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京赋》的“椶柟”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说上林“植物”,列举多种草木。首先说到这些树种:“木则枞栝椶柟,梓棫楩枫。……”

关于“椶柟”等木本植物,李善注:“郭璞《山海经注》曰:‘椶,一名并闾。’《尔雅》曰:‘梅,柟。’郭璞曰:‘柟木似水杨。’又曰:‘棫,白桵。’”“郭璞《上林赋注》曰:‘楩,杞也,似梓。’”今按:椶,应即棕。《南都赋》所见南阳林木中所谓“楈枒栟榈”,也值得注意。“楈枒栟榈”句下,李善注:“郭璞《上林赋》注曰:‘楈枒似栟榈,皮可作索。’张揖注《上林赋》曰:‘栟榈,椶也,皮可以为索。’”所说“皮可作索”,“皮可以为索”,都是指现今,通称为“棕”的“椶”。《说文·木部》:“栟,栟榈,椶也。”“椶,栟榈也,可作萆。”段玉裁注:“《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于‘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树有叶无枝,其皮曰‘椶’,可为衰,故不系于‘栟’下也。‘椶’本木皮,因以为树名。故‘栟榈’与‘椶’得互训也。”张揖注《上林赋》曰:“‘并闾,椶也,皮可以为索。’今之椶绳也。”也有称之为“椶榈”,以为即“蒲葵”者。段玉裁已经予以澄清。他指出:“《玉篇》云:椶榈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状》云:蒲葵如栟榈而柔薄,可为簔笠,出龙川。是蒲葵与椶树各物也。”不过,所以将所谓“椶榈”和“蒲葵”相混一,可能也是因为出产地大致相同的缘故。

宋人罗愿《尔雅翼》卷九“并闾”条介绍了这种树木的形貌、特性和物用:“张揖解《上林赋》曰:并闾,椶也,木高一二丈,傍更无枝,叶大而圆,有如车轮,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迭裹之。每皮一匝为一节。其花黄白,结实作房,如鱼状。《山海经》曰:石翠之山,其木多椶,岭南、西川、江南皆有之。其皮为用最广。二旬一割,则叶转复生。皮作绳,入土号为千岁不烂。孙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保守沔口,以并闾大绁系石为矴。又齐高帝时,军容寡少,乃编椶皮为马具装。此盖军旅所须,故晋令夷民守护椶皮者,一身不输。而《唐书》:诃陵国在南海洲上,立木为城,作大屋重阁,以椶皮覆之。王坐其中。此皮坚韧不受雨,故可以冒马覆屋也。一名蒲葵。晋人称蒲葵扇。扇自柄上攒众骨如椶叶之状,今宣、歙、衢、信间扇是也。梁张孝秀,性通率,常冠穀皮巾,蹑蒲履,执栟榈皮麈尾。唐世以为拂。今人游山者,作椶鞋。如淳解《甘泉赋》谓:并闾,其叶随时政,政平则平,政不平则倾。颜师古曰:‘如氏所说自是平虑耳。’并闾,谓椶也。又郭璞解《上林赋》曰:‘胥邪,似并闾,皮可作索。’《南都赋》曰:‘楈枒栟榈’,《蜀都赋》曰:‘椶枒’,《周书·王会》云:‘白州并闾,其叶若羽,伐其木以为车。’”

《南都赋》所说“椶”以及“楈枒栟榈”,可能都是指棕榈科植物。汉代秦岭北麓出产被有的学者解释为“并闾”即“栟榈”的“椶”,是值得重视的自然生态史信息。

后来南阳地区虽然仍然有“棕”的遗存,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资料看,全国“棕”“棕皮”“棕片”“棕绳”“棕丝”的主要产地,已经不包括南阳地区了。据中国土产公司计划处编《中国土产综览》,这些产品的主要出产地是:棕,川西;棕皮,皖南、皖北;棕片,湖北;棕绳,广东、川南;棕丝,川南、川东 。当然秦岭北坡更没有“棕”出产的迹象。但是汉代生态环境条件较今温暖湿润,这种可能性尚未可排除。从现今植被类型分布图看,农业植被中“棕榈”的分布区,也不包括南阳

张衡《西京赋》“椶柟”并说,《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说“江南”所出,首列“枏”。“枏”即“楠”,是南方林产。后世人们的植物学经验,也知道楠木生于南国。《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楠》:“柟与楠字同。时珍曰:南方之木,故字从南。”现代楠木出产区域只限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而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可见林产记录有“大楠木”,发掘报告释文作“大楠材” 。放马滩木板地图所见“楠”,可以证实汉赋有关汉代上林有“柟”生存的说法。 OX4nJnynhW46vDZVTnWkRyfDvtYMV69XqGjvDl5tndnpVIH66T6oBP3gUHU5D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