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咸阳与郢的联系及“秦客公孙鞅”使楚

春秋时期多见秦人和晋人通婚的情形。所谓“秦晋之好”,反映了区域文化史和婚姻关系史的一个特殊的侧面。

秦国和楚国也有特殊的关系。两国的发展路径,也有相似之处。

来自东方的秦人最初的根据地在西汉水上游,今天甘肃礼县地方。后来因畜牧业经营的优胜,进入汧水和渭水交汇的地方,又借助两周交替的契机,控制了关中平原西部,立国后逐步向东发展。

据清华简《楚居》透露的资料,有的学者认为,曾经集结于今鄂西地区的楚人也曾经在秦岭南北活动,后来循丹江进入江汉平原,成就了建国事业。

秦人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获得早期发展的条件,又转向黄河流域。楚人由长江流域可能也曾进入黄河流域,再由丹江水系南下江汉。秦国和楚国,前者在西面,后者在南面,曾经分别形成对中原国家的威胁。

秦国和楚国地域亲近,关系特殊。正如战国游士所说,“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正是在楚“与秦亲”的形势下,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姓楚国女子出嫁秦国。

秦楚通婚,其实久有传统,张仪曾建议楚怀王:“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史记》卷七〇《张仪列传》)。此前则有楚平王使人往秦国为太子娶妇,得知“秦女好”,竟然“自娶秦女”,“更为太子娶”的故事(《史记》卷四〇《楚世家》)。这一情形,后来导致楚平王父子的矛盾以及伍奢家族的悲剧,进而引发了楚国的国难。

著名的嫁为秦妇的楚女,又有后来成为秦孝文王后的华阳夫人。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继承人。吕不韦进行政治投资,支持异人谋求成为王位继承人的机会。他让异人穿“楚服”谒见“无子”的华阳夫人,果然博得其欢心:“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异人“楚服而见”直接导致“王后悦其状”并更其名为“子楚”。

吕不韦以“使楚服而见”的巧妙策略,成功地撩动了华阳夫人潜在心底的思乡之情。

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姓女子由楚入秦,应当是通过武关道进入关中平原的。武关在今陕西商南。武关道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河渭地区和江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道路。

武关道作为联系秦、楚的交通通路,同时因行经的丹江川道形势重要,曾经为秦、楚反复争夺。

武关道上曾经发生很多秦国与楚国之间生动的历史故事。

楚平王信用佞臣无忌,逼太子建出亡,杀害直臣伍奢及其子伍尚。伍奢另一子伍员即伍子胥被迫流亡国外,后来率吴军伐楚,击败楚军主力,占领楚都郢。传说伍子胥以鞭尸方式为父兄报仇。传统戏曲中,高文秀《伍子胥弃子走樊城》、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吴昌龄《浣纱女抱石投江》、李寿卿《说鱄诸伍员吹箫》等,都是讲述这段故事的。当伍子胥率吴军破楚后,楚臣申包胥往秦国求得救兵,终于使楚复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统剧目中有孟称舜《二胥记》,明崇祯刊本,记述了伍子胥覆楚,申包胥复楚的事迹,标目有“孝伍员报怨起吴兵,忠包胥仗义哭秦庭”字样。对于这段历史,《史记》卷五《秦本纪》有这样的记载:“(秦)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本来应当是楚太子建的妻子,后来为楚平王所霸占的“秦女”,是经由武关道自秦国至于楚国的。二十年之后出发救楚的秦军“五百乘”兵车,也是经由武关道自秦国至于楚国的。秦都咸阳和楚都郢,因武关道实现了便利的交通。

唐人胡曾的咏史诗《秦庭》于是写道:“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至于“申包胥来告急”,自然也是经行这条道路。

申包胥求救于秦的情形,《左传·定公四年》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终于使秦哀公感动,秦师于是出征。对于申包胥这次武关道之行,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用这样的语句形容,“山遥水远路三千”,“晓行晚宿无辞惮”。

申包胥求救成功,按照文学家的表述,秦国国君的说法,竟然也与这条古驿道上的交通设施“驿亭”“邮亭”有关:“有楚大夫申包胥前来借兵求救,某坚意不允。不意包胥在驿亭中,依墙而哭,七昼夜不绝,遂将邮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我如今要借兵与他。”

武关道是上古时代联系秦地和楚地的重要通道。由江汉平原至关中平原,这是最方便的路线。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曾经论证,此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北归及三十七年南游之途也”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之行,得到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廿八年】,今过安陆”(三五贰)的证实。 其实,在实现统一之前,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王游至郢陈”(《史记·秦始皇本纪》),很可能也经由此道。也就是说,这条道路秦始皇或许曾三次经行。秦末,刘邦由这条道路先项羽入关。由《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南阳西通武关”可知,因南阳地方“成为当时联络南北地区的最大商业城市和经济重心”,这条道路形成“交通盛况”。

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发生重要作用的另一件实例,是汉景帝时代周亚夫出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事迹。汉文帝曾经视察周亚夫屯驻的细柳营,体会他治军之严,曾经感叹道:“嗟乎,此真将军矣!”于是汉文帝临终时,对于太子有周亚夫可以在危难时将兵的告诫。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后即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面临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任用周亚夫为太尉,作为最高统帅,往东方平定叛乱。周亚夫乘坐当时驰传系统中等级最高的“六乘传”出发平叛。“六乘传”见诸史籍只有两例,另一例是汉文帝以代王身份入长安继承帝位时,也曾经乘坐“六乘传”(《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周亚夫行至长安以东的霸上,赵涉阻挡车队,劝告说:吴王长期以来财力雄厚,豢养一批敢死之士。现在知道将军将要东行,一定会派遣间谍刺客潜伏于殽山、渑池地方的崇山险道之间等待。而且兵事神秘,军机不宜泄露,将军何不由此折向右行,走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南),抵雒阳(今河南洛阳),行程相差不过一两天,至雒阳后,直入武库,击鸣鼓,东方诸侯闻之,将以为将军从天而降也。赵涉的建议,不仅能够避开吴王派遣的刺客,也有益于保守军事机密,可以予叛军以突然的震撼。太尉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建议,从武关道迂回抵达雒阳。他派人搜查殽山、渑池之间,果然发现了吴王派置的伏兵。周亚夫以赵涉建议的正确,向汉景帝推荐,任用他为护军。

作为一条重要的道路,“武关道”这一名称的出现,最初见于《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的记载。王允看到董卓扰乱朝纲,祸害社会越来越严重,于是密谋诛杀之。他建议任命护羌校尉行作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一同率兵出“武关道”,这次军队调动以讨伐袁术为名,实际上是准备分路征董卓。但是这一计谋似乎被董卓识破,计划没有能够实现。

另一处记载,见于《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其中写道,蓝田人刘雄鸣在东汉末年的动乱中聚集了武装力量,被州郡地方政府任命为小将。为马超击破后,归顺曹操。曹操建议朝廷拜为将军,希望他召集部党,安定一方。然而其部党不愿意归于曹操,于是又叛离。其力量逐渐壮大,有众数千人,控制了武关道口。最终为夏侯渊击溃。

在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姓楚女出嫁秦国大约300年后,在中国历史上也许知名度更高的另一位楚女,也经过这条道路从楚地来到关中长安。她就是远嫁匈奴的王昭君。王昭君至长安入宫,沿途应满足高度缜密和绝对安全的要求,必然依赖驿传体系的交通保障。经行武关道应当是合理的选择。而武关道的通行条件,当时达到最高等级的水准。

作为许多位出身楚地的美女北上的通路,武关道上经历过丽人的倩影,飘荡过脂粉的香气,也保留了若干珍贵的历史记忆。

主持成功变法的政治家商鞅,封地就在武关道上。陕西丹凤古城镇发现的战国古城遗址,经调查发掘,确定是商鞅所封商。

商鞅进入秦国执政集团上层之后,曾经制定法律,操作行政,也曾经率军作战。但是人们可能会忽略他在外交方面的表现。从考古发掘收获的楚简资料得知,他曾经作为使节出使楚国。

“客”的出现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表演,是东周时期重要历史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社会交往史由此进入一个活跃的阶段。楚简发现“秦客公孙鞅”“秦客公孙紻”简文,对于了解商鞅的个人表现,以及当时的秦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秦国强势政治人物商鞅曾经至楚国活动,史家前所未知。我们对于秦楚交往的密度和热度,因此可以有新的理解。

《战国策》中“客”的身份,可见“秦客”“楚客”“燕客”“梁客”“魏客”“韩客”“卫客”“晋鄙客”等。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也出现“秦客卿”字样。而多有苏秦事迹的记述。而苏秦就是以“客”的身份游走各国的。他还曾经“亡走齐,齐宣王以为客卿”(《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战国纵横家书》有《苏秦谓陈轸章》,说到“今者秦立于门,客有言曰:……” ,《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与此对应的内容则说苏代事,其文字作:“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

在有关“客”的历史遗存中,“秦客”的活跃,有醒目的表现。

《吕氏春秋·应言》:“魏令孟卬割绛、汾、安邑之地以与秦王。王喜,令起贾为孟卬求司徒于魏王。魏王不说,应起贾曰:‘卬,寡人之臣也。寡人宁以臧为司徒,无用卬。愿大王之更以他人诏之也。’起贾出,遇孟卬于廷,曰:‘公之事何如?’起贾曰:‘公甚贱于公之主。公之主曰:宁用臧为司徒,无用公。’孟卬入见,谓魏王曰:‘秦客何言?’王曰:‘求以女为司徒。’孟卬曰:‘王应之谓何?’王曰:‘宁以臧,无用卬也。’”此说“秦客”,即秦王指令“为孟卬求司徒于魏王”的起贾。《孟子·公孙丑上》:“……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赵岐注:“隐遁之辞,若秦客之廋辞于朝,能知其欲以穷晋诸大夫也。”焦循疏:“秦客廋辞于朝事,见《国语·晋语》。”《国语·晋语五》写道:“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这里所谓“秦客”,也是执行外交使命的国家代表。

《战国策·西周策》“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迎之以卒,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关于樗里疾使命和职任,虽然只言“秦令”或“秦使”“以车百乘入周”,而出现在周王室面前,且在国际关系中形成影响的形象,是“秦客”。《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此“秦客”,应当也是当时活动于“荆”的秦国代表。

江陵秦家嘴楚墓M1、M13、M99都出土竹简。发掘者认为,“其下限年代当在战国晚期早段,即公元前278年以前。” M1出土的第1简可见“周客”。M99第15简:

秦客公孙鞅聘于楚之岁,八月庚子之日,野以其有病之。

据晏昌贵的判断:“‘公孙鞅’即‘商鞅’,……此条纪年当在前356年至前340年之间。”

江陵天星观1号墓出土竹简也有记录“秦客公孙紻(鞅)”曾经在楚地有所活动的简文:

秦客公孙紻(鞅)闻(问)王于 郢之岁。

前例称“秦客公孙鞅聘于楚”,此言“秦客公孙紻(鞅)闻(问)王”,应当都是作为国家外交代表从事着高层次的活动。

这两条简文,提供了反映商鞅以“秦客”身份在楚地活动的重要史料。商鞅很可能由武关道入楚。 经过他的封地商邑 ,交通最为近便。

简文出现的“秦客公孙鞅”、“秦客公孙紻”,应当就是商鞅。《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史记》多称其本名“公孙鞅”。《史记》卷三七《卫康叔世家》:“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入秦。”《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卫公孙鞅为大良造,伐安邑,降之。”《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夫公孙鞅之事孝公也,极身无贰虑,尽公而不顾私。”

《史记》中,“商君”48见,“卫鞅”24见,“商鞅”7见,“公孙鞅”6见。虽然“公孙鞅”出现最少,但却是他的本来姓名。即《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所谓“名鞅,姓公孙氏”。

楚简所见“秦客公孙鞅”“秦客公孙紻(鞅)”,记载这位秦国权贵,也是秦国行政最高决策者,曾经“聘于楚”,“闻(问)王于 郢”,即前往楚国有所活动。这应当是秦楚外交史的珍贵记录。战国史籍未见相关记载,而出土文献保留了秦国与楚国交往史迹中这非常重要的一页。

战国时有“天下莫强于秦、楚”(《史记》卷七八《春申君列传》)的形势判断。秦国和楚国地域亲近,关系特殊。正如战国游士所说,“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史记》卷七〇《张仪列传》)。而楚有多“与秦亲”的历史表现(《史记》卷七〇《张仪列传》)。虽频繁争战,亦往往交好。在新的资料支持下研究秦楚外交史,应当可以取得新的认识。

所谓“秦客公孙鞅聘于楚”以及“秦客公孙紻(鞅)闻(问)王于 郢”,说明身份为“秦客”的公孙鞅参与了楚国高层政治生活。

有关商鞅历史表现的研究论著都没有说到他曾经活动于楚国的事迹,这是因为史籍记载有限的缘故。杨宽《商鞅变法》言“商鞅诞生于卫国”,“入秦”,“东伐”。 谷滋《商鞅简介》也只说他是“战国中期卫国人”,“到了秦国”,“在秦国变法”,曾经“东伐魏国”。 郑良树《商鞅及其学派》说,“对秦国及秦朝而言,没有什么比商鞅及商学派更重要了。”对于商鞅事迹,指出:“在国内,开发全国经济,动员全国生产力量,又提高法治及法治效能;在国外,发动军事战争,消灭山东六国。” 涉及“山东六国”,显然只是概说其战略方向。而称其学派为“商学派”,提示了其封地为“商”的标志性意义。而“商”正位于秦楚曾经先后用心经营的丹江通道上。有的论著列录《商鞅的年表》,只记述了他在魏国和秦国的行迹 。出土楚简“秦客公孙鞅”“秦客公孙紻(鞅)”文字因此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秦史与楚史史料价值。 GC7Hv714yfPGZvveq98uZTaUQgrVNCfPh+frotGyNMeJq9PButsQXfi50TM1MJ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