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研究创新点

本书的研究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准公共物品视角”的“G-B-U”三角理论分析框架

以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企业成本收益、技术可行性以及用户采用意愿的单维度零散分析,尚缺乏对城市公共共享产品选址的理论指导和系统分析框架。为此,本研究从不可分割性、有限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解析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功能、价值及核心利益,最终梳理出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布局与发展的三大核心利益相关者即政府、企业与用户;并将公共利益、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利益综合考量,由此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准公共物品视角”的“G-B-U”三角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框架提出了政府、用户与企业的角色定位、核心功能与运作关系,提出了政府为核心引领,政府规划、协调与监督,企业投资、供给与运营,共同促进并满足用户采用、消费与绿色出行的理论分析体系,为后续共享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网址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G-B-U”三角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引入了准公共物品理论,充分考量了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将城市交通、低碳环保、居民便利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协同,弥补了现有研究多基于经济效益单维度考量的缺陷,为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的系统分析和解构以及产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上进一步拓展了共享经济、城市经济、物流选址与公共管理的融合研究。

(2)解构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选址影响因素

系统解构了“G-B-U”框架下的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选址影响因素体系。借助扎根理论解析了用户需求维度,识别了关键因素,为后期市场需求预测奠定了基础。

基于“G-B-U”三角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政府、企业和用户三维主体的核心价值和切实利益出发,从10个具体维度梳理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选址影响因素体系(见图3-5)。特别是,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纳入企业量本利分析中,讨论了拥挤临界点对用户采用、共享新能源汽车投放数量及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同时,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采用具有使用经验和不具有使用经验的两类群体对比分析方法,将用户需求划分为便利程度、出行特性、用户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4个范畴,首次将出行天气和疫情等情境要素和卫生、环保、可持续绿色发展等社会因素及主观意识纳入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体系,拓展和丰富了现有城市共享产品的消费选择理论。

(3)构建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以往类似研究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多基于简单的人口统计变量构建,本研究在深度讨论和扎根分析基础上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和用户意愿两个维度系统梳理出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消费(采用)的影响因素,前者包含性别、年龄、收入、学历、驾照持有情况、家庭月收入、日常出行方式、共享新能源汽车使用经历、家庭车辆拥有情况等,其中共享新能源汽车使用经历对用户后续消费重购具有重要意义;后者主要包括出行目的、低碳环保、出行时段、天气、使用风险、出行成本、出行舒适度与出行便利性等方面,并首次将天气、疫情等因素考量在内。

最终本研究基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和用户意愿两个维度,特别是共享新能源汽车使用经历对后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和比例构建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相较于以往基于人口数量和物理空间人口密度构建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大大提升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预测的精准度。 c8eEzbUMy+9+TGkBjg6vjPrIIG5xqpGDCs4tiXhCwp/NZ93R+/x64bxSv5tkps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