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清诗选讲

吕留良像

明初人作诗沿袭元人的风格。《元诗选》收录元朝主要的诗作,但不如《全唐诗》全面。清人有《宋诗钞》,吕留良因文字下狱,故合作者不敢再编下去,书也不敢署吕留良的名字,但书编得还好。顾嗣立编《元诗选》,也很好。

元诗走的是复古的路,未可厚非。宋人感到唐人作诗,已经穷尽其理,自己根本无法续貂。于是他们写诗,多从写景、议论入手,声调与美感,都不及唐。几个宋大家无不如此。元诗是真正模拟唐人,但也有学不像的。明初的诗,离不开这个调调,刘基、宋濂、袁凯 诸人都是如此。“前后七子 ”文学秦汉,诗学盛唐,连中晚唐都不要。而元人所学的,正是中晚唐诗。所以,“前后七子”是想摆脱元人和明初人的套子。不料他们非但没有摆脱,反而落入了俗套。“七子”中也有好的,他们模拟盛唐人的声调、派头都做到了家,如李于鳞、何大复。何大复(景明)的长篇七言歌行《明月篇》就是模仿初唐的王杨卢骆体的,可以说是模仿得极像,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古董。唐初都市生活刚繁荣起来,王杨卢骆写都市生活兴盛繁荣,充满了新鲜感,所以有这样内容和风格的诗篇出现。到了何景明的时代,已经时过境迁,故其所模仿的诗篇只是形式相像而已,内容却很单薄。

公安、竟陵后,诗坛上出现了一股怪风,黄道周 可为典型。他的诗十分古怪,堆砌词句,追求古奥。明诗来回反复,学唐不成,最终弄成假古董。在这当中,钱谦益算是一个在文学上有作为的人。

齐燕铭同志曾谈及政治动乱中,酝酿着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当社会安定下来,文学便会出现一个复兴时期。明代社会的状况是内外交困,动荡不安,理学有王阳明,文学更有各种流派。这种状况发展到钱谦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过去的作者有三种武器,一是辞藻。如茶碗边缘的装饰,附带着许多的典故。典故是压缩了的概念。“五四”以来反对用典故,其实反对者自己也用典故。有些比喻,本身就是用典。典不可不用,当然不能堆砌或滥用。钱谦益掌握的词汇、典故就很多。二是模式。《全唐诗》本来是钱谦益的初稿,入清后有人继承而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正因为钱谦益有这样的经历,可供他学习的模式也就特别多。三是经历。钱谦益是后起的东林党魁,几次下狱,后做了礼部侍郎,投降了清人。投降后,他一方面偷通南明,另一方面作诗文骂清人。被发现后,乾隆极为恨他,于是对拥护钱谦益的人如沈德潜等予以严惩,连他的祠堂也给拆了。钱谦益的书也被列为禁书。但他的影响太大,门徒甚多,禁绝不了。“前后七子”仿唐无所成就,钱谦益却轻易地做到了。可见他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功夫和阅历都很深,并非只是才大。后来有人为他鸣冤叫屈,说他不是汉奸。近代有钱姓者修家谱,极力为他辩白。这样的努力终究枉然,钱谦益的汉奸之名,恐怕是摆脱不了的。钱的生活很糟糕,却自命风雅。但他文学上的成就的确未可小视。他的古体诗音调铿锵,其《西湖杂感》二十首骂清人十分厉害,颇有沧桑之感。但其无聊之作也很多,如大作其“雁字诗”,屡屡变换花样,很不可取。

[明]周臣《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伟业像

吴伟业(梅村)与他同时,是一个了不得的怪杰,但也是一个投降派。他本来是明朝的探花,也做过官。后来清兵入关,投降清人的大官僚陈之遴做了大学士。当时兵权在满人手中,行政权在汉人手中。陈之遴推荐吴伟业当了国子监祭酒。陈之遴倒台,流放东北,吴伟业也随之下台。他为当时遗民所骂,临终前写诗为自己辩护,称自己是被强迫而不得已才做官的。

康熙皇帝喜欢吴伟业的诗,还为之题了诗,诗的调子即模仿吴伟业。所以当钱谦益被禁止的时候,吴伟业却很有市场。他的诗模仿元稹、白居易,人称元白“长庆体”。其内容多记晚明时事,在艺术上颇像鼓子词。其文专写才子佳人,令人不忍卒读。吴伟业诗虽然用了鼓子词的路数,却有动人的内容,典雅的面貌。清人凡作古体,无有不受吴氏影响者。王士禛 竭力避免落入吴氏的套子。他的《燃灯记闻》(何士基记述)称吴氏才大本领高,就是不雅。我想他是针对鼓子词调来说的。其实吴梅村的缺点不在于不雅,而在于还不够彻底。他的用词正是显得太雅,“皮儿太厚”,因而不好懂。

[清]郎世宁等《圆明园铜版画》纸本(局部)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末民初的王闿运(湖南湘潭人)也是一个怪杰,手笔极快。他好模仿骈文,也作古体散文。他有一篇《湘军志》,骂曾国藩,颇有《汉书》的风格。曾国藩九弟曾国荃读后大怒,经人说情,毁版了事。王氏五言诗极似六朝,故有人开玩笑,说他生错了时代。他的七言古诗却类似吴梅村,其《圆明园词》凭吊圆明园,模仿的就是《永和宫词》。

他自认为这首词比吴梅村的雅一些,殊不知这正是他比吴梅村差的地方。吴氏的《吴诗集览》注释很精很细,典故多,注释繁。他用典的目的,恐怕是想以晦涩躲过当局的眼睛。袁枚说《长恨歌》只有一个典故,而吴梅村的诗离开了典故就无法去作。这正是他学“长庆体”而不如“长庆体”的地方。

吴梅村的《圆圆曲》把吴三桂骂得很厉害。他认为自己在清朝做官是不得已,而吴三桂却是开关迎敌,两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他还有一些骂清朝的诗,十分隐晦,康熙居然没有看出来。他的《临淮老妓行》写的是刘泽清 的反反复复。明代的崇祯皇帝在十多年时间里,换了四十多个宰相。其中有一个叫吴昌时的,与宰相周廷儒共谋政事,后一起遭廷审,被杀。吴梅村为此作了《鸳湖曲》:“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通过写自己与吴昌时的交情,反映明朝政局的衰落腐败。他的《永和宫词》写田贵妃 ,《琵琶行》写几个名妓,无不贯注了他对明朝亡国的感慨。

[清]袁耀《山水四条屏·扬州四景》“春台明月·平流涌瀑·万松叠翠·平冈艳雪” 现藏故宫博物院

吴梅村有些无题诗写得十分漂亮,辞藻美,似西昆。他的《扬州词》(见《吴诗集览》,靳荣藩注)“叠鼓鸣笳发棹讴,榜人 高唱广陵秋……”暗写清兵屠扬州,乃至清代注家不敢为之作注,只能称其“怀扬州梦也”。康熙也居然受了骗。为了避开文字狱,他不能不多用典故,有时候用古人的名字暗指当时人,的确是花费了许多的苦心。钱谦益则不同,如他写《西湖》,其刺清伤时思想十分露骨,所以没有能躲过清政府的禁令。

吴梅村的律调对后人影响很大。后人作律诗,很难脱卸其套路的影响。

总之,钱、吴二家几乎垄断了清初诗坛,其作品是不能不看的。

王渔洋 曾官至刑部尚书,钱谦益赠给王渔洋的一首五言诗对他加以吹捧,所以王渔洋后来也吹捧钱氏。王氏的诗符合清政府的口味,原因是表面漂亮,不痛不痒,感情却是现成的,按套套写就是。他用的都是古董,专好模拟。如听琵琶,用《琵琶行》;写登览,用高适,多写山川景致。后人发现,他每走一处,专看当地的地方志,摘出其中的典故、古迹,用作写诗的材料。即使古迹已毁,也要装模作样,写诗凭吊一番。他的诗好用典,辞藻也现成,就是不写与清人有关的话题。用他的办法去作试帖诗,应酬场面,很是有用,所以在清朝极有市场。他的诗也有用曲子调的,如《秦淮杂诗》,全是绝句,其中连《牡丹亭》都抄来了。

王渔洋选《唐贤三昧集》,提倡神韵。严羽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无迹可寻,不着边际,达到所谓空灵境界,这便是王氏所求的神韵。他的《秋柳》有人认为是凭吊明代的,后经“审查”,并无痕迹。可见他作诗力求不着边际。但他的《秦淮杂诗》却因为搬用了地方志,竟然捅了大娄子。

王渔洋诗中有名的是律诗和绝句,模仿前人,算是到了家。他的诗不伤今,不恸古,不干犯时忌,所以得以留存。

王渔洋也论诗,有《渔洋诗话》。他选唐诗不选李杜,也不提元白。因为他模仿这几个人不可能比吴伟业模仿得更好。他也不模仿苏轼与黄庭坚。对黄,他瞧不起;对苏,他不敢去模仿,这是钱谦益之所长。不得已,他只敢去模仿王维等次一流的诗人。他的诗可以说是“柔化”了的明“七子”。赵执信的《谈龙录》说朱彝尊 的诗贪多,王士禛的诗重修饰,像李攀龙。他对此评价很生气。有人说王渔洋才弱,只敢写清淡的,不敢碰浓厚的。他的好处是毕竟柔化了李何(李梦阳、何景明) 的斧凿痕迹,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我过去很喜欢王渔洋的诗,后来才发现他的诗其实很无聊。

王渔洋也选诗。在《渔洋菁华录》中,他的诗是他自己选的。他选其他人的诗,把钱谦益放在第一位,这还说得过去;把程嘉燧 放在第二位,就不免荒唐。程嘉燧作诗,与“七子”同调。王渔洋从未见过程嘉燧;程死时,王的年龄尚小。王渔洋学的是程,不敢学钱。他自己就套用程嘉燧作诗的路子。这就是王把程放在第二位的原因。但这个选本仍然有价值。清初人的集子后来很难见到,这个本子正好收集了一些明末清初人的诗。

《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辑《明诗综》,基本上是从《列朝诗集》来。朱彝尊在每个人的诗后,均附有评论,称《静志居诗话》。康熙曾想用朱氏顶替钱氏,以削弱钱氏的影响。但最终未能顶了,钱毕竟比他强得多,于是只好对钱施以痛骂加高压的手段。

《列朝诗集》对诗人有评论,可与《静志居诗话》相参看。

附 圆圆曲

[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rbRjGBbliPKx9vaqyUwwSqv8SJhzSOAkvKknscDobrjrK59H4ohWlH258GG8//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