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程式化的规矩

说民俗是不成文(法)的规矩,并不是说它形态的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相反,它作为一种规矩,自身的展现总是程式化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民俗规矩在实施过程中,是以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出现的。所谓行为模式,即是行为方式的模式化。如果某些行为方式具有重复性、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我们可以说这种行为方式是模式化的。像前面所讲的作为理发店招牌的幌子,这种招牌民俗,不是“塞到篮子就是菜”,胡乱用什么充充数就可以的。幌子虽因行业不一而呈千姿百态,不可胜数,但它还是有“律”可循的。幌子作为招徕顾客的独特规矩,自有自己的模式。幌子一般分为“常年型”与“季节型”两大类。常年型又可分为三种:形象式、象征式、实物式。所谓形象式,就是以商品的形象化形式来表意。如在我国北方,饮食店铺一般都挂“罗圈幌”——上面有三根绳,糊白纸毛,上下均有白纸或粉纸剪成的纸花,这是“烧卖”与“花卷”的形象。中间有一道罗圈则代表筛面的竹箩与蒸馒头的笼屉,下面是难以计数的纸条(目前,多改用塑料),表示下锅煮沸的面条。这种幌子还分“红”“蓝”两种,红色表示“太教(汉族)的饭铺”,蓝色则表示专供回族群众用餐的。此外,铺前的幌子多寡还提示店铺供应的品种和规格。挂一个“幌”那是饺子馆、包子铺。挂两个“幌”那是卖家常便饭、中型和菜的一般酒家。如果门前有四个幌,那是专营名菜酒席的大店、名店了。

形象式幌子,过去各类商店用得最多。专营绸缎布匹的铺子,常挂的是宽一尺、长五尺的绸缎幌子,俗称“大布幌”,现在几近销声匿迹。专售药品的铺子,挂的是一对“膏药幌”——每个幌子是四块画有膏药的方形木板(或铺板),下有双鱼标记。“膏药”代表“名贵药材”,“双鱼”醒目,表示“老少无欺”。

象征式幌子,就不是以商品的具象出现了,而是以它物来暗示。如浴室、澡堂无法将赤身裸体男女沐浴图挂上,一般挂红灯以示“日夜营业”。干果食品店,南北货物众多,很难用某一样来代替。民间就采用了“八仙幌”——四块木牌双面彩绘的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八仙”人物形象,象征本店经营“四时贡品、八味糕饼”。

实物式幌子,即是卖啥,挂啥,做什么,挂什么。修理自行车的小作坊,门口常挂旧的自行车轮胎,以示经营的行当。所谓季节性幌子,那是应时应景的,如时逢中秋,店门口挂起特大月饼图案、月饼盒子等。重阳节挂起各式糕团干点幌子。上述幌子的样式,都是民众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长年累月,逐步积淀,得到行业和顾客共识的行为模式。每一行当的幌子,不是随意的,均有固定的程式化规矩。

二、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招式。民俗作为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展现中,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套式。像“幌子”民俗,因行业、品种、季节等的不同,而有相异的动作、样式。即使是同一行当,同为饮食店,供应面食的小吃店与供应酒席的大店,决不会相混淆。不少民俗事象的套路招式,起、承、转、合,还相当繁琐。如传统的男女结亲,婚俗的步骤按部就班就有一大套。以上海浦东为例,一门亲事,大的环节有拿八字、调帖、话过门、话好日、填箱、拿嫁妆、娶亲、洞房花烛。每个大环节中尚有众多小环扣,女家允亲调帖后,男方需择日话过门。所谓话过门,即是由媒人出面说道,约已允亲的姑娘上男家认亲。那天,男家要办几桌酒席,把长一辈的亲戚都请来。定亲的姑娘在媒人陪同下到男家,由媒人介绍一一见过男家长辈。而姑娘本人并不开口,一切由媒人代言应酬。男家长辈届时还得给“叫钿”(即见面礼)。吃过饭,姑娘由媒人陪送回家。未婚姑娘见过男家长辈后的第二天,即要“还望”,由她出面置礼品再到男家,对付出过叫钿的长辈都要回赠一两样礼品,以表孝敬。“还望”后两三天要“邀还”,由未来的婆婆或姑姑出面到女家邀请,领未婚姑娘到男家,当夜住在男家(不与未婚夫同居,一般与未来的婆婆或姑姑住),这样,未婚姑娘在形式上成了“过门媳妇”,俗称“通脚媳妇”或“毛脚媳妇”。至此,“话过门”俗规才算完成。在旧社会,孩子十来岁,有的甚至五六岁,就有人开始为他(她)们提亲说媒了,在浦东农村,女孩子出八字并非郑重其事的事情。一个女孩家出十张八张不足为怪的,有的多至上百张,犹如现代印相片,请人留意找对象一样,从这种目标甚不集中的拿八字、排八字到洞房花烛、秦晋之好,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只要婚礼还没举行,一些婚俗环扣就得一点一画进行下去,不能有一点折扣。若少了,小则众人非议;大则婚姻受挫。直到今天,当地俗规,没请酒发糖,即使早已法律登记好婚姻手续,也不算结婚。在一些老眼光中,这种结合,如同“私合”,不屑一顾。以至当今一些男女,自由恋爱,定下终身后,再按传统婚俗程序补办各种仪式。

在生活实际中,这些具有一定程序和套式的行为模式,往往通过仪式化而固定下来,成为一定的俗礼。如传统婚俗中的六礼:纳采、纳吉、问名、纳征、请期、亲迎,探根溯源,就是这种仪式化的产物。其他传统的丧俗、节俗、食俗、交际习俗等的礼仪特征,也是如此,都有自己固定的套路招式作基础的。

三、具有一定质的规范性。民俗行为模式程式化的另一特点,即是它的程式中包含着特定的内涵意蕴。也就是说,一招一式代表着某种意味,这都是众人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例如西南一些苗族妇女在春季传统歌会上,跟未婚的少女一样,可以与青年男子唱酬情歌,以歌“谈情说爱”。但是,这是“逗乐”、“闹玩”的。那么,谁是情窦初开、等待情郎追逐的姑娘?谁是与情意急切的小伙子开玩笑的青年妇女,光凭歌声是难以鉴别的,可当地的小伙子们还是很容易区分。说穿了,也很简单,凡是青年妇女在此场景中,腰际佩有一串钥匙,暗示求爱者不能当真的,她已经“有主”了。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自控系统,也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某种程度上,也是程式化行为模式的一种形态。譬如火箭发射的指令程序、空间飞行的姿控编码等等。民俗的程式化行为模式与自控系统的程式化行为模式的差别,前者是意蕴,后者是指令,前者靠人行为的仿效传承,后者靠电路的预制启动。前者行为的外表与内涵只有在俗成共识中一致,后者的一致完全靠预定程序的设置。如前面所述,苗族青年妇女腰际的一串钥匙,它在生活中本是一种开锁的专用工具,在歌会特定场景中,则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这是多少年来,这些地区苗族青年男女在对歌谈情中,共同认识沉积下来的,并在歌会实践中,以共同行为传递传承的。挂串钥匙外表是生活实用的需要,在歌会场景中,却有了新的质的规范性。它是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喻指女子已有“开锁”人的意蕴。这种行为模式程序质的规范性,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共同生活的人的共识,这对缺乏文化背景制约的电脑来说,是难以胜任的。

不仅如此,这种规范性还表现在只有当民俗作为程式正式展开时,才真实显示出来。平时把酒洒在地上,不算什么,可当在祭地时,主祭人把酒洒在地上,那是向大地神灵奉献,祀求福佑。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食品工业也发达,月饼随时可做、可售、可吃。但是,不到农历八月市场上很难见到有月饼,即使有,也鲜有人问津。时临八月中秋,人们便蜂拥至商店,争购月饼,中秋一过,月饼柜台又冷冷清清,大批月饼不得不以“过时商品”降价处理。这种情况在上海,近几年,年年如此。

总之,民俗在另一个角度,则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规范的程式化行为模式。 LK/Ddh1Tf0rpIX4Lmskgo+FjKyAFOQrMPqyZKEq7OuAsS802l1FXYMudhGljot2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