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斩断退路,才能赢得出路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必须穿的衣服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份能糊口的工作,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了那年薪4万澳元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很少,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有……”

“5天后,开着车来上班。”主管说。

5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这位留学生只好孤注一掷。

第一天,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甲壳虫”。第二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三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四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五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后来,他成了澳洲电讯公司的一名业务主管。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有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如果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进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勇敢向前,为自己赢得出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自设逆境去学习、去拼搏呢?当一切选择都无效时,自设逆境就是最好的办法,不留牵挂地去做一件事,兴许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找到自己在汪洋大海中的一片栖息地。而且,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但难免抵御不住外界的诱惑。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找出路。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年轻人要知道:好的前程意味着你在社会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有了好前程,你才能充分彰显男人魅力;有了好前程,你才能将腰杆挺直、说话底气十足。时下有的年轻人常说:“我不要什么远大前程,我就想在一个消费较低的小县城里,找份安稳的工作,平淡安逸地活着。”这种人将工作仅仅当成是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差事,更有甚者,有的年轻人在工作中,只想做企业的老人,而不做企业的功臣,没有一丝进取的热情,成天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好吧,就这么混下去,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如何?在三十多岁为微薄的工资和奖金打拼,让父母、老婆和孩子都跟你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受罪?想想看,你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毕业时大家的起点都一样,而过了十几年后,同学们再聚会时,有的人开着奔驰、宝马、奥迪,有的人开奇瑞、现代,而你只是骑电动车或者刷卡坐公交……其实,人跟人的资质都差不多,差异主要是后天造成的。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上是否有着强烈的成功意识和发财愿望。

先来看则故事吧:在非洲中部干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种体形肥胖臃肿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这种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连续飞行250公里,飞行高度也是一般蜂类所不能及的。当它们发现这一地区即将面临极度干旱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迅速逃离,向着水草丰美的地方飞行。

这种强壮的蜂被科学家称为“非洲蜂”。科学家们对这种蜂充满了好奇。因为根据生物学的理论,这种蜂体形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从飞行的先天条件来说,它们甚至连鸡、鸭都不如,它们的翅膀也不可能产生承载肥胖身体的浮力,会立即掉下来摔死。但事实却是,非洲蜂不仅能飞,而且是飞行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得最远的物种之一。哲学家们对此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非洲蜂天资低劣,但它们必须生存,而且只有学会长途飞行的本领,才能够在气候恶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来。简单说,若是非洲蜂不能飞行,它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非洲蜂给出了很好的回答。非洲蜂更让我们相信,在一个执著顽强的生命里,没有什么叫做“不可能”。

英国大作家约翰生宣称:“在勤奋和技巧之下,没有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波顿·布拉雷以一首诗说出了一切:

有哪条河流是不可能渡过的?

有哪座山峰是无法跨越的?

我们专门克服不可能的事情,从事“没有人办得到”的事业。

当你看到别人成功时,当你看到别人光环笼罩,请你不要责怪他或叹息命运的不公。怪只怪自己缺少了一种强烈的成功意识和持之以恒的行动而已。

如果你也想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那么你就做一个有耐心,并且有着一颗积极心态的人吧。请记住:“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必须舍得下苦功夫

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不愿意在朝九之前、晚五之后去工作的话,不可能取得成功。爱迪生一生作出了一千多项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即便如此,他在70岁以后每天还工作14个小时以上。曾经有人问他:你每天工作那么多时间,不感到辛苦吗?爱迪生回答说:“辛苦?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我认为工作是一种享受。”

人做事当然需要方法,需要聪明,但太依赖聪明则容易走向投机取巧的极端,反而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情,付出十二分的辛苦和努力。任何声称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宣传都是一种欺骗。“成功”之“功”字即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含义。凡是与努力不沾边的事情,都是与成功背道而驰的。想成功,更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舍得下苦功夫。

年纪轻轻踏实一些、吃些苦,可以为以后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两点被叫醒,并且以愿意做的态度工作时,别人将会记住你并会给你很高的评价。而这些,恰恰是你开创锦绣前程的资本。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之路是用汗水铺就的,能吃苦的人才能有甜蜜收获。

鲁迅说过:“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普通人一样,绝不会是一首好诗。”天才之所以成就别人难以成就之事,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所谓“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这句话的道理永远不变。成功的道路是用努力铺就的。想开创美好前程,先苦后甜是永恒的硬道理。

斯蒂芬·金是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他成功的方法是:每天天刚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一年之中,除了生日、国庆日与圣诞节这三天不写作,其余时间天天如此,成名后依然如此。他说,这种笨方法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一位女士曾对贝多芬说:“我多么希望能弹得像您这样好,多么希望生下来就有您那双天才的手啊。”贝多芬轻轻一笑说:“假如四十年来,您能像我一样每天弹琴几小时,那么,您也能像我一样具有一双天才的手。”

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成功当然需要方法,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才能、资质,更取决于态度、意志这些非智力因素。成就的大小始终与付出的心血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哪怕再笨的人,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永远不要松懈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唉,算了吧,我不想再这么拼命干下去了。”这是产生松懈情绪的明显表示,实际上是对自己此前努力拼搏的怀疑和否定。不再认为此前为事业的奋斗有乐趣存在,你的精神就会迅速松弛乃至崩溃下来。

要是你再坚持一刻,熬过难关,也许你就尝到了奋斗的乐趣,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成功在于坚持。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五年前他曾经说:“我要写出一篇可以产生轰动效应的小说来。”当时他的确有一股火热的激情,于是沉醉于斯,一气便写了2万多字,颇为自信地拿给朋友看,朋友觉得他的文学感受很好,语言技巧也不错。但故事构架平平淡淡,落入俗套,情节也有些不伦不类,不但不能产生轰动效应,一般的杂志甚至都难以接受。朋友仍怀极大的热情鼓励他,希望他打乱现有构架,重新设计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他却好似泄了气的皮球彻底瘪了,不想重新构思。他把这篇小说投了两家杂志均被退回。从此对写小说不再有强烈的兴趣,自信心也消失了。自那以后虽然也有过几次冲动,开过几篇小说的头,至今没有结果。后来便放弃了文学之路。

这位年轻人以他的文学基础及他的创造条件而论,他完全有才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但可悲之处在于缺乏耐性,缺乏坚忍的意志,松懈情绪窒息了他的创造才能。

任何人要成就一件事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付出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

另一类产生松懈情绪的人们,他们过去辉煌过,或曾经一时在某一方面取得过成功,于是准备躺在辉煌的光环里不再动弹,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再奋斗。

这样的松懈同样是可悲的。凭过去夺取荣誉,获得成功的才华和能力,今天如果继续发挥,乘胜前进,本来可以夺取更高的荣誉,获得更大的成功,拥有更加辉煌的人生。却因目光浅薄、故步自封,停滞在了原来已经到达的途中,结果丧失了更高的荣誉和更大的成功。

可见,勤奋如果不是抱有远大的目标,那就很难持之以恒。不是因挫折而怠惰,就是因成功而松弛。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生命的弓弦应该是紧绷不松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应该是每个人生存的原则。战胜了惰性,便是战胜了自己,尔后,会拥有成功与幸福。 FZdmt2kE7piD8RLh9uahtPh57HWkfOuyzjnVo6Dfd9CbrLfEgTiSJu644Pee7I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