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用“体、相、用”来解析企业

“识得企业真面目,从此经营更不同。”只有把企业的真面目看情了,经营才会越来越好。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皆有其道,企业也有企业之道,而这个“道”就是规律,就是道理,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过去我们看的是随机的、无序的组合,没有看明白企业内在的有机联系、它和社会的联系等。那企业到底与何相关?它由什么构成?它基于什么而产生?这些谈的都是“道”层面的问题,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叫“缘起”。

那么企业的缘起是什么?企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们不妨来分析看看,过去我们看企业,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天天做企业,很少想过这家企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后来我加了一句话“识得企业真面目,从此经营更不同”。只有把企业的真面目看清了,经营才会越来越好。就像我们做学校一样,每天在学校里抓教学、抓师德、抓课程、抓活动、抓文化,什么都要抓。那到底对不对呢?会不会耽误孩子?能不能跟上国家的脚步?不好说,为什么?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我们经常要停下来,研究教育之道,研究学校为什么存在,研究学校是怎么一回事儿,研究学校的使命和缘起。离开学校看学校,跳出学校看学校,这样才能把学校看懂,才知道应该做什么。我经常和老师们说一句话:不是我们想要做什么,而是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也一直努力地、反复地引导老师们进入“道”思维,因为我们想要做的不一定是对的,而国家需要我们做的一定是准的。

我们想了解企业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得知道一家常规企业大致长什么样子。那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最常看见的是什么?产品和业务。华为做手机,格力做电器,方太做厨电,苹果做手机,产品和业务是最容易为社会所了解的。再深入看,事以人成,团队、员工、高管、决策层。再往里看,有软件、有硬件,软件:技术、制度,硬件:厂房、设备。最后还有资金流、信息流等。这就是一家企业大致的样子。

细想一下,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些在打交道,可以统用一个词来代替,叫“相”。也就是我们把这些能直接看到的,都称作“相”。我们看企业带着产品、业务、团队、硬件、软件、资金,它和社会进行了互动,把产品卖给社会,为社会服务,社会再提供资金、提供服务费用。顾客端和社会进行联结互动,这样企业有可能盈利,也有可能亏损。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常见的每家企业基本运作的样子。

沿着这个思路深入分析,透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深究背后的原因。那决定企业亏损或是盈利的是什么?这时候我们需要导入一个新词——“用”。“用”指的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社会贡献、社会价值。德鲁克先生把它称作“外部成果”,就是一家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做出什么贡献。大家注意看,我们从“相”向前移了一步,移到哪里了?“用”。决定企业盈利或亏损的并不是“相”,而是“用”。比如我们做学校,学校的教师、教材、教室、活动、课程、文化,都属于什么呢?“相”。可真正决定这所学校发展还是倒退的并不是“相”,而是由“相”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叫作“用”。就是这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能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由这个来决定的。这个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有用则存,无用则亡;小用则弱,大用则强。

一个组织,不管是一所学校,一家单位,还是一家企业,如果它对整个社会是有用的,那么就应该存在,因为它有了存在的价值;如果它对这个社会没有用,那么就应该消亡,因为它占用了社会的资源。其实,社会所关注的并不是组织本身的存亡问题,而是组织对社会的价值所在。是存还是亡,是组织自己的事;社会看的只是组织的“用”,是通过“用”来进行判断的。如果组织对社会的“用”很小,那么就做不大;如果组织对社会的“用”很大,那么一定会强大起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则,也叫客观规律。什么叫客观规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大家注意看,企业的所有动作是由“相”发出的,可是它的盈利或亏损由什么决定呢?“用”决定的。对企业的整个观察视角发生变化了,不仅要观察企业的“相”,还要关注企业的“用”。一所学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这也是我每天要思考的。经过多年探索发现,我的学校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有:

第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而且尽可能高端、高质量。这是根本贡献,也是必须坚持的,如果能完成这个贡献,这所学校就应该存在。

第二,贡献出一套育人体系。如果这套育人体系是对的、是合理的,那应该为尽可能多的学校所普及、所借鉴,帮助他们一起培养人才。

第三,为更多家庭贡献出和谐、幸福的方案,帮助他们不断走向和谐、幸福。一所学校连着几百个家庭,如果这几百个家庭因为和我们一路同行而变得和谐、幸福,那我们也会倍感欣慰。

如果这三点都实现了,那我相信我们的学校就会一直存在,并能够一步一步壮大起来,所以我关注的不只是我们在教什么,更关注的是我所教的成果是什么,看看成果端是不是指向人才,如果是,我们将会做出一系列的社会贡献,这也是我们做学校时对学校的判断。我们把精力放在“相”上,但是把关注点却放在“用”上。通过“用”来判断我的“相”对不对:“用”对了,“相”就对了;“用”错了,“相”就错了。所以,决定盈利或亏损的是那个外部成果“用”并不是内部成果“相”。

真正能够评价一家企业的是什么?是市场,是顾客端、是社会,就是那个“用”字,也正是因为“用”产生了企业的盈利和亏损,而这个“用”也叫外部成果或社会贡献。由此可见,一家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不只是看你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你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大,盈利就大;社会贡献小,盈利就小;社会贡献无,盈利就无。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说:“我看有的企业没有社会贡献怎么还盈利呢?”那只是一时的,也正是危机之所在,千万不要羡慕那种事儿。所以,企业不能单纯以盈利额来观察与评价,更要关注它的社会贡献值,这不是喊口号,是客观规律。

我们站在“用”端来观察,企业行为可能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有效动作;第二种无效动作;第三种高效动作;第四种低效动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我们可能会很忙,也做了不少动作,但这些动作有的属于有效的,有的属于无效的,有的属于高效的,有的属于低效的,到底属于哪一类?如果不站在“用”端,我们是看不出来的。

举一个教育的例子,有家长打电话问我说:“老师,我的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您看怎么办?”我说:“首先要分清孩子写的作业是有效作业还是无效作业,如是无效的,不写作业刚刚好。”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确保给孩子留的是有效作业、高效作业,那么这个作业对孩子是有意义的。我们学校有一个班级在留作业方面很有创意,他们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提出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了周末是这样留作业的:把全班孩子召集在一起写了五项,德、智、体、美、劳,根据这五项,孩子们自己来商定本周末要做哪些作业,做哪件事儿符合育德?哪件事儿符合育智?哪件事儿能够育体?哪件事儿能育美?哪件事儿能增强劳动能力?根据这五项来留足作业,这不是老师一个人留的,是和学生共同商量的,学生们非常积极,因为他们知道这五项作业对自己是有效、有益、有帮助的,所以每个周末孩子们回家都是在“德、智、体、美、劳”的作业中度过的,这样连续六年、十二年下来,大家说能不能出人才?

一家企业为什么会亏损?是因为做了很多无效动作、低效动作。但为什么企业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没有站在“用”端来看。就像我们做学校一样,“用”端在哪里?在企业、在大学、在政府、在社会,他们需要什么人才?第一有德,第二有志,第三有体,三个基本硬件。那么我们在学校上的每一节课程,做的每一项活动,留的每一项作业,它一定是指向什么?德、智、体。长期持续的育德、育智、育体,保证学校的每一堂课都是有效动作、高效动作,那么这样持续下来,学生怎么可能成不了人才呢?怎么可能走不进社会呢?怎么会失业呢?就是这么一个最基本的思维,这一思维叫缘起对应思维。所以只要我们从“用”端来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动作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一家企业如果长期进行无效动作或者低效动作,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与消耗,最后收不回来,这样企业必然会亏损。

企业做了这么多策划、这么多计划,也做了这么多事,为什么都变成无效动作了呢?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落入了自我意识,这也是做企业中经常犯的错误。什么叫自我意识?用九个字来说,就是“我认为”“我感觉”“不清楚”。当有人问你:企业这么做有意义吗?这么做会有外部贡献吗?这么做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吗?你的回答是:我认为可能会有;我感觉应该有;不清楚,我没思考过。这就是落入自我意识了。就像前面提到的给孩子留作业一样,若自我意识留作业,而且留了好多作业,那这些作业能指向孩子成才吗?我认为,我感觉,不清楚。不清楚你留这些作业干什么呢?这其实都是低效动作、无效动作。如果今天我们把教育中的那些低效动作、无效动作都去除,回归到高效动作,怎么会不出人才?

做企业,道理也是一样的。“我认为只要我这么一做,钱就会来;我感觉上这个项目,肯定能盈利”,这就是没有站在“用”端思考,为什么没有站在“用”端呢?因为“相”端只是在自我世界里;“用”端是在顾客端、社会端,它已经走出了自我端。而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自我端看企业的话,是永远看不透企业所采取的行动的,企业也就很容易陷入危机。

所以,我们经常说做企业就是一种修炼,时刻提醒我们要突破自我,要保证企业的所有动作都是有效的、高效的。

那如何保证企业所有行为都是有效、高效动作呢?我们前面讲了“相”,“相”就是事项,包括产品、业务、团队、软件、硬件、资金……每天都看到的这些事儿,事儿都做完了,出现了“用”,这时候就发现了“有用”和“没用”。学生毕业后有的成人才了,有的没成人才,成人才了,这所学校“有用”,没成人才,这所学校就“没用”。这样的话就来不及了,能不能提前预防一下,保证我们在原始设计时就是“有用”的?需要在“相”前增加一个字——“体”,它是专门为“相”作标准的。我们在“相”中极易落入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等到了“用”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做事前工作,要保证每一个动作都是高效的,这样企业才会良性发展。

我们整体来看看“体、相、用”是什么意思?“体”,企业的缘起,为什么而存在,企业本应是做什么的;“相”,企业的组成、展现、运作、实践;“用”,企业对社会的价值体现、作用、意义。体是客观的,相是可控的,用是社会反馈回来的。为了保证“相”的正确运作和高效运作,所以在“相”之前加了“体”,也就是使命。这样我们看待企业,就从过去单独的“相”中看,转成从两端去看。这样就能更加立体、完整地来观察解读出一家企业。也就清晰地回答了那个问题:企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9OEugkzvAD+uSyhwSSvK2klzktPwnYVuxCfOnpmNusNLfb7EjJAdHSPmGPcHCc6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