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立”是做事业的最高追求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商业文明,必然呈现出什么样的商业形态,从而决定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

没有思想高度,没有强大的发心与使命感,民族产业就不容易发展起来。

站在这个高度来看,中国未来必须建立自己的商业文明体系,凭此屹立于世界,这是大势所趋。

我们以发心的力量,再一次向烈士、向同胞,表达我们内心的誓言与心愿。

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们相信,一代又一代人会前赴后继,向全世界证明,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热爱和平的民族、最团结的民族、最有力量的民族、最睿智的民族。

尤其是今后,国际形势看商业,在这次疫情中,中国的工商业撑起了全球接近80%的抗击疫情物资的生产,再次证明了中国工商业的强大。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企业做到什么样算是成功?如果不加思考,我们的答案可能是这些:销售额冲十亿元、冲百亿元、冲千亿元,上市、到美国上市,做品牌、做国际品牌、做500强,做基业长青等常见的企业成功标志。

那么,这些标志准确吗?应该说有一定的准确度。

古人说,一个人做事业,做到什么样算成功呢?“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他们对事业成功标准的界定。

第一,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在一方你能受人尊敬,能惠及周围的人,用现代话说就是树立了高尚的品德。这个德不仅是一个好人,而且是一把标尺。类似于雷锋、郭明义、王进喜……这就是立德的标准。

第二,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用现代话说就是为国家建功勋、做贡献。比如,袁隆平对中国农业的突出贡献,钱学森对中国核事业的突出贡献,都属于立功。

第三,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一个人这一生立德、立功之后,把他的经历整理成文字,记载他的思想、他的经验,流传于后世,形成后人可以参照的文本,这本书很有价值。

这三个都做到了叫“三立”。“三立”就是我们古人做事业的最高追求。

为什么定这么一个目标?我们来看看“三立”对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一立,立德。如果一个人能够立德,对内,他可以利益自己的家族数百年;对外,可以造福一方群众。比如,我们熟悉的范仲淹家族,至今800年,子孙非常兴盛。钱氏家族,吴越王钱镠的后人,非常兴盛。我去过湖南曾国藩的故居,曾国藩能有这么大的作为,与他祖上立德有关。他是曾子的后人,几辈祖先都是以德传家,所以到了这一代,兄弟几个都做了大官。凡是能立德的人,家族后世都非常兴盛。古人骂人的时候说,这个人真缺德,这句话骂得挺狠的,不仅是说你德行不好,还说你们家族没有后了。

第二立,立功。可以利益国家数百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去厦门旅游,很多人选择去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有一座铜像,纪念他们的校主陈嘉庚。陈嘉庚创立的厦门大学,至今依然在哺育着莘莘学子,为国家输送着人才。我们去南开大学,会想起它的创始人——张伯苓,多少后人受益于此。还有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开创中国高等教育,这些都叫利益国家数百年。开先河,有功于时代,所以后人铭记他们。

第三立,立言。立言不是普通的写书,是写书利益后世数百年。最近很多朋友在读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很受益。我们很熟悉的南怀瑾先生,生前做了很多著述讲解,《大学微言》《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先生已经过世了,他的书我们现在来看,依然很有意义。

如果我们努力,我们的事业立德、立功、立言,都能够实现。各位朋友想一想,用我们的一生来完成这样三件事,值不值得?

所以,我们起步就有一个标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像立德、立功、立言,都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够为后世所铭记。而且其中也包括了前面那些目标,销售额、品牌都能够融进来。但是上市公司里未必有“三立”。前期的原始设计很重要。很多朋友会想,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能实现吗?非常有可能。我们来分析一下。

此事不是空口无凭,要有理可依,依据因果规律。立德、立功、立言,经过我们40年、50年的奋斗,最后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果。它叫果。果从哪里求呢?果在因上求。如是因如是果,因是参天大树的种子,将来长的一定也是参天大树,因和果是直接对应的。

因在中国文化里就是讲发心。今天的课程是“发心——拓展生命奥秘”,这个因找对了,整个生命就变得非常灿烂。能实现吗?我们看古人怎么说:“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古人说“三立”,我们为什么不能?但如果我们只和今天的人去比较,心量就不够了。古人还有一句话:“彼是丈夫我亦尔,先发大愿终必成。”这句话更明显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找到实现这个目标的规律,按照规律去做,我们不就实现了吗?那么,规律在哪里?就在发心里,生命整个就能被拓展。

人生表面上输赢在终点,其实在起点。就像我们看到阳春三月,万物葱荣,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春雨,生长到6月,有高有矮,为什么?物种不同。人生也是这样,发心不同,起点不同,终点就不一样,它会决定你度过完全不同的人生。

同样的人生,为什么有的人非常强大,隔3年不见,当刮目相看,人也变了,事业也变了。而有的人他的明天和今天没有什么差别,人生平平淡淡的。为什么?发心不一样。所以,在发心上,不可先堕了志气。今天我们能够看得见的高度,那里正藏着我们的未来,在起步的时候,不敢降低这个高度。

我是从事教育的,最怕的是什么?我的学生没有高度、没有气魄。如果他们的高度就是考重点大学,考第一名,没什么意思。他们今天能看得见的高度,决定他们的未来!《三字经》讲“首孝悌,次见闻”,孩子教育首先学孝悌,扎德根,然后见闻,拉开境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稻盛和夫先生说:“你在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敢不敢从发心开始,去改变你的整个命运?

我们希望这一生不虚度,像前人一样,起步从发心起,这一步起不来,种子不对,后面就都不对,给多少时间量也没有用。

有的朋友说,我大致明白了,就是要敢想,敢做梦。这个是发心吗?不一定。讲发心的时候,尽量避免用目标、梦想这两个词。目标、梦想这两个词本来挺好,被现代人用着用着就用偏了,找不到它的内涵。把发心单纯理解为目标和梦想,似乎对又似乎不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它的差别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目标和梦想,基于我,我想要,大家看这个句型,我想怎么怎么样。出现这么一种想法,这个是不是发心呢?不一定。稍微偏一点,就可能成为野心和欲望。

真正的发心不是依照自己而起的,是依照外境外缘而起的,即因于众生,而生大悲。它从哪里开始呢?自己还是大众?大众。因为大众而有了这样的发心。如果没有因于大众,就不能产生真正的发心。像我们做教育的,因为关注孩子的未来而产生了发心。

发心和一般的梦想的差别:第一,它是不是基于众生。第二,生的是不是大悲心。人心变幻莫测,不容易把握。儒家有16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惟危,人心本身很容易堕落,很容易散乱,很容易懈怠。道心很微妙,很精微,不容易把握。同样,能把握住发心的人不多,如果只在果上求,都是无因之果,是不成的,要在发心上反复地下功夫。

中国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件事没有成,要干什么?向内看自己,哪里需要改正。如何反思呢?

第一种,善心反思。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符合善的行为,如果不符合我要反思。我今天对父母有没有不孝顺,有没有顶撞父母;对兄弟们有没有友爱;对国家有没有这种热爱,这是生活中的反思。

第二种,发心反思。如果发心不够,那么外在的问题就会如实地化现出来,“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一般我们只能看到外,而见不着内。所以要向内看,向内看自己的发心。外在世界出现了很多漏洞,很多不圆满,一定是内在出了问题。有经验的人,遇到事情一定会反思,在反思中去解决。

反思是一种智慧思维,让我们察平时所不见。2020年因为疫情,很多朋友邀请我做网络直播课,于是3月7日就开课了。开课以后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宣传不宣传?我想学传统文化的人讲谦德,不能宣传。所以我就没有对外宣传,觉得这样很低调,符合传统文化。

21日课程结束之后,有一个做企业的朋友给我发微信,讲到他现实的困难,生意是他家里生活的来源,如果企业倒闭了,生活都很困难。交流之后,我开始反省:我是一个有发心还是没有发心的人?写书、讲课,不就是希望朋友能得到帮助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朋友们呢?为了维护自己的谦德,为了维护自己的低调,这样的品德有意义吗?那个朋友如果早听一天这个课,或许问题就解决了,或者没有解决问题,多一个安慰也好。我反思了很长时间,然后马上改正。

学校将来发展怎么样,也完全取决于校长的发心。如果发心对,这个事业就能做下去;如果发心不对,就走不了多远。这就是客观规律,不差分毫。已上了战场,仗开打了,不允许说泄气话、不允许后退、不允许投降。要么不干,要干必须定住发心。发心定不住,事业非散不可。

所有外相的诸多问题,根源出在哪里?发心。团队出了问题,人才上不来,什么原因?发心。你承不承认?销售打不开,什么原因?发心。承不承认?人脉上不来,帮你的人不多。什么原因?发心。你承不承认?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不管是员工的,还是好朋友的,都听不进,刚愎自用,什么原因?发心。

今天企业所有的业绩,是因为你的发心;所有企业所有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个发心。

有人说,做事业太累了。当然很累,但是收获也很大。你的成长和别人就是不一样。做事业就是修炼,修什么,修发心,修对了,修好了,外境就都好了,能内圣必然能够外王。

讲课期间我是大家的伙伴,放下课本回到学校,我就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团队的带头人,一个事业的发起者,大家所经历的,我也在经历,咱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我也要知道问题是从哪里出现的。境由心造。境是什么?企业里所有的一切,你的团队、你的产品、你的市场……由心造。谁的心?你的心。让发心回到正道,外界慢慢就好了。所以,未曾做事先调发心,发心调不动,我们做事的障碍就很大,因为障碍我们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发心,而你自己又不向内看,没有觉察到发心有问题。

稻盛和夫先生为什么要花6个月时间来调整发心?因为他知道,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也是所有功德的根源。一切功德从这里出现,一切问题从这里出现。有发心,知过就能改;没发心,过错就会略过。百姓已经遭遇疫情了,还要打嘴仗,诬陷他人,这是发心吗?话一说就已经露出了破绽。不是话说错了,是心发错了。

人骗人,骗一时;心骗人,骗一生,别人骗我们只能骗一时,我们的心却能骗我们一辈子。一辈子不知道哪里错了,但如是因,如是果,命运最终结果是对我们发心最后的见证。发心对了,我们的晚年一定是好的;发心不对,晚年就困难了。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谨慎,没有让步的空间。

找到这样的发心,恪守这样的发心,经常审问自己的发心,这样度过一生,你就会发现,你的整个人生变得非常美好。

在别人看来,你可能会有一些累,有些不容易,但你会发现,每一年你都在成长,智慧在开启,德日进,过日少。你就像一棵蓬勃成长的树一样,枝繁叶茂,能感受到生命勃勃的生机。

人活什么,就活一个发心。有了发心以后,如立志、目标、梦想,这些都是一体的,发心握住,其他就都对了。

发心是我们生命的奥秘,不知道这个奥秘,一生输赢不知道,或者输,或者赢,蒙着走。

有人没有发心的事业也做得很顺,这是为什么?第一,还没到终点,胜负难料;第二,你看不见他带着多少福德来的,人与人比不了。有人不读MBA,没学习过管理也能发大财,你相信这种事吗?但是他没法立言,拿不出思想,拿不出经验,无法传给后人,后人学不来这个东西,只有思想可以传给后人。 lJnKaDP6XWLJjPlP2hLvEu6vKSY5O5RqzBDEa7JQgs2t88KFsaUe+WEXD23G6Y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