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二十余年来,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在宋明理学,特别是对阳明心学以及明代思想情有独钟,写了几本专著。从《阳明后学研究》(2003)、《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2003)经《罗汝芳评传》(2005)到《泰州学派研究》(2009)等,终于完成了明代心学思想研究的初步规划。本书则将审视角度延伸至明末清初的思想状况,考察当时的士人乡绅对早期中国文化传统中“善恶报应”、“德福之道”等问题的思考,所涉问题领域则是后心学时代或可称为“后16世纪”的哲学、伦理以及宗教等问题,目的在于揭示当时正随着《功过格》等宗教伦理书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有不少儒者开始将社会伦理问题诉诸宗教领域来展开思考以及论述;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对于儒学宗教性及其世俗化等相关问题的思考,更是为了促使今人重新省思宋明以来,近世中国的行善思想在当代社会有否可供汲取的资源。关于本书研究的方法、取径及问题缘起,在本书“导论”中会有较详的探讨,这里我想说明本书撰写、集结的过程。

本书由各篇专论组成,共分九章。由于撰述时期各异、论述主题不同,因此写作手法略异,或以个案为经、问题为纬,或以问题为经、个案为纬;审视角度亦每有异同,既有观念史,又有思想史、社会史的观察方法,核心关怀则在于近世中国的儒学传统特别是明清思想转向之际,道德与宗教究竟有何关联,又是如何互动的等问题。这样的研究对我自身而言,与以往所写的几本专著的研究路径有很大差异。当然这种研究取径与研究对象有着莫大关联,就是说本书的问题意识是直接根源于研究对象,是在进入原典文本之后逐渐形成的。概而言之,我的意图并不在于对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的整体历史图像的复原,而是通过对某些重要问题及典型人物的具体考察,尽可能历史地展现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余年近世中国的道德文化、行善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某些值得关注的思想面相。

本书的酝酿,其实在我阅读明代文人的一般文献(主要是文集类),从事明代思想问题研究时既已萌发,不过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至落笔撰写,则已相隔了三年有余的时间。自2007年初开始,约经半年而撰成《颜茂猷劝善思想研究》八章(但由于本书编排之际发现其篇幅大大超出预料,故仅取两章,即本书第四、第五两章,其他部分只能暂时割爱)。此后的写作或断或续,至2008年初大致完成本书第五至第八各章,补上“导论”(原为“自序”之一部分)及第一至第三章(原为全书“导论”之一部分,今析为三章)则已是2008年7月左右,最后第九章“结语”则最终完成在2008年底访问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的一周以后。当然此后对全书又有难以计数的增补修改,尽管如此,仍无法完全满意,这或许是研究者的一种宿命。由于写作时辍时续,因此章节设定、行文风格不尽一致,随文注释、观点表述等或有重复,这些是要读者谅解的。全书的问题仍有很多,祈望得到读者的指教。

在此次撰写过程中,一改以往只顾埋头写作而懒于改成论文发表的习惯,有些章节随时以论文形式向杂志投稿,也有一些文章在国内国际的相关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些论文如下(以本书章节为序,发表时多有删节,本书已恢复其原貌,且有较大幅度的修订):

(1)《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本书第一章),发表在《复旦学报》2008年第6期(2008年12月)。

(2)《晚明心学与宗教趋向》(本书第三章),发表在《云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

(3)《晚明时代儒家伦理的宗教化趋向——以颜茂猷〈迪吉录〉为例》(本书第四章),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学刊》创刊号(2009年3月)。本文曾在2008年5月16日台湾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传统中国伦理观的当代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口头发表。

(4)《“证人社”与明季江南士绅的思想动向》(本书第六章),全文发表在《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1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文献中心《明清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5)《明末清初太仓地区的道德劝善活动——以陈瑚、陆世仪为中心》(本书第七章),全文发表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第23卷(2009年6月),本文曾在2008年9月6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的“江南与中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口头发表。

(6)《“事天”与“尊天”——明末清初地方儒者的宗教关怀》(本书第八章),全文发表在台湾清华大学《清华学报》2009年第1期(2009年3月)。

在此谨向以上各杂志社及会议主办者、匿名审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和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教授的热心支持,使我得以利用两院学术交流计划,于2008年12月中旬至2009年1月底作为访问学者访问台大高研院,台大图书馆及“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所购藏的丰富图书资源,使拙著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顺利杀青完稿。

吴震
2008年8月一稿
2009年1月二稿
2009年8月三稿 kiaRGHVyDAvo+9GNUqr5GJDuelPWB6sWzBvSUFGhrptOOBtwrgJXqVhqfU5UNih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