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地理标志具有相关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地理名称之所以能成为地理标志,其关键原因在于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赋予了商品独特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因此,地理标志的本质特征在于,地理标志所指示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

(一)自然因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充分表明自然因素与产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自然因素是指产地内的环境、气候、水源、土质等地理条件。它们无不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与种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气候是自然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普洱茶”为例,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适宜的气候为普洱茶的生长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两地山水相连,大部分县(市)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在80%以上,具有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全境海拔在300—3400米之间,山地面积占95%以上。该地区内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受季风影响的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为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一片绿洲。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正是在这种适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得以产生。

【实务探讨】

葡萄酒与气候

气候是葡萄酒风土概念中的关键要素。由于气候特征的差异,同一地区,同一品牌的葡萄酒在不同年份的口味和品质不尽相同;同样的年份,不同地区的葡萄酒口味和品质也不尽相同。

气候的差异会影响一个区域内所种植的葡萄品种。在气候较为凉爽的区域,由于光照不够,温度也相对较低,人们往往会选择种植果皮较薄、糖分含量低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霞多丽(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等白葡萄以及黑皮诺(Pinot Noir)和西拉(Syrah)等少数红葡萄。而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区域,为保证葡萄酒拥有结构良好的单宁,人们通常会选择果皮较厚的酿酒葡萄,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马尔贝克(Malbec)和佳美娜(Carmenere)等。

气候也会影响不同区域内葡萄品种的口感和风格。来自冷凉地区的葡萄具有较低的天然糖分和较高的酸度。这些葡萄酒可以被描述为优雅、细致和新鲜,往往具有黑醋栗、覆盆子、酸樱桃和青苹果这类高酸水果的味道,并富含草本气息。而温暖气候下的葡萄酒酒体更加饱满,口感比凉爽气候的葡萄酒更加厚重,其酿酒葡萄较高的糖分含量可以转化为较高的酒精度,并拥有良好的陈年潜力。这些葡萄酒的颜色也较为深邃,蕴含着香料气息和黑色水果的香气,比如樱桃和李子,有时也会带有干果的风味。 以赤霞珠为例,来自波尔多冷凉气候下的赤霞珠,通常具有草本清香、咸鲜味、浓重的矿物味以及更干涩的单宁。而种植于温暖气候下纳帕河谷的赤霞珠,则失去了草本味道,并呈现出成熟的黑莓味,单宁也变得更为柔和。

土壤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它对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重大影响。以“贵州茅台酒”为例,它被誉为我国名酒之冠,并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造就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茅台镇的紫色钙质土壤。此种紫色土酸碱适度,砂石和砾石含量高,土质松软,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是茅台酒生产的重要基础。首先,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的紫土层流入赤水河中,形成了酿造酱香酒的宝贵水源。其次,这种紫色土还影响了酿酒原料——小红高粱,促进高粱系统的物质转化与元素迁移。最后,以这种紫色土为原料的窖泥,在发酵液的浸润作用下微量元素也发生了迁移现象,赋予茅台镇原生态酱香酒丰富的健康因子。

【实务探讨】

葡萄酒与土壤

土壤是风土概念里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葡萄酒风格的最主要因素。波尔多五级庄蓬特坎特庄园(Chateau Pontet-Canet)庄主收购已故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在加州北部的葡萄庄园索里索别墅(Villa Sorriso)时,就说到收购该庄园的主要原因是看中“其土壤可以完美地种植出他们想要的葡萄,酿出理想的葡萄酒”。

不同的土壤类型将对葡萄酒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砂质土壤(Sandy Soils)的排水性和保温性都比较好,出产的葡萄酒颜色较浅、香气馥郁、单宁低、结构优雅。法国格拉夫产区(Graves)以及梅多克北面靠近大西洋的地区以砂质土壤为主,因此这里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酒体更轻盈,果香更浓郁;意大利巴罗洛顶级葡萄园卡努比(Cannubi)就是因其砂质——粘土土壤而赋予其葡萄酒果香馥郁、单宁低、颜色浅的特点。此外,砂质土壤具有天然的抗葡萄根瘤蚜虫病的特点。

粘质土壤容易蓄水,土壤的温度相对低,湿度比较高,这同时能保证葡萄不会被太阳烤焦,因此此种土壤出产的葡萄酒颜色深、单宁和酸度高、酒体强劲。西班牙里奥哈(Rioja)和杜罗河岸(Ribera del Duero)的高品质葡萄丹魄(Tempranillo)就种植在富含石灰岩的粘土土壤中;而法国勃艮第产区的土壤也为粘土——石灰质,正是这种土壤让黑皮诺(Piont Noir)能展现出不同于其他产区的独特风味。

粉砂土壤(Silt Soils)的保温性和含水性都不错,此种土壤出产的葡萄酒口感圆润顺滑、酸度稍低。如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地区,这里的土壤上层为风化的粉砂土壤,而下层为远古洪水造就的砂质——肥土土壤,这也造就了华盛顿州葡萄酒颜色偏淡、果香四溢、单宁顺滑的特点。

肥土土壤(Loam Soils)一般由粉砂、粘土和砂质土壤以及有机质等组成,其肥力强,葡萄树能在这类土壤长势茂盛,因此这类土壤出产的葡萄酒往往风味淡、颜色较浅。如美国纳帕和索诺玛产区的大多数山谷都是砂质——肥土土壤。

地形是指地表呈现的高低起伏的形态,是自然因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种植和生长具有直接影响。以“清远鸡”为例,“清远鸡”皮爽嫩滑的肉质和独特的风味,除了与原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有着密切联系外,也与当地的地形有直接关系。“清远鸡”养殖一般都选择在地势高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绿树成荫无污染的疏林草地和山草地。由于环境幽静、林间含氧量高,放养的“清远鸡”采食大量的青草、虫蚁、鱼、虾、螺、蚬、牧草籽实等天然食饵,而且林间草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也是使“清远鸡”保持与野生原鸡较相似体形外观和肉质嫩滑,味道鲜甘油香的原因之一。同时,产区内江河、泉水和山涧水富含钙、钠等微量元素,这也为“清远鸡”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使“清远鸡”形成肉质嫩滑、骨细酥脆的特点。

【实务探讨】

葡萄酒与地形

地形作为葡萄酒风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葡萄园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属性。在进行葡萄栽培时,需要考虑坡度、海拔及附近的其他相关因素,从而对葡萄园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估。

“好坡有好酒”,坡度是葡萄的种植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坡度会影响土壤构成和养分含量。在雨水的冲刷下,坡顶和坡地的土壤构成和营养物质有所区别。顶部土少石多,营养物质被冲刷,相对贫瘠;沿坡面向下,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加。而葡萄树适合“穷养”,贫瘠的土地能激发葡萄树的活力,让根系深入土壤寻找不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酿出的葡萄酒风味更加复杂。例如,法国勃艮第的特级葡萄园大都位于山坡上,地势较高,这里土壤相对贫瘠,更适合葡萄生长。

其次,坡度影响葡萄园的排水性。适度的坡度地形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增加排水性,防止葡萄树烂根。同时,在水分较少的情形下,根系会深入土壤寻找水分,有助于葡萄树汲取更多的矿物养分。因此,对于多雨的葡萄酒产区来说,顶级葡萄园大多位于斜坡上,以便借助斜坡优势,增加葡萄园的排水性能。如,在波尔多右岸的圣埃美隆(St-Emilion)子产区,优质的葡萄园大多分布在产区东边排水性较好的高地斜坡上。

最后,葡萄园的坡度与光照也有直接关系。相对平地,山坡上的葡萄园通常因为倾斜的角度和较高的地势能接收到更多的阳光。良好的日照条件有利于光合作用,葡萄植株会在清晨接触到阳光,这时不仅可以晒干植株上的露水以防止病害发生,也可以在一天中较早的时间达到理想的光合作用温度,从而使葡萄获得较好的成熟度。例如,法国的香槟产区也一般选取朝南、东南和朝东的山坡种植葡萄,以最大化利用山坡上的日照优势。而德国著名的摩泽尔(Mosel)产区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为了获得充足的阳光以保证温度,摩泽尔的葡萄园几乎都位于陡峭的河岸上,坡度甚至达到60度以上。

海拔也是影响葡萄园选址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较高的海拔可以降低葡萄园的温度,而且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昼夜温差也较大,这也有助于葡萄果实保持酸度,积累更多的风味物质。例如,阿根廷的葡萄园大多都坐落在海拔2000—3000英尺之间,高海拔影响下的凉爽气候对葡萄的生长更为有利。

此外,葡萄园附近的湖泊、山脉等相关因素对葡萄的成功栽培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湖泊和大型的水域由于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容量较大,因此可以调节气温,使得葡萄园的温度在冬季不至过于严寒,夏季也不会过于炎热。同时,水面能反射阳光,为葡萄植株提供第二次日照。尤其是临近大水面的葡萄园,由于反射出的光线含有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浆果着色和品质会更好。而山脉则可以保护葡萄园,减缓大风、大雨等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如著名的德国莱茵高产区(Rheingau),由南往北的莱茵河(Rhine River)本身也能够反射阳光,调节气候,同时北部陶努斯山(Taunus)阻挡了来自北边和东边的寒风,使得该产区的气候温暖而干燥。因此,该产区可以酿造带有浆果或浆果干风味的高质量葡萄酒。

(二)人文因素

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等特征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与人文因素也紧密相关。人文因素通常是指体现当地人聪明才智的传统工艺、技法、配方等。通过劳动者的生产技艺和传统手法,打上鲜活的“人”的烙印,直接影响地理标志产品的外在品相和内在品质。

以郫县豆瓣为例,作为四川三大名瓣之一,它具有“酱酯香浓郁、红褐油润有光泽、回味醇厚悠长”等特点,享有“川菜之魂”的美誉。 郫县豆瓣的产地为四川郫县,地处成都西北近郊,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细雨如丝,烟雾迷 。此外,郫县豆瓣在选择与制作工艺上也独具匠心,与众不同。它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天然酿造而成,用上等的二荆条红辣椒为主要原料经过盐渍制成辣椒胚;以川东、云南地区的二流瓣蚕豆制曲、发酵6个月以上制成甜豆瓣;最后将辣椒胚按比例和甜豆瓣拌入缸翻、晒、露,历时三个月以上酿造成熟。依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优质原料,郫县豆瓣未加香料而香味醇厚,不含油脂而色泽油润,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既是烹制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又可直接佐餐,使人食欲顿开,口舌生香。

【实务探讨】

葡萄酒与酿造工艺

将酿酒葡萄转化为口感俱佳、风格独特的葡萄酒的关键一步是酿造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葡萄酒酿造工艺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不同的酿酒工艺会对葡萄酒风味产生独特的影响。

一、葡萄采摘时机

保证葡萄的糖分和酸度平衡是准确把握葡萄采摘时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葡萄采收得过早将令葡萄成熟度不够,以至于葡萄酒的酸度过高,酒精度偏低,从而具有更多的青涩水果的风味和香气,单宁也更苦涩;而采收得过晚则会令葡萄酒的酸度偏低,酒精度偏高,单宁也更加柔和。但由于过晚采收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风味往往过于肥腻平淡,酸度不够,因此有时需要采取人工酸化。

二、发酵时机

发酵时机的掌握也就是指冷浸处理和浸皮时间的控制。冷浸是通过将葡萄汁保持在低温的环境下,抑制葡萄汁中的酵母活性而阻止发酵过程,从而既提取到葡萄皮中的色素和果味,又避免了萃取到苦涩的单宁。浸皮是指葡萄皮与葡萄酒接触的整个过程。

葡萄酒浸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一般来说,大多数红葡萄酒都在两周内完成发酵,不过酿酒师可依据个人想法控制浸皮时间。比如,在圣丽塔山(Santa Rita Hills)的凯斯勒哈克酒庄(Kessler Haak)就将其西拉葡萄酒(Syrah)的浸皮时间保持在50天左右,以便萃取足够的色素和风味,因而具有颜色深浓,风味浓郁的品格。而在不远处圣伊内斯产区(Santa Ynez)的索米娜酒庄(Solminer Wine),其西拉葡萄酒的浸皮时间仅28天,从而赋予了其颜色清淡、风味精细的特点。

三、发酵温度

发酵温度也是影响葡萄酒风味和颜色的一大因素。品种各异的葡萄酒,所需的发酵温度也不尽相同。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都稍高,一般可达26℃—37℃,从而提取更多的色素和单宁。而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一般都采用低温发酵法,温度控制在6—10℃之间,因为这样的温度有助于保证白葡萄酒的精致果味和香气,温度过高就可能会破坏这些可挥发性果味和香气。

四、浸皮方法

浸皮是葡萄酒酿造中较为复杂和关键的一步。在发酵的过程中,葡萄酒槽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推动葡萄皮渣(含葡萄皮、葡萄籽和果梗)慢慢地浮到酿酒槽上面,形成了一个厚厚的帽子——酒帽,这样浸皮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为了使浸皮顺利进行,酿酒师常采用淋皮(Pumping Over)和压帽(Punching Down)两种方法,让酒液与悬浮的果皮充分接触。

淋皮(Pumping over)是指酒庄采用机器将发酵罐底部的液体抽出来,然后喷洒到酒帽上,将酒帽压到液体底下。它能通过增加酒液和葡萄皮以及葡萄籽接触的机会来萃取更多的单宁,但它也会将过多的氧气带入葡萄酒中。

压冒(Punching down)则是一种更加温和的方法,它利用人工或者借助机器操作,将酒帽往下压,以使果皮与汁液充分接触,常见于法国的勃艮第以及罗讷河产区。它可以避免过度萃取的后果,也不会将过多氧气带入发酵罐中。

五、陈年

在不锈钢桶还未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在橡木桶中陈年与储存,橡木桶作为储酒容器的历史十分悠久。它能为葡萄酒提供独有的橡木桶风味,譬如橡木、咖啡、烟草、香草和巧克力等。同时,由于橡木桶是由一定数量的橡木桶板箍绑并烘烤制成,板块与板块之间难免存有细小的间隙,这为葡萄酒进行适当的“微氧化”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葡萄酒的自然熟化,在微氧化的过程中葡萄酒的酚类物质与橡木桶香气发生反应,最终成酒的香气也更为馥郁。

而不锈钢桶是一种惰性容器,耐用性和可持续性是其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不锈钢桶无味中性,能很好保有酿酒葡萄原有的个性和特色风味,所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更为纯粹自然。此外,不锈钢桶的不透气性使酿酒师能把握葡萄酒的氧化速度,根据葡萄酒的试饮口感进行适度氧化,可以较为精确地监控葡萄酒的品质。

六、酒塞

酒塞是满足封瓶要求,保证瓶内之酒可呼吸,增强陈年能力的重要工具。由天然橡木皮切割成的软木塞能很好地保证瓶内之酒呼吸通畅,延长葡萄酒的保存寿命。而螺旋盖一般用塑料、铝、金属制成,材料不受地域限制,成本也低。它密封性良好,不会像软木塞那样留有“呼吸”的余地,通常适用于保护大部分即开即饮的新鲜白葡萄酒和少数不需要长时间熟化的红葡萄酒。

(三)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理标志所指示的产品品质不仅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各个要素,更强调在该产地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地理标志产品往往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地理上的关联性和人文历史上的关联性共同构成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等特征的来源。

以“山西老陈醋”为例,它作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酿制技艺赋予了山西老陈醋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

在自然环境方面,山西地区独特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给予了山西老陈醋酿造原料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及酿造老陈醋所需的水质条件。山西高原上的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使得所产高粱、大麦、玉米和豌豆等杂粮糖分含量高,其他成分的含量也较高。在太原,它的地表水是管涔山流下来的汾河水,而地下水源自天龙山水系。管涔山位于晋西北宁武境内,海拔2603米,为中国三大天池之一,其万年冰洞一年四季冰封,它也是华北一块最灵秀的原始次生林,山中夏季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冬季白雪冰封,洁白纯净。而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6千米,海拔1700米,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山中多砂页岩,森林覆盖率达70%。两大山脉良好的生态条件孕育了汾河水优异的水质,成为酿造山西醋的优质用水。

在人文环境方面,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在我国酿醋技术上独树一帜,是最富科学内涵,大有发掘潜力的传统技艺。它源于自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运用“低温酒醪液体发酵”“高温接种引火,熏淋醋醅结合制醋”“夏伏晒,冬捞冰的贮陈老熟”等多种工艺,是中国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双重作用孕育出山西老陈醋“色泽棕红,有光泽,体态均一,较浓稠;醋香、酯香、熏香、陈香相互衬托,浓郁、协调、细腻;食而绵酸,醇厚柔和,酸甜适度,微鲜,口味绵长”的独特风格。

【实务探讨】

葡萄酒的灵魂——风土

“伟大之酒并不出自酿酒师之手,而是出自葡萄园。”

勃艮第葡萄园风土世界文化遗产联合会名誉主席、罗曼尼康帝酒庄庄主奥贝尔·德维兰(Aubert de Villaine)曾说过:“佳酿和普通酒的区别,在于它是否能表达风土,即有没有灵魂。如果风土的灵魂融入葡萄酒,我认为这就会是一款伟大的酒。我定义的‘伟大’并不是指酒的名气,一款小产区的葡萄酒也可以是伟大的酒,只要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它的风土。”可以看出,风土对葡萄酒的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风土的概念和内涵

风土(Terroir)一词,来源于法语,它是指农产品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依赖的环境因素的总称。就葡萄酒而言,风土可以理解为“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和气候,它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如果一种葡萄酒尝起来有某种地方的味道,如果这种味道清楚地让你想到地球表面的某个特定地方,那么这种葡萄酒就是在表达它的风土。”

风土是一个特定产区具有的不可复制的特性,这是决定葡萄质量和葡萄酒风味的关键。例如,说起霞多丽(Chardonnay),就不得不提位于法国勃艮第的夏布利(Chablis)产区;说起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就不得不提位于法国卢瓦尔河谷的桑塞尔(Sancerre)产区。

而在法国,人们对葡萄酒风土的重视,可从原产地名称制度(AOC)窥见一斑。由于葡萄种植地区极大影响着葡萄酒的品质和风格,法国的葡萄酒,除了阿尔萨斯之外,都是以产地名作为葡萄酒名。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也会越高。因此,法国葡萄酒命名制度与风土息息相关,法国的原产地名称制度实质上是对不同风土条件下的葡萄酒进行分类和规范。

二、影响葡萄酒风格的风土因素

最真实的“风土”是小气候,即每个田地(或小块耕地)都是根据特定的土壤成分,与阳光、风、雨和排水的关系而形成的风土。它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理位置、光照条件、降水量、昼夜温差和微生物环境等一切影响葡萄酒风格的自然因素。这其中,气候、土壤和地形是风土的三大要素。由于前文已对这三大要素对葡萄酒的影响进行过详细叙述,在此以“西班牙里奥哈(Rioja)产区”为例,就气候、土壤、地形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风格的影响展开介绍。

说起西班牙葡萄酒,就不得不提里奥哈。里奥哈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西班牙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西班牙酿酒葡萄之王——丹魄(Tempranillo)就产自于此,它是里奥哈产区最主要的红葡萄品种,具有很好的陈年潜力,酒精度、颜色和酸度平衡,直接、柔软而充满果味的口感会在陈年过程中发展出天鹅绒般顺滑的特质。

里奥哈产区被分为里奥哈阿拉维萨(Rioja Alavesa)、上里奥哈(Rioja Alta)以及下里奥哈(Rioja Baja)三个子产区。子产区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多种微气候成就了里奥哈产区内葡萄酒的多样性。

里奥哈阿拉维萨位于里奥哈大产区的北部,该地区气候受大西洋海洋气候影响较大,海拔相对较高,葡萄多种植在梯田上的小片土地上,土壤类型为独特的石灰质黏土。因此,这赋予了葡萄酒更为轻盈的酒体,更高的酸度,以及更为精致微妙的香气。

上里奥哈位于里奥哈大产区的西北部,气候一定程度上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较为温凉,海拔比下里奥哈要高。此处土壤类型主要有富含氧化铁的石灰质黏土、含铁黏土和沉积黏土,这使得上里奥哈产区中的葡萄酒具有别样的风味。相较于下里奥哈,这里的葡萄酒含有更高的单宁和酸度。

下里奥哈的葡萄园沿着埃布罗河(Ebro River)冲积平原分布,地势较低。同时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更多,气候更为温和干燥,土质以石灰质土壤为主。因此,这里出产的葡萄酒以浓郁果味见长,酒体也更为饱满。

此外,风土包含葡萄生长所需的一系列自然因素,但对于葡萄种植和酿造是否属于风土的组成部分一直存有争议。部分人认为,风土应当仅指一系列自然因素,任何人为参与的环节都不能称之为风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风土应当包括葡萄园和酒庄的人力投入。如,法国的原产地名称制度就是基于风土作出的划分,这里的风土就包括种植技术和传统工艺。

三、风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标准化一直是21世纪初期葡萄酒所追求的风格特色,加之全球化导致同样的橡木桶和现代技术在各大产区广泛应用,早就掩盖了原始风土带来的影响。因此新、旧世界的葡萄种植者和酿酒师对风土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存有很大分歧。

以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国家认为,风土直接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口感以及整体风格,它是将自己的葡萄酒区分于其他产区葡萄酒的独特性之所在。而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新世界国家则认为,风土一词过于抽象,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全球化为各地的酒庄带来了现代化的酿酒技术和相同的橡木桶,除风土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酿酒师的人为干预和控制对葡萄酒的品质施加了更大的影响。 lhMvLE0hm6mEnavKlIhct3A1KqhhfMzGjV+W6rkVVNp2vAf1refrVcEmclwIla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