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
(1912-2005)
书法家、书画鉴定家、文史学者。字元伯,一作元白。清雍正帝九世孙。幼年失怙,发愤自学。从贾羲民、吴镜汀、齐白石习书画,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号“诗书画三绝”,创“启功体”。曾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职。有《启功全集》行世。
启功先生不仅有一肚子学问,还是位深入浅出的大师,能够将深邃专精的道理,一诙谐风趣的方式讲出来。本书中,启功带我们一觉丐帮信物、书信写法、民俗文化、掌故趣事。体会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是一本可以拿来就用的国学文化入门书。
启功先生(1912—2005)在我们当下的读书界,最初是以著名书法家名世的。然而事实上,启功先生书法的成就,是以丰富与坚实的传统文化修养为根基的。启功先生是爱新觉罗皇族出身,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自青年至耄耋之年,从事高等文化教育凡七十余年,是一位文化教育的大师。启先生的著作,总是循循然善诱人的。
20世纪70年代末,高等教育恢复,启先生招到了他的首批研究生。面对这些好学聪明又被时代延误读书的学子,启先生设计先开一门特别的课程——猪跑学。这是一个风趣的口头叫法,意思是没吃过猪肉也要了解一下猪跑,为青年学子“恶补”一下文化常识。老一辈学人都评价,启先生肚子里有无尽的中国学问。岂知启先生还是位能将其学问生动诙谐、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的大师。那些如今成就斐然的门生学者,就是启先生的证明。
我们与出版社深入沟通,以启先生当年讲述“猪跑学”的思路,梳理整合启先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文字,分别以《千里之境》《笔墨风骨》《歌以咏志》《千年文脉》为题,编为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四部分,以图文为形式,为当代读者提供一套有体系、较简明的文化读本,也借此向年轻朋友介绍启功先生的学问一斑与文化品格。
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启先生存世的著作,依据四个主题以及编辑体例要求,进行了仔细的选辑和编排。需要说明的有:
一、依体例要求,少数文章的标题与段落有所调整,并统一了标题层级。
二、依目前出版规范,查考相关资料与工具书,对原文的繁体字、异体字、标点符号等进行了校订,例如“做”“作”“的”“地”“得”等用法,均按当下出版规范进行了调整。而作者写作风格、语言习惯等,则尽量予以保留。
三、历史人物的名字,凡存在繁体、异体字的,统一改为简体字。例如文徵明的“徵”改为“征”,刘知幾的“幾”改为“几”,等等。
四、典籍著作的名称,按书画、文史领域的通用习惯,沿袭旧称。例如“《兰亭叙》”“穀梁”等用法,均予以保留。
五、根据一般文化的标准,对我们认为的生僻字添加注音简释,对不常见的文化术语、历史事件、文化人物等添加介绍与说明。此部分文字以边注、脚注的形式呈现。
六、对原文提到的作品,尽我们的搜集能力,配图对照,方便读者的阅读体验。
七、极个别处,对原文知识点有所质疑,将编者的意见附注在页下。
八、根据内容精选历代书画作为配图,若画心完整,则不标注“局部”。
启功先生谢世近二十年了。先生的品德与学问,正像他为北师大拟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一样,越来越广泛地被年青一代了解和继承。启功先生一生做了七十多年的文化教师,他的晚年,把为文化建设添一把力作为自己唯一的生命意义。现在,正是中华民族复兴与传统文化发展的百年良机,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启功讲中国文化”的文化普及系列图书,是希望用方便好读的形式,推广曾经对我们精神再造的传心著作,为爱好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个进阶方案,以纪念精神在我们心中长存的人生师长。启功先生的著作是眼光独具而深入的,也是启发有法且浅出的。我们编辑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请读者朋友指谬,以助我们的改正与进步。
李强
癸卯初秋于北师大乾乾隅
我觉得诗的最高境界是:
“佳者出常情,
句句适人意。
终篇过眼前,
不觉纸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