属性的微观、中观、宏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中国保险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从保险国家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治理术、一种治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套“政府”机构。

(2)从保险社会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上层建筑结合体,一种自然形态,而不是“上层建筑”本身。

(3)从保险经济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人与财富的结合体,一种“人的欲望、努力、满足”的外在表现,其目的是使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提升。

(4)从保险金融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变成了一种金融资产,金融属性是其所具备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的具体体现,这种具体体现是一种“货币现象”。

(5)从保险思想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是人们关于保险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是人们关于保险“互助、共享、合作”核心理念的认同。保险归根结底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6)从保险风险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提供的是风险管理服务,对个体或机构而言可以减少风险成本和减弱恐惧影响,对整个经济而言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改进资源配置。

(7)从保险科技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的科技战略是“保险+科技”战略,而不是“科技+保险”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科技赋能“风险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感”。

(8)从保险数据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的过程,数据是保险经营的科学基础,更是驱动保险经营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9)从保险历史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是现实的和未来的,千真万确;保险不只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也不容置疑,因为保险也是历史的。

(10)从保险未来属性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就是在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群体的多样性基础上,构建的面向未来的金融网和安全网。

随着中国步入风险型社会,保险型社会的保障因素几乎无形地、广泛地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中,人们就会将它视作社会生活的基础,并最终成为新形态社会中社会正义的一种基石。或者说,当保险从一种经济现象转变为一种社会范畴,当社会契约成为一种类似保险合同的关系时,保险处于现代社会的核心,社会也就迈进了现代社会。

不管承认与否,未来已来。相信在不久后,保险将会从四面八方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将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到那时,保险服务也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进而使保险真正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助力引擎。

保险是现实的和未来的,千真万确。保险不只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也不容置疑,因为保险也是历史的。保险除了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风险属性、科技属性、数据属性以外,还有思想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等“非保险”性。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把握住保险的特质和保险的边界,找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保险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保险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才能有利于拓宽保险发展空间,使保险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三、中国保险业的十维空间

保险十大属性的背后是其所形成的十维空间,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思想属性、风险属性、科技属性、数据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背后分别对应了国家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金融空间、思想空间、风险空间、科技空间、数据空间、历史空间、未来空间。

(1)从国家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已经提升到“国家保险理论”,国家更加重视保险的治理体系或治理能力,包括保险对避免社会剧烈动荡的重要作用。随着保险的普及,保险以经济契约关系重组社会间人与人原本较为孤立的相互关系,由此带来“社会联结本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险通过精算技术,将风险社会化,实现损失赔偿社会化,使得每个个体成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

(2)从社会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这是继《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再一次对保险业进行定位,明确了新时代下保险业的历史责任。

(3)从经济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以及总人口突破14亿,这些为我国保险业描绘了美好蓝图,如2025年健康险年化保费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2025年末累计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4)从金融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81.95万亿元,其中银行业占比90.26%,保险业占比6.52%,证券业占比3.22%。总体来看,保险业总资产占比稳步提高,银行业总资产占比逐年下降,证券业总资产占比基本和股票市场波动同步。

(5)从思想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宏伟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保险的“互助、共享、合作”思想契合了国家对新时代保险业的要求,保险的“互助思想、共享主义、合作思想”归根结底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6)从风险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技术发展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巨大变革,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越来越复杂,主体间的交互关系更加紧密、多元,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急剧提升,新兴风险不断涌现,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遭到挑战。新兴风险除了具有传统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以外,还具有陌生性、系统性和极端性,对社会影响巨大。

(7)从科技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科技在潜移默化的发展中,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给我们从事保险的思维、逻辑等带了新的冲击与活力。未来科技在改变保险的同时,保险也在改变着未来科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当前未来科技已经渗透到保险的各个领域,极大提升了保险服务社会的能力。

(8)从数据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数据应用中,大能与小数据量化的自我保持高度一致,小能与大数据预见的未来保持一致,既不能见小不见大,也不能见大不见小。对于保险数据属性,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既要见大,也要见小,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才能真正用好数据。

(9)从历史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业的独特国情,我们需要思考保险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使保险域观经济学得以建立和发展。而且,中国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保险发展问题,也对保险经济学范式创新提出了紧迫性需要。中国保险经济学的升华可以有两个主要的突破方向——攀登保险经济学的高地山巅(实际上,在40多年里读懂500年的保险历史,看透500年的保险真谛,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和开拓保险经济学范式变革的创新蓝海,这都是中国保险经济学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而对于中国保险业的互助共济使命而言,后一个努力方向恐怕更具现实紧迫性和更可能做出重大学术贡献。

(10)从未来空间的高度理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互联网(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迅速走向规模化商用,保险的未来以及面向未来的转型正进入深水区,以“万物节点、万物感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心智社会即将来临。连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未来,基于“互联网+保险”“物联网+保险”“智能网+保险”“心智网+保险”的未来保险生态将构建在万物节点、万物感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

面向未来,我国保险市场总体将呈现转型与迭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不确定性将成为新常态,社会治理现代化、老龄化社会保障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均为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保险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且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自适应发展将成为迭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驱动因素。为此,中国保险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开创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中去,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绘就新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蓝图。

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瞻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新的中心任务,我们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定义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精髓,即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整体性、均衡性(有序性)、全面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s),是具有开放性、复杂性、涌现性、层次性、巨量性的开放复杂巨系统(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s),具体来看其主要特征如图1-22所示。

图1-22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特征

纵观全球,与现代化相伴随的是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到来,高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保险作为风险管理者、风险承担者和投资者的统一,要自发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自觉地发挥风险治理、价值创造和资源配置职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风险本身具有自反现象(Reflexivity)和内爆现象(Implosion),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把此问题称为“自反性现代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相应的风险社会、保险型社会和国家保险等理论得到了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人、信息、制度、贸易、金融、文化的开放等)、复杂性(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区域平衡、人口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复杂等)、涌现性(环境的变化、风险的进化、问题的激化、发展的恶化、文化的西化、矛盾的异化等)、层次性(风险治理、灾害防御、养老保障、健康服务、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层次等)、巨量性(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地域分布、自然灾害、金融风险、地方债务的巨量等)等特征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的自反性和内爆性。因此,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保险业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再定位,要在把握保险业发展大趋势中再定位。

面向未来,中国保险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立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实践经验,着眼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领贯穿保险学知识体系,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和协同攻关,形成说明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说明书”,建立解释中国风险观与保险学的“解释学”,给世界提供研究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方法论”,让世界认识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创新与发展的“实践课”。

为此,中国保险业要重新认识保险,顺应保险学科发展趋势,推动保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促进“保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传统功能向保险“风险治理、价值创造和资源配置”的现代功能转变(如图1-23所示),推进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使保险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成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自适应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图1-23 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职能

综上,基于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职能,保险业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自适应发展三个维度来开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一)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中国保险业要从保险的十大属性以及背后的十维空间两个维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图1-24所示):

图1-24 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要正确认识保险业和保险属性的关系。厘清保险的国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思想属性、风险属性、科技属性、数据属性、历史属性、未来属性;重点是理解保险属性的微观、中观、宏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中国保险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是要正确认识保险业和保险空间的关系。明确保险的国家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金融空间、思想空间、风险空间、科技空间、数据空间、历史空间、未来空间;重点是理解保险属性和非保险属性的相互制约关系,理顺政策、法制、制度框架等影响到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目标是使保险的密度、深度、广度等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沿革相适应,拓宽保险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国保险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图1-25所示):

图1-25 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从纵向上看,保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微观上的人民,主要是保险如何助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中观上的国家,主要是保险如何应对风险型社会,如何上升到国家保险的高度来构建国家安全网;三是宏观上的人类,主要是保险如何成为可持续金融,通过赋能可持续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从横向上看,保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可持续保险(Sustainable Insurance)问题,将保险导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巨灾保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责任保险、普惠保险等;二是负责任投资(Responsible Investment)问题,引导保险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同时要求保险资金运用时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纳入投资决策;三是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问题,将保险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旨在将保险导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多层次风险治理体系、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健康服务体系、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3060”目标)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等。

(三)保险业自适应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自适应发展的角度,中国保险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图1-26所示):

图1-26 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自适应发展路径

一是重新认识保险。保险是一种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客观事物。在40多年里读懂500年的保险历史,看透500年的保险真谛,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这就注定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自适应过程,是一个不断逼近目标的过程。

二是重新定位保险。着眼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保险发展基础,实施“现实需求引领计划”,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现实问题开展保险业发展的再定位、再规划、再出发,提升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助推中国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多层次风险治理体系、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入新时代,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更加复杂,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经受“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保险业道路越走越宽广,让中国保险业制度越来越完善。 aFDJCOmbah7XyrPF0l5licDvYZ+YYGQ7JOICPnTi7/60StuFyO+gc8iDvgKmcK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