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困境中的企业必做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顾客越诚敬、越利他、越感恩,顾客和我们之间的联结越好。

如何落实我们对顾客的诚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不要着急卖产品,想想顾客也很不容易,如何才能帮到顾客。互相诚敬时,大家联合起来就是命运共同体,问题就好解决了。一定要做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想办法,同舟共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不能只想着我们活下去,我们要卖产品。当我们为顾客着想,诚敬顾客的时候,方法就出现了,产品的销售模式、销售策略、服务内容、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就会进行调整。让顾客心里感受到温暖,顾客会率先选择你。

第二件大事是利他。困难之际,是特别拼“利他”的时候。《道德经》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让困难把我们的心量给弄没了,只有利他,才能使我们快速走出困境。外境由心造,不能因为自身的困难而失去一个宽容、大度、利他的心。心一旦变得吝啬、小气,外境会变得更加艰难。这时候要逆流而上。心一动,外境就动,你的心量小了,和顾客之间的联结会更加不好。

当年我在办书院期间,资金上遇到困难。我去广东出差时,在车站遇到一个中年人,他不太好意思地对我说:“朋友,你好。我在高铁上钱包被偷了,我想买一张高铁票去深圳,你能给我一点吗?给多少算多少。”我那时钱也紧,但一想,不能失去宽容大度的心,就掏出50元给他,那个人道谢后就走了,他刚走几步,我突然发现不对,我的心还不够大度,就追上去说:“大哥,我陪你去窗口帮你把票买完,多少钱都算我的。”之前为什么没有给他足够的钱,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够宽容。

从此我一直告诫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宽容的心不能失去,利他的心不能失去。如果有宽容的心、利他的心,这个困境我就能突破。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会产生什么外境,我们的心不敢给予,外境也起不来。当下,我们有没有同舟共济的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敢不敢这么做?当你越为别人的时候,自己越拥有;当你越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被给予得越多。困难挑战人的勇气、挑战人的心量。不管困难多大,我们的心量不能失去、勇气不能失去,如果失去了,困难就过不去了。在困难的时候你还敢利他、敢给予,就很了不起,因为普通人在困难的时候是不敢的。在内部对自己降成本,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敢于给予。敢于给予的时候,整个链条才能转动。

财富从哪里来?财富好像来自天地,其实也来自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没有失去勇气,未来整个世界就会重新变回来。困难是空性的,随你的心而动,保持一颗利他的心非常重要。

谈到利他,我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一位家长。因疫情不能开学,孩子们就在家里上网课。华夏学校从创校开始,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孩子近视率很低,一直控制在10%左右,其中多数是来校之前戴眼镜的。但这次疫情上网课,孩子眼睛会受伤害,怎么办?

刚好这位家长研发了一款非常好用的中药护眼产品,免费寄给华夏学校的孩子使用。他对我说:“我是家长,应该帮学校。”他的企业也不容易,我觉得内心很温暖,也想帮帮他,就给他提供很多建议。这位家长发心很大,他的心愿是呵护孩子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让子孙后代减少近视的困扰,让中国人的眼睛在全世界亮起来。这位家长是基于利他思想而创造产品,是利他心在发挥作用。

第三件大事是感恩。感恩法则:凡是您感恩的,未来您会得到更多;凡是您认为理所当然的,它将离您而去。要感恩我们的顾客,因为顾客帮我们渡过难关。

顾客能选择购买我们的产品,是我们给了他产品,他给了我们钱,看起来没有什么,却在帮助我们企业把资金链转动起来,所以一定要有感恩心。稻盛和夫先生在拯救日航的时候,叮嘱日航每一个空乘人员在航班上要向顾客说感恩:我们的日航破产了,遇到困难,感恩您选择日航,乘坐我们的航班。正是这种感恩心让顾客倍感温暖,增加了对日航的正向感受,下一次还愿意选择日航的航班。顾客购买了你的产品,你感恩他,顾客就愿意转介绍或者持续消费,或者也会帮你出主意、想办法。感恩心强化了我们与顾客的联结。

诚敬、利他、感恩是企业在困难期间必须要做好的三件大事,这三件事也是我们与顾客之间最根本的联结,如下图:

我们都知道销售渠道很重要,但销售渠道的建构需要供端这种心理调整,调整企业的诚敬心、利他心、感恩心,重点在落实!要把落实诚敬顾客、利益顾客、感恩顾客的方式方法变成企业可以实操的计划和动作,把它们做出来,帮助实现供需的连接。

再看需端,疫情肯定会影响需求端的消费心理。一般来说,影响需端的消费心理有两大因素:

其一,宏观经济情况。宏观经济走势好,百姓就有信心,就敢消费;宏观经济走势不好,百姓就没有信心。中国这些年藏富于国、藏富于民。中国人有好的文化,量入为出,未雨绸缪。国库存量很好,老百姓也有存钱的习惯。整个国家看着好像有些小动荡,但大的支柱产业没有问题。有消费能力,市场就能重新拉动起来。

其二,性价比。产品的性能、价格有足够吸引力,就会产生消费。性价比在不同时期不一样。当资金充裕的时候,顾客相对不在乎价格;当资金紧张的时候,顾客更多本着实用、节约来消费。个体的消费心理,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疫情来得突然,产品性能不容易瞬间拉升,而顾客消费欲望下降,不愿意购买了。这个时候影响消费的主要心理因素除了前面提过的服务质量,就只有价格了。比如,一件羽绒服,平常卖800元,几次想买,都觉得太贵了,疫情到来,卖500元,那我就买。这样的消费多了,厂家虽然利润变薄,但完成了求生存、蓄力量两个既定目标。

诸法因缘生,疫情的到来使整个因缘发生了变化。企业对策就必须要调整。这里特别要注意定价。稻盛和夫先生说,定价即经营。价格应该定在什么状态?稻盛和夫先生说价格应定在客户乐意接受、公司又盈利的交汇点上。

当疫情到来的时候,客户的消费心理肯定会发生变化,定价的策略也要作出调整。有朋友问:“价格怎么定的?”我认为价格就是自他两利的中间平衡点,这个价格对顾客也有好处,对企业自己也可以接受。价格太高了,顾客不买;价格太低了,企业承受不住。疫情的到来,供需两端的心理都发生变化,需方消费能力下降,供方亟须求生存,调不到平衡点的话是不可以的,必须保证彼此能够存在下去。

举一个例子,华夏学校的学费是按照大连市整体消费水平来定价的。当时我算了一下,定价不能超过5万元,超过5万元感觉有的家长承受不住。学校如果搬到北京,学费可以定到20万元以上,因为华夏学校整个产品价值是够的,而东北近年来经济一直下滑。教育是刚需,即使这样,也要考虑家长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反复权衡后,定的价格是不高于5万元而且承诺5年以内不变。为什么要这样?我和家长要同舟共济,一起活下去。学校能正常发展,就可以让我有时间搞研发,完成更大的目标,培养大才!对于华夏学校来说也是求生存、蓄力量,不敢去求太多利润。

德鲁克先生说:“定价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市场愿意付出什么价格开始。”请注意,不是说要打价格战。但当整个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必须要做战略调整,市场变我就变,市场不变我就不变,要考虑这些。德鲁克先生还说:“商品之所以吸引顾客,主要在于它对顾客本身的贡献,在于顾客的期望与价值感,请牢记顾客的价值感绝不等同于生产商对自己产品的观感,一定要让他觉得值。”这里注意顾客的价值感绝不等同于生产商对自己产品的观感。企业认为的产品和顾客认为的产品有时不是一个东西,我认为这个东西好,好得不得了,但顾客就不认这个东西,他不认就不能成交,不能成交现金流就起不来。最后一句话很重要:“一定要让他觉得值!”在疫情期间,做销售更要制定策略,怎么让顾客觉得你的产品很值。虽然我兜里的钱有点紧张,但我还是得买你的产品,因为你的产品太值了。企业的产品只有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才有可能引导需端消费心理变化,产品销售才能做好。

这部《予学》推荐给大家,“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要懂得给予,要顺人之愿,与前面德鲁克先生说的“让顾客觉得值”是一样的。如果这个时候企业只是想着自己的愿望——我想生存、我想赚钱,而没有想到顾客,就会倒闭。一定要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的思想,用这个思想制定这个时期的策略。

采取全员全方位营销。做好准备,就要打人海战术。1946—1949年内战的时候,共产党只有80万军队,为什么能赢?因为我们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老百姓都帮助我们,推车上前线送水送粮,所以国民党失败了。今天企业突破困境,也要全员全方位营销。稻盛和夫先生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达至革新成功的唯一的王道,就是注视自己的脚下,不知疲倦地、无限度地去寻求自身具备的一切可能性。”

最近读到王育琨老师的一篇文章,其中的两句话给我启发非常大。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件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每个当下都有巨大的无穷性。这个真相没有多少人知道。

为什么?因为我们按照惯性做事,因为我们躲避挑战和困难,只愿意复制过往的做法。而挑战和危机本要激发无穷性,却被推给了他人,因为我们养尊处优,一心要过顺遂的生活。

挑战来到了,困难来到了,危机来到了,我们还使用过去的做法能行吗?向内找,去激发我们内在的无穷性,这个时候方法就来了。

如孝法师说:财富的最大来源是什么?是精神。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激发精神的力量、精神的斗志。

和中国比,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的面积,一个地级市的人口,一个省的经济总量。新加坡的总面积仅仅是707平方千米,但其财政收入达到了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一个县的面积,一个省的经济总量。新加坡为什么这么强?是本来就这么强吗?新加坡恐怕是全球唯一一个原本寄希望于与一个邻居大国合并求生存,却被赶出来,被迫走向独立的国家。为了求生存,新加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招商引资,他们做到什么地步?如果拨打100个电话,有10个总裁回复你或者愿意接听电话,已经算幸运了;如果这些人中有2个能同意来新加坡参观访问,你就更幸运了;如果最终能有1个人愿意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公司,你真的是幸运至极了。这就是当年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的精气神。如今拥有众多跨国公司、东南亚投资的首选地——新加坡,之所以发展起来,得益于新加坡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和较低的人力成本。当时新加坡为了招商引资,把人力成本降下来,就让当地的百姓拿低工资,人力成本很小,这样就把很多企业招进来,后来新加坡才发展起来了。新加坡做了很多舍、给予,特别勤奋,把自己内在的无穷性拿出来,就靠这种精神的力量来获取投资、获得财富。财富来源于什么?精神!今天,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去打100个电话?能不能去邀约100个以上的人?这种精气神,可谓“上下同欲者胜”。

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要团结起来,所有人一起参与销售,把渠道建起来,定好策略,大家来执行。一家企业销售能取得好的成果,与销售的策略、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有关。我们的物力可能不足了,那就把人力补上去。稻盛和夫先生在讲述他拯救日航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一般人理解,敬天爱人是敬畏规律,用仁爱之心爱人,太浅了。敬天爱人最重要的是敬畏员工巨大的无穷性,敬畏每个员工当下巨大的无穷性,因为我是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我知道一线关键岗位大头兵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无穷性潜能。”你的企业还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没有激发出来,就是你的团队,企业的所有员工。稻盛和夫先生接着又说:“我没做啥,我也不懂航空,我上午跟高管开会,听到一大堆抱怨。我下午休会就走向一线员工去跟他们握手,以心碰心,把高管们说的那些难题摆出来,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对每个难题都有解。第二天再给高管开会时,我就有底气了,甚至敢对他们拍桌子。我尝到了甜头,于是3个月内我就跟3万名日航员工握手问计,请教日航的真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做法,3个月内跟3万名日航员工握手问计,请教日航的真问题和解决办法,激发日航员工内在的无穷可能性。“上下同欲者胜”,全员做销售,定的策略一起来执行。这么一种简单的行为,员工就被激发了,日航的能量场就不一样了。拯救日航的是日航员工身上的无穷性潜能。稻盛和夫先生的作用就是敬畏员工巨大的潜能,并开辟通道,建构文化能量场,让那些潜能释放。这是当时他拯救日航激发内在动力的方法。

有个前提,日航有清晰的使命——共同幸福。稻盛和夫先生到日航是为日航共同幸福来的。有了共同幸福的使命,才能把整个员工能量激发出来。他深入员工当中,激发所有员工的力量,最后成就了拯救日航这件事。

综上所述,我们要做好三个准备:一是需端的定位;二是供需两端的心理调整;三是全员全方位销售。接下来要做一个销售策略,我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所谓销售,无外乎要解决三件大事:一是怎么让“顾客”知道我。这个顾客是打引号的,就是我们所定位的顾客。二是怎么让顾客体验我。三是怎么让顾客选择我。就围绕这三件事制定策略,有了这三步我们就能够成交。顾客知道我,就保证了信息的通畅,创造了消费的可能性。顾客有体验,产品和需求产生互动,产生满意度,供需链条开始连接起来。

顾客为什么会选择我?他认可我的价值与价格,所以确认消费。价值他想要,价格他能接受,所以就消费了。知道—体验—选择,就围绕这个思路定策略。员工力量启动了,全员参与销售,策略非常清晰,企业就好办了。然后还要跟销售专家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越’乎?”先“学而”,再“时习之”,顺序不能颠倒。不学就做属于蛮干,蛮干不出效果。学什么?学那些标准的、正确的、跟你企业最相关的、最合理的、行业对位的销售策略,然后去复制它,几年以后还要超越它。

推荐稻盛和夫先生的《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这本书专门讲企业遇到困难时要怎么办。读这本书就叫“学而”,还有很多很好的书,大家去找,针对自己的情况。我们很多企业不是没方法,是没去找方法;不是没思路,是不去听思路。自助者天助之。很多企业为什么会倒闭?因为没有勇气、不敢承担、不愿意学习。像稻盛和夫经营的企业——京瓷和KDDI,经历那么多次的困难都冲过来了,他的智慧就可以搬过来用。这时候一定要“学而时习之”,要向人家去学,不会什么学什么,不会销售学销售,不会电商学电商,跟上时代的脚步。“学而”就是别人怎么做,我先学会它,然后超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一定要向别人学一学,不向别人学,我们自己在家想是想不出来的。想,没有学来得快。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定有比我强的人,一定有我的老师。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向很多人学习,李老师也可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一些内在心性世界的东西。有这种学习的心,就好办了。

我们来看一些官方报道。疫情期间投身商业直播大潮的,更多的是为了企业生存发展身先士卒的企业家们。一大批企业家带着各自的品牌、产品和团队,或经验老到或仓促上阵,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场直播的背后,更有着让人感叹的动因。疫情暴发后,林清轩157家门店歇业,6天时间,整体业绩下滑90%。公司2000多名员工,但账上的钱仅够支撑62天。有一天,品牌创始人孙来春在书桌前坐了5个半小时,痛定思痛,决定唤醒所有人一起面对,开展自救。他将所有业务向线上转移,开始进行不需要线下开门的“淘宝直播”。孙来春披挂上阵,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直播,没想到有6万多人观看,卖了近40万元山茶花油,还收到了36万个点赞。林清轩不仅没有“挂掉”,业务还逆势达到上年同期的145%,部分门店甚至翻了1倍,这家企业活下来了。

同程4个团队、5000人、15天从全体员工差点儿失业到全体员工自救再上岗,危中求机,合力拼搏。同程生活卖菜营业额一天近1亿元;卖84消毒液,一天3000单;咪店一天1000万元。他们说“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创业者不死”。这些企业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鉴。有很多办法可以想,事在人为,天道酬勤。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内在自我突破的时候,突破我们过去不敢做的、应该做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有困难、不会做,也要学会去做。成长就是从挑战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开始,没有这种挑战我们很难成长。我和大家一样,也在不停地接受新的挑战,这么多老师,这么多孩子,还有教育事业,自己不会做的都得现学。这个时代要靠我们来托起,到了要自我突破的时候了。

给大家讲一个我们华夏孩子突破的故事。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岁,义卖我写的书《教子有方》,一天沟通了72人,卖出了15本。她说:“当阿姨放弃我的时候,我很难过,但是我要让校长这么好的教育理念被更多人知道,所以我就接着去做。”大人们问她,你被放弃的时候难过吗?她说:“有一点,但是没关系。”这种孩子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几乎都参与了义卖活动。他们义卖赚的钱是要捐给四川大凉山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如果我们拿出孩子们在街头卖书的勇气,我相信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而这种勇气,正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倡导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打开我们困难的钥匙。再给大家推荐两部片子:一部是最近央视在播放的《绝境铸剑》;另一部是电影《首席执行官》。企业可以全员看,看看他们是怎么走过困难的。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要突破的,困难的时候正是磨砺我们的时候。

想突破困难,离不开两大要素:一个是智慧;另一个是善缘。智慧管什么?第一,给我们提供思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策略把困难克服。第二,发现使命激活人心。你的企业有了使命以后,就能把整个员工的心给激活,就能够“上下同欲者胜”。至于善缘,我们需要有贵人缘,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告诉我们怎么办;需要员工缘,来全员参与战斗;需要顾客缘,来消费支持我们;还需要资本缘,出手相助。当这些善缘到来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困难里突破出来。那么,这些善缘能到来吗?给大家提供10条善缘自检的方法,如果能做到,很多缘分会出现帮你来克服困难。有时候我们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一个缘分出现就可能帮我们克服了。

第1条,你过去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第2条,你有几个至交。

第3条,你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4条,这件事如果做成,可以惠及很多人,而不只是你自己。

第5条,你愿意为这件事放下自我、放下面子。

第6条,你能够无所畏惧,身先士卒,行所当行。

第7条,你已经付出了全部努力。

第8条,你愿意走出来沟通,真诚地说出你的困难。

第9条,你能够倾听不同的建议,哪怕是批评。

第10条,你常常心怀感恩。

如果这10条你平时都能做到,我相信一定会有善缘出来帮你。如果你一直是孤军奋战,始终没有人来帮你,请你把以上10条对照一遍,看看自己缺了哪几条、做了哪几条。这世间的事情没有无缘无故的,我们先做到了,别人才会帮我们。困难是逼着我们做出改变的。我们肯低下头、肯做出改变,事情就解了;我们不肯低头、不肯改变,事就解不开。所以,困难是“困”谁的?是困我们自己的,不是困别人的。困难是向我们提问来的,来问我们:你愿意改变吗?愿意为这家企业做出改变吗?你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愿不愿意身先士卒?愿不愿意挺身而出?愿不愿意利他?愿不愿意把你的企业做成善业、做成道业、做成利益大众的事业?这些问题接踵而至。

为什么困难之后我们能成长?因为我们告别了自己过去很多牢固的、看不见的缺点。没有困难时,它隐藏起来,我们没有机会去观察它。所谓挑战,就是你改了就突破,你不改就把你憋住。

我就这么走过来的。我改一点,前进一步;再改一点,又前进一步。我不改的时候,我那些文化梦、教育梦就是走不动,就把我憋到那里,你想什么办法都没用。后来我只能改正我自己,去倾听大众的声音,去好好学习。这些年,我是在改正错误中度过的,努力去一条条要求自己。当我自己改变了,发现很多事就解开了。

善缘和智慧,是解决困难的两个重要法宝。它们来自我们的大愿,这是我要讲的核心——所谓的“愿能生缘、愿能生智”。这个愿能产生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而这两个要素能把困难给破开。困难之所以是困难,还是智慧不够、善缘不足。智慧不够、善缘不足,深层是愿不够了。这时是朝着自己下手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愿力?为什么没有这个愿?为什么出这种问题呢?如果我们只为自己,我们一定会患得患失,如果为了员工、为了大众,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动力。

内战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兵力少于国民党却总能打胜仗?共产党打仗是为老百姓,国民党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利益、金钱。共产党是有愿的,所以一定会赢,而国民党不是。什么叫患得患失?患得,就是我想成功;患失,就是我怕失败。重点是哪一个字?都是“我”字当头。“我”字当头,哪会有愿呢?想成功,怕失败,每天满脑子都是这个想法,哪还有精力去考虑突破困难呢?这都是烦恼,把自己给憋住了。为什么缘分进不来?因为有一个大大的“我”在这儿横着。我有私心的时候,别人就不愿意来帮我们。这不是很明显吗,为什么帮你?大家不愿意帮一个有私心的人。

当我们有“我见”的时候,别人的建议就进不来。“我见”就是这样,你的整个策划、谋略还有很多漏洞需要补的,你自己看不见但又不愿意听,那别人怎么和你说呢?“我见”很重的人,别人没法给你提建议,这个“我”字太大了,也就是私心很大,缘分进不来,建议进不来。愿提升不起来,什么都走不进来。所以要打破自我,这是打破困难的真相。困难是用来干什么的?是要我们突破自我的。我们为什么会胆怯?因为背后那个“我”。那个“我”不放掉、不忘掉的时候,你一定会胆怯。当我们放下自我,忘记自我的时候,就是“无我”的时候。当你做到“无我”的时候,你就有了力量。

怎么样是“无我”?——把自己的事业的目标调整为为了大众,为了员工。去看看你的员工,100多号人,他们要发工资,他们有老人,他们要生活,孩子要交学费,孩子要高考了,这怎么办?所以当家人要把这帮人带起来,冲过去,要自救。你不要老想着“我们家存款1000多万元,还有房有车,企业关了,我跑了”,这个没有出息。为什么胆怯?因为有我。为什么勇敢?因为无我。

当你的心想到大众的时候,想着人民的时候,想着员工的时候,你的勇气就上来了。如果最近你的勇气上不来,我建议你和员工坐下来,谈谈生活,谈谈人生,谈谈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渴望,谈谈他们的困难,你就知道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了。《首席执行官》讲过一段话:“每当我站在窗前的时候,看员工潮水般涌向工业园,我的肩上感到一种责任。”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种责任产生勇气,我们做企业为了什么呢?仅仅为了赚钱吗?

在此,把一篇我写的文章《我们做企业为了什么?》分享给大家。

我们做事业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要做很大,要赚很多的钱吗?

如果我们想用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我们可能真的需要再度深入思考了。

一年又一年,业绩、人事、利润……一切都会过去,如过眼云烟,唯有什么会留下?我们的心!

我们曾经帮助了多少人?曾经为多少人送去欢乐与幸福?这个世界有没有因为我的不懈努力,变得更加和谐而美丽?我的内心,有没有变得更加纯净?

我们不是为了赞美,更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与认可,我们只不过在有滋有味地给自己做着一项净化心灵的锻炼。

亲爱的朋友,关于事业的真正意义,您读懂了吗?

事业,它能够磨炼我们心灵,让我们升华,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事业也能助长我们的欲望,让我们变得更加自我,使我们胆怯。

亲爱的朋友,随着事业的起起落落,我们的心是不是变得更加善良?我们的心是不是变得更加勇敢?我们的心是不是变得更加坚强?还是被事业折磨得脆弱不堪,身心疲惫?事业,有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加痛苦、迷茫?

我们不是事业的奴隶啊,事业,是我们炼心的道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做事业,就是练心!

奔跑,而且不知疲倦;做事业,而且不为事业所伤,连困难都是来帮助我们磨炼心灵的。

只要是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就竭尽全力去做。无须畏惧,也不必在意结果,做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结果。

正是因为人生有疾苦,才更要把它视为对灵魂的锻炼与考验。苦难是淬炼心性最好的机会。

把考验视为“机会”,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一页美丽篇章。

这样,无论最后成与败,我们都是赢家!因为我们的心,已变得更加智慧、更加明亮。

可是,如果定错了方向,我们已经早输掉了!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塞满了太多的自我!

能压垮我们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困难,是生活在愚暗、贪婪中那颗自我的心。人生最终的答案,并不在于事业的成与败,而是是否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心性,才是我们这一生最终的成绩单。

活着总要受苦,但不能白白受苦,受苦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做事业的过程会吃很多苦,会经历很多考验和磨砺。当你坐下来,参悟这些苦时,你会慢慢逼近生命的真相,你的心灵会超越,最终获得喜悦和智慧。

稻盛和夫先生说:尽管人在世间尝遍酸甜苦辣,历尽幸与不幸交织起伏的人生,在撒手人寰之前,还是得努力不懈地活下去。这整个过程就像磨刀,让我们提升心性,修养精神,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所为何来?”我会毫不犹豫也不带一点骄傲地回答:“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换句话说,哪怕只比原本好一点点也无妨,我就是为了带着净化过的崇高灵魂离开人世而来的。

当我们真正看破的时候,当我们真正放下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真正可以拿起的时候。

放下的是自我,拿起的是对大众的责任,对时代的担当,对生命的捍卫!

经营我们的事业与人生,努力地为所有人的幸福而奋斗,从不懈怠,也不畏惧。未来,回首前尘往事,我们可以俯仰无愧地说:这一生,活得清醒,有意义、有价值。 1HGLZhcJ2wp/L0P0DC8p8nZaj3tvlEYAdihEk3Fc2ojjq2vIXt8HCh9IdK2HWJ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