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的艺术宝藏不容掠夺

翻开近百年史来看看,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文化方面,更是用尽心机,百般地从事破坏和掠夺。蒋介石卖国集团把各类珍贵的文物约七万件盗运到我国台湾,已经激起全国人民无比的愤怒;最近,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霍雷斯·杰尼——这个曾经盗窃过敦煌文物的罪犯,又提出什么“长期出借”的鬼话,企图从台湾把这些珍贵的文物都“送到美国去”。我们知道这些文物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标志,是我们无价国宝的一部分,我们坚决不容许蒋介石卖国集团对它们的窃据,更不能容许美帝国主义者的劫夺。无论这群强盗把这批文物谋夺到什么地方去,今天在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一定要和他们清算到底,全部追回来!

在这批文物里面,最容易受到损坏的是绘画。那些千年上下的古纸、古绢,在潮湿气候的地窖里沉埋不动,它们的后果已经不难想象,这使人如何痛心!因此,我们不但绝对不许蒋介石卖国集团把它们断送给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同时也绝对不许这些珍贵文物受到丝毫损伤!

“艺祖”意为有文德之祖,也是开国帝王的通称。这里的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仅就绘画而论,就能看出这批被劫夺的文物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石渠宝笈》(初、二、三编,包括《秘殿珠林》)是清代封建统治者收藏历代书画的总账,其中著录的书画,后来大部分归故宫博物院保存,尤其是最著名的宋、元屏幛画幅,几乎都在里边(同时也有很多重要的卷册画)。它们对于整个中国艺术发展史的关系,好比一个人的五官、四肢,正是一样也少不得的。

现在,就我在这批绘画里印象最深的几件山水画,如董源的《龙宿郊民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来谈一谈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董源,这位十世纪后期的绘画宗师,他的遗作屏幛如《溪山行旅图》等,都已流入日本。故宫所藏的两大幅《龙宿郊民图》和《寒林重汀图》(此画已被盗往日本),又以《龙宿郊民图》最为重要。这幅画的整个布局,表现了江南旷远的江山;鲜丽的青绿设色,描画出江山的明媚风光。从远处的风帆、较近的渡船和茂密而安静的树木,显出了江天如镜的境界。自山麓草坪到远处板桥上,络绎往来着许多人。近岸两只大船连成一条,上边间隔着竖起旗帜,二十余人在船上联臂跳舞,岸上和船上都有人击鼓伴奏。人物虽然画得极小,但每个人的不同神态都很清楚,他们的愉快表情,和秀丽江山的气氛是完全适应的。这究竟是什么主题呢?

此图传说原名《龙袖骄民》(见阮元《石渠随笔》)。明代詹景凤记成是《龙绣交鸣》。董其昌又题作今名《龙宿郊民图》,说是“艺祖下江南”,当地人“箪壶迎师”之意。这说法的不通,自不待言;清高宗(弘历)驳了董说,又从龙字上揣想是求雨的事迹,也并没有根据。根据宋元人笔记、词、曲里关于“龙袖骄民”的记载 ,并从这幅画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一作品是反映佳时令节人民愉快活动的。那么,倒真可能是描写南唐国都附近居民的节日生活,而不是什么“箪壶迎师”。因此,它不单纯是一件描写美丽山川的风景画,而且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风俗画。可见我们古代现实主义的大画家是如何地忠实于现实生活,而这幅作品的价值也就清清楚楚摆在我们面前。

《秋山问道图》是巨然的名作。巨然是董源画派的第一个继承和发展的人。

这幅画以深山邃谷里一区茅屋人家为中心,四周密密匝匝的丛树,重重叠叠的山岩,把画面完全填满,但是路径曲折,层次分明,令人只是感觉仿佛行走在深山之中,并不嫌它迫塞。布局方面:用一条小径分开两边高山,它显出往山里走进去的深度,而且愈显出主山的巍峨雄厚。古代论画山水,讲求“三远”,公认是不易表现的,在这幅画里所要求的“高”“深”“远”,都能充分体现出来。笔墨技法方面:树木茂密,并不混乱。用了各种点叶法——如介字、胡椒等点,也并不成为公式化的符号。大山石中多间杂空白小石,这是描写日光照射的部分,并不是无故地留出许多小白石头。至于全幅的树干、山皴、水草等长条笔画,以至树叶、石苔那些圆点或短带,调子都是和谐一致的。从这幅画的全面看来,绝不是一些线、点的堆积,而是可以走得进去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正确运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正确表现对象是很重要的。巨然的创作,在笔墨运用方面对于后来的画家们影响是很大的,不幸也引起单纯从笔墨上进行模仿的流弊。

[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见过古来多少著名画家的多少山水画作品,都各有其优秀的成就;但是能够把山川的雄奇峻伟体现出来,使观者体会到古代诗人“高山仰止”是个什么感觉的,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应该是首先提出的一件了。

草树蒙茸的主山,几乎占去画面的五分之四,下边树木丛郁,溪涧曲折,山路平阔,又显出高旷的气氛。这是关中一带山川的真实形象,在范宽笔下典型地传写出来。这幅画不但在范宽的许多作品中推为杰作,即在北宋绘画史上也是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典范。

范宽是宋代画家中屡次大声疾呼“师诸造化”的一位大师,他曾毅然地“舍去旧习”,“卜居终南、太华,遍观奇胜”。所以我们相信郭若虚称他为“智妙入神,才高出类”,并不是空泛的恭维。宋人屡次提到他“峰峦浑厚,势状雄强”;说他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落笔雄伟老硬,得真山骨”;说他所画细节直到人物屋宇等,都极质朴,“后辈目为铁屋”。 我们在文献中习见关于他的种种评论,在没有见到这幅真迹以前是很难了解的,现在居然都在这里得到证明。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史料啊!

郭熙《早春图》,是北宋的一件重要作品。作者把树木仅仅萌芽和山谷云气蒸发的早春时节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美术》一九五四年七月号于其灼同志对于这幅画的画境已做了详细分析,这里不再多谈。但是,还有全局的结构,也值得我们重视的。在一幅画面里,高耸的主山,遥远的层叠流泉,在深邃的岩谷里丛聚着的楼台,穿插在中间的旅客,又随处说明这些美丽山川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些不可能一眼望去同时见到的种种景物,画家毫不牵强地把它们安置得恰如其分,使观者绝不感觉它们所占地位的不适当和可以任意增减。而通过浓淡的墨彩表现远近的方法,比起前面所谈的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分明又进了一步。这足以说明现实主义画家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如何深入,如何善于处理题材和刻画形象的。这是研究中国山水画结构特点,研究中国古典绘画现实主义手法的好材料之一。从全画各方面来讲,都称得起是山水画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巨大的里程碑,我们绝不容许敌人将它盗走!

[北宋]郭熙《早春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李唐是身经国变从北宋画院到南宋画院的一位大手笔,他的作品在故宫保存得比较多。其中如《万壑松风图》,写在崚(léng)嶒(céng)山岩和重叠泉水的环境中一片丛密的松林,使人从画上似乎可以听到松涛的韵律,在今天这样炎暑的时节来看它,真觉得是一个避暑的胜地。款署“宣和 甲辰”,还是汴都尚未沦陷时的作品。又《宝笈续编》著录的大幅“雪景”,用坚实的笔力写出风雪中的峭壁寒林,在凄冷的江波中渔樵行旅的生活,表现得非常动人。《江山小景》(卷)写沿江的美景,千岩万壑的内外,有云树、风帆、人家、楼阁,真足使人“应接不暇”。几乎卷中每一小块景物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美入胜的“镜头”。设色尤其美观。赵构(宋高宗)曾称“李唐可比李思训”,实际上和所传为李思训的作品比起来,李唐的作品更真实、更生动。

在小品中有一个无款的团扇,具有李唐的风格,这里提出谈谈。画面景物简单,只写山坡一角,在向背不同的几棵松树中间有一座茅棚小店,前边插着“望子”,一条小径经过店前,绕向远处山里去。几个遥峰,一抹远岸。我们面对画幅首先感到的是一个江南的薄阴天气,远处的山峰和江岸,只用淡墨平拖过去,就使我们感觉到这个环境里的空气湿度。我们从这幅册页小品中也可以看到古代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成就。这仅仅是许多册页小品中的一幅罢了!

以上所谈的不过是被蒋贼盗走的“六千四百二十五幅图画”的末一个尾数,从七万件的总数来说,还不到万分之一。它们在我们的艺术史、文化史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史上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的!不写下去了,我们只有把愤怒的心情化为力量,为收回和保护我们民族文化、民族利益而斗争到底! Gomz/xlMP73usFeOOWQi8qR7A028OsiEsnFk3da/vP+pQt18+lB2Rlqt4D563r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