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法与书写姿势的演变

张朋川

书法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与日常起居的建筑就有很大关系。中国房屋设计和外国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埃及房间设计比较高,因此埃及人较早使用椅子,而中国早期的房间设计是横向发展,房屋较矮,因此人们采用席地而坐或跪坐。这种习惯到了宋代才发生变化。我们探讨文字要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但是到了楚国时期毛笔和竹简开始出现,竹简出现后,人们可以在上面书写,因此先有毛笔再有了竹简。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多次重要的变化,影响书法风格的变化有很多的因素,包括以上因房屋建筑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坐姿变化,以及书写用到的笔与竹简等,这些都对书写姿势产生了相应改变,进而对中国书风的改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战国秦汉至唐代,人们写字时采用席地跪坐的姿势,以左手执简,右手握笔书写。在晋永宁二年(302)对坐书吏青釉瓷俑上,两个书吏都作跪坐状,一个左手指简,右手执笔,毛笔和简的相交角度为45度的斜角;另一个手中捧着简册。

由战国到东晋,竹木制成的简牍长期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汉简的长度为当时的1尺,长约23—24厘米,宽1厘米左右,每根简竖写仅容20字左右,字的长和宽度各为8毫米左右。

书写汉简的毛笔是一种硬毫短锋笔,甘肃省博物馆藏刻有“白马作”铭文的汉代毛笔,笔头短而端尖,以较硬的黑紫色兔毫毛作柱,外覆一层黄褐色毛。

现在时兴的握笔法,是由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对向执住笔杆,又以无名指和小指并排抵住笔杆。但以这种执笔法在狭长木简上写隶书小字时,毛笔与木简呈垂直的角度,在转折时会妄生圭角,仔细观察汉简的隶书墨迹,是以偏锋和中锋并用,如用现在的执笔法是很难操作的。

另一执笔法,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执笔,以中指和无名指并抵于笔杆之下,在手持有木简上书写时,毛笔和木简呈45度相接,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偏锋,能顺势写出精到的虎头凤尾,还能写出汉隶以侧锋拂“点”的特色。

这种握笔姿势不仅用于汉代写木简时,在南北朝、隋唐时在纸上书写时也沿用了这种握笔姿势,相传为阎立本的《北齐校书图》,一群老者正执笔校书,他们的执笔姿势都是以大拇指和食指握笔,以中指、无名指并抵来书写。

安西榆林窟第25窟中唐壁画《弥勒下生经变》中的写经图,绘看写经生正握笔在置放于桌面的经卷上书写,握笔姿势是以大拇指和食指执笔,其余三指抵笔,是这种握笔姿势有确切年代的较早图例。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五代纸本《佛说十王经图》,冥王手执毛笔,握笔也是同样的姿势,故宫藏五代周文矩作《文苑图》,图中执笔姿势与上述绘画中写字者的执笔法相同。

南宋时期很多的绘画,其中握笔者仍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握笔法,以此可认定南宋时期仍然是用这种大拇指和食指执笔法。

不仅是古代中国,如今日本人写毛笔字仍使用这种执笔法,是沿用唐代传入日本的笔法,日本京都寺庙中仅存的北宋杭州元熙照律师画像,画像中也是以大拇指和食指执笔,其余三指抵住笔杆。

书法条件的第一次变化是在东晋时期,以轻薄的纸张代替了厚重的竹简,起初还把纸持于手中书写,后来将纸平铺于桌子之上书写。

书写条件的第二次变化是桌椅的出现,人们由跪坐书写变为垂足坐姿书写,最早的写字人坐在凳上在桌面书写的是上面提到的中唐壁画中的写经图。

至北宋时期,汉人并不席地而坐,而是垂足坐在高凳椅上,相应的高大的桌子代替了低矮的几案,河北巨鹿出土的北宋木桌,高85厘米,桌面长88厘米,宽66.5厘米。

对北宋书法产生影响的另一因素是长锋软毫的出现,笔锋显得松软虚散,使侧锋写字的难度增加,促使写字时对毛笔中锋的使用,故将毛笔垂直地正好对桌面上的纸书写,促使采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握笔,以无名指抵笔的执笔法。

大幅立轴书法作品的流行,使书法家还采用了悬笔中锋书写的姿势,南宋时期出现了供观赏的条屏或立轴书法。

明代万历年间,江南地区纷纷营造豪宅,在高大的厅堂中悬柱大幅中堂字画,中堂字画的映衬不断增加,中晚明的书法家写下了一批巨幅作品,常州博物馆就收藏了长347.9厘米的明代行书。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书写两米以上的巨幅立轴,不仅要悬腕,悬肘,而且要站立,以悬笔中锋来书写。

悬笔中锋书写是以整个手臂为半径,运笔时能尽到最大力度,清代高凤翰曾绘一老者端坐椅上,悬笔中锋进行书写,到了清代,以中锋写字已成时尚,甚至使用中锋书写成为判断书法优劣的标准,使用了一千多年的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的执笔法,已退出执笔法的主流位置。

(苏州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邵婉听课整理) vNekDr4fq2qm8ZAP2T5wRY8uHB48XSvOJFmiIPYBTW9lBZDSrGZIkMW3ogDEz3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