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足方能常乐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在开始心理学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吧:

动物园里有一只刚来的小猴子,它被关在笼子里。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它安置了一个很漂亮的“家”,每天都喂它喜爱的食物。可是它还是不高兴,它想念它的爸爸妈妈,想念它从前的伙伴。它很伤心,总是不停地大叫。结果吵得其他动物都跟着一块叫喊起来。

一位工作人员看到这只猴子这么不老实,决定好好教训它一番,他用电棒去击打小猴子,可是小猴子叫得更凶了。

这时,另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他对他的同事说:“让我试试吧!”

他把小猴子装进一个很小的笼子里,然后吊在关老虎的房间里。老虎还以为是给自己送上美餐来了,饥渴地盯着小猴子。小猴子吓得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这让老虎更加兴奋,它跳起来扑向猴子。

小猴子以为自己完了,叫得越发尖利了。但老虎没有碰到猴子,因为笼子离地面的高度是它达不到的。所以它的一次次尝试只是在白费力气。小猴子吓坏了,它叫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它才回到它的“家”里。

回到“家”的小猴子没有了老虎的威胁,逐渐安静了下来,很快睡着了。

有时候我们就像这个小猴子。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怨天尤人呢?那是因为我们从未遇到过十分糟糕的情况。珍惜现有的一切,懂得满足的人是幸福的。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很难得修炼成的德行,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人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但这与知足并不矛盾,做人要想有好的心态,就是要能将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个目标后,可以为下一个目标准备,但不能在这个目标还没实现时就想得到更多,那就变成了贪婪,事实上,知足才是最好的追求动力。

知足常乐的人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胸无大志。因为这些人往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时今日,却不去争,不去怨,不去嫉妒伤害他人,而是平和乐观地生活着,这样就导致别人以为他们没出息、没能力。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无大志或拒绝与人竞争。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是一种看透世事无常后的大彻大悟罢了。

不与人比,坚持自己的成功原则,不用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懂得知足,那么你将拥有真正而长久的快乐。

再给大家讲一则小故事。

两个人同时在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主啊!让我再年轻一回吧……”上帝听到后,召见了他们,要他们说出原因。

第一位说:“我是一名教授。尽管我脑子里装的知识很多,受到不少人的尊敬,然而我从未感到有丝毫的快乐。因为,我那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都是在无休止的学习和无尽的书本中度过的。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恋爱的感觉,也没有精力去舞厅寻求刺激。我所拥有的只有知识和迂腐,而我现在非常想过那种快乐潇洒的日子——我想再年轻一回!”

第二位说:“我是个乞丐,这一生我从未有过快乐的感觉,走到哪都会受到别人的冷眼。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把时间全都浪费在无聊的玩闹中。我没受到过知识的熏陶,也没感受到劳动的快感。我所拥有的只有饥饿和愚昧,而我现在所羡慕的是知识和创造。主啊!让我再年轻一回!”

“去吧,我会让你们再年轻一回的。”上帝挥挥手,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两人又重新回到了人间,生命从18岁开始。

教授将所有的书本都扔在了一边,每天沉湎于玩乐之中。

乞丐则沉醉于无尽的书本之中,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不久,他便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学府……

一眨眼的工夫,十年过去了,上帝又召见二人,询问他们再度年轻的感受。

教授满脸愧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乞丐。

乞丐说:“感谢上帝!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我成了一个备受人们尊敬的教授,终于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的境况不佳,要学会知足,知足的人才会快乐。 HInkN6T9HD28w2x/w33HoW7gTve0c+hZ3oTUuF14ai7RfBUGt3kcAGpBOstrz0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