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民俗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

第三个层面,即哲学层面。由此观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起点和思考原型。民俗追根溯源,就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这个原点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往往却没有意识到。

比如,南方的“南”,现在作方位词使用,过去它却表示一种民居的样式,即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曾普遍存在于江南河网地带的水稻区,它模仿鸟巢,建造在树上。所以在甲骨文中,“南”字的形态就是这种建造在树上的房屋,这是先民最初的思想和思考。再如,上海所在的“吴越地区”为何称为“吴”?简单地说,“吴”就是“老太太”,是一个族群中最年长、最有威望的女性。这个称谓至今还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反映了古老的信仰习俗称谓,以及母系社会的女性崇拜。说个笑话,大家都知道,上海人有两个厉害,妻子厉害,舅舅厉害。但舅舅有时很容光,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笔者就有亲身体验。一次在家吃饭,母亲指着我二妹妹说她没有管好儿子,读书不好。妹妹就说:“是啊,我是没有管教好啊,可人家都说这是舅舅的责任。”我一听,慌忙笑道:“哎呀,你一没叫我辅导,二没叫我帮什么,我好像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吧?”可是,妹妹却一本正经地讲:“人家都这么说,舅舅没买书包,所以我儿子读书不好。”这个“人家说”,正体现着民俗中无形的俗信。饭后,我对妻子说:“走吧,买书包去吧。”到了第一百货商店,买了一个书包。走出来却发觉不对,我有四个妹妹,小孩都读书了,这买了一个,以后又有人说我没买书包怎么办?赶紧回去。营业员还以为书包有质量问题,后来听我说要再买三个,高兴坏了,说“这样的舅舅真好!”其实,这就是民俗俗信的力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知不觉地顺应着这无形的民俗。

民俗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思想影响很大。例如日本民族性的问题。对于日本这个民族,现在似乎有很多批判,但依笔者之见,这些批判尚不彻底。据笔者在日本十多年调查的实际感受,窃以为该民族一部分人的特点就是缺乏“恶”的概念。这对中国人而言好像不可思议,却也不难理解。譬如,我们都知道纳西族风行“阿注婚”,也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因为他们没有“婚”的概念。而日本民族则是没有“恶”的概念。笔者是通过研究其神话系统——民俗文化的解码密码——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举一例来说,中国古代有一则金鸡传说,说一个穷苦人到山里,看到一只山鸡快要死了,很可怜,就把随身带的一点口粮给它喂了一点。山鸡吃后活过来了,很感激他,给他下了一个金蛋,然后飞走了。后来他有困难时,金鸡还是会飞来给他下金蛋。不过这个穷苦人不贪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找金鸡。可是后来这事被一个地主知道了,地主就去把金鸡抓来下蛋。金鸡拉了一泡屎,飞走了,地主去追,追到悬崖边摔下去摔死了。故事宣扬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其他的情节都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故事里的金鸡不下金蛋,而是变成了一只黄金做的鸡,谁拿到谁就发财了。最典型的版本是讲一个和尚拿到了金鸡,然后他借宿在一户人家中,半夜里他拿出金鸡来看,被主人发现。主人夫妇俩合谋将和尚杀害,抛尸河中,占有了金鸡。令人惊讶的是,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见,日本人似乎没有“恶”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真正理解日本这个民族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民俗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民俗归根到底是“人俗”。人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也有文化的生命。人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复合体。如果生物生命的基因是DNA,那么文化生命的基因就是哲学层面上的民俗。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必须了解自己的民俗;要了解其他民族,也一定要能够解析他们的民俗。唯有如此,才能够知己知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俗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2.为什么说民俗又是一种文化模式?

3.民俗为何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 dJVCSeouZ1HXRADtm2r23nLul+/79v/9KF13JR4RjeO8JddHZOaLIKnlxA9aA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