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最近两年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导致我们看待未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股权投资领域,一些人刻意放缓投资速度或是切换赛道。实际上,在变化的环境中,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投资行业永远都有春天。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作为投资人,认知触角、知识结构储备、人员配置也应该调整和改变,这才能够在风浪中立足,并且有所发展。

我们走上股权投资之路,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提高认知、调整方向的过程。在成为职业风险投资人之前,我在移动互联网企业做了十五年的高管。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投资两次波澜壮阔的浪潮,第一次是2000年前后,彼时张朝阳带着尼葛洛庞帝的资本归国,缔造创业传奇;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以王兴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投资兴起。2008年,正值中国两大互联网投资浪潮的交替期,我在威盛电子参与了美元投资工作,先后以美元基金投资了丁丁地图、街旁、钻石小鸟、中文在线等中国创业企业。

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关注到了资本与人才在全世界的流通,以及高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从硅谷到加州,风险投资拉动高科技企业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为整个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革,这一切都诱导我开始关注风险投资。本书的另一作者郑刚也分享过类似的观点,郑刚的少年时代在厦门自贸区度过,他感受到的是开放交流的氛围。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坚信“科技与商业可以改变国家、改变个人命运”。我们的认知不谋而合,当然,他或许比我更敏锐一些。这个共识,也是我们决定合著这本《股权融资》的初因,我会在后面进一步展开介绍。

2012年,美国研发的科创和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甚至取得了更为长足的成功。那一年,我在五道口金融学院求学,当时的同学主要分成两类,一个是资本的圈子,话题的起步总是以亿为单位;一个是产业的圈子,筹集资金的过程总是阻难重重。我游走在两个群体之间,与资本聊资本,与产业聊产业,很快我就发现两个圈层之间并不互通,形成了一个狭长的中间地带——产业投资。事实上,在美国的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的占比达78%以上,而现阶段,我国新增社会融资中直接融资比例仅约14%。我意识到,这正是我的优势与机会所在。

2014年,我开始在国内从事产业投资。一年后,麟玺资本的第一只基金成立,我至今记得签出的第一张300万支票给到了雷神科技,截至2022年,这家企业的估值已从4000万元增长至30亿元。

郑刚比我更早投身产业投资。2011年,郑刚开始从事天使投资工作,那一年,他无意中发现了陌陌,与唐岩面谈不到五分钟,就决定投资。在当时看来,这类社交软件并不一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大家常常觉得,人们不太愿意去和陌生人交朋友,尤其是三十岁之后,很多人都不会去认识新的人。但郑刚不同,他始终坚信社交是一条巨大的赛道。从陌陌获得的收入,他又不断地去投资其他的好项目。这也是我俩的另一个共同点——至今秉持着“创业者+投资者”的心态,每当看到好项目,总有按捺不住的冲动想要参与其中。

《私募股权》这本书的出版,应该说是我与郑刚“蓄谋已久”的。我们两人是十多年的老友,相识甚早,相见恨晚。我一直认为,那些成为传奇的天使投资人,一定是兼具理性判断与理想情怀的。那会儿我在北京金融街开了个茶馆,供业内好友知己们小聚闲坐,十几年的外企高管从业经验,已经将我打磨得极具理性、极讲规矩。

而郑刚刚从美国归来,整个人都洋溢着海外精英的感性、情怀与艺术细胞。郑刚身上恰恰有着我所不具备的闪光点,十多年中我俩先后合作过锤子科技、理享家、上海铠琪科技等诸多早期项目,他的情怀与我的理性形成了完美的互补,而我们对投资的理解、对产业的理解,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更加透彻与合拍。

郑刚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他多次与我提到当时一部著作——《基业长青》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讲述了伟大的公司为何伟大,为读者创造了理论参照体系。当时我刚完成五道口的系统学习,这次的系统学习让我发现,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与直觉,能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梳理,升华为更凝练、普适的理论认知。这也正是系统学习无法被取代的原因。

我与郑刚再度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将数十年的实践经历总结出一般规律,帮助更多读者发现、评价、衡量好的公司,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本《私募股权》。

郑刚曾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插曲,我认为很有启发性。郑刚曾在美资经济化工企业W. R. GRACE负责所有产品在上海的化工并购工作,当时,他曾发现了一家非常具有潜力的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确成股份。作为化工领域的“外行人”,他敏锐地察觉中国的混凝土行业将迎来技术的重大变革,但当他与众多业内资深人士分享这个发现时,很少有人相信这个变革会如此快地到来。这段经历再次证明了,很多行业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中,当自己经历或实操的案例越多,对行业的实际认知也就越深入。对于投资工作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历经最波澜壮阔的投资年代,我与郑刚希望将这些经验总结整理出来,这既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总结和提炼,也是希望能够对后来者提供一些帮助。我一直强调,投资人首先是企业家,而不是金融家。在企业工作和在行业浸染的多年经历,让我们加深了对企业管理运营、行业结构状态的理解,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将这部分经验分享给读者。

《私募股权》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教科书,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将它作为工具书来使用,或者说,可以将它看作“私募股权领域的百科全书”。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惑,或需要原理性的内容提供方向时,翻开这本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另外,郑刚所求学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最引以为豪的是价值投资,讲究逢低买入,永远持住;而我特别重视投后管理。这方面其实是目前很多基金做得不够的地方。投后管理是“募投管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既能够帮助被投企业长远的发展,也能够帮助投资机构完善管理链条,但目前很多基金仍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投资链条的前端环节。

本书的第4章将专门介绍投后管理,帮助大家认识它的整体工作机制和流程。除此之外,本书还将介绍退出机制、尽职调查和投资对赌等方面内容,帮助大家了解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核心问题。如果你是一名从业人员、企业管理者、法律服务人员,这本书将会帮助你梳理思路、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你是一名小白,这本书会帮助你由浅入深地了解整个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作为“投资人+创业者”,我们坚信股权投资行业永远有春天,因为社会始终是不断进步的。作为其中的一员,一定要不断学习和精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投资基本的框架原则、投资工具、操作方法等。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故事性”的事情才能发生,不然就可能成为“事故”。

很多人会觉得,投资的成功凭借的是不可控的运气,其实不然,投资是一门艺术。看似是不可控因素导向了不同结果,但实际上,时间与时机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握的——什么时候投入、什么时候退出,到最后要体现投资回报——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创投人员只有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根据比较审慎的原则,掌握好风控方式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谨以此书将框架性的逻辑与知识向各位分享。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要快速发展,以资本带动产业、推动经济是必然的方向。我们希望培养、激发更多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创业是未来国家科技腾飞、经济活力释放的关键所在。在硅谷,YC、TechStars、AngelPad形成了非常好的孵化模式和效应,我国对中小创业企业的孵化和扶持,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如果本书能够为我国股权融资与产业创新尽微薄之力,我们将不胜荣幸。

陈雪涛 郑 刚
2023年1月 北京 0iyfuHJ7H/QpBXO6f8EYBJHxu+1dPZk5l560yQ+PMZcZnzzt1uyJHdDfhdVuJ6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